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每当在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就会看到或听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激烈言词:“此事一定要严肃查处”、“要一查到底”。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严查”过后不久,一些新的事故又发生了,甚至接二连三的发生。一方面我们进行着事故妁“严查”工作,另一方面,事故又在接连不断地发生着,好象这事故是专门捉弄人似的。 造成“严查”不止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关健是我们的一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报官员和军事技术专家们,对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进行了种种揣测和判断,有的人认为就以色列这个仅有500万人口、2万平方公里狭小国土的国家,其有限的资源、经济和工业技术基础水平来说,不可能拥有了核武器;有的人则认为以色列这个国家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外同族人的经济技术支援,仅美国的大富翁就有近一半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经济资源的有力支持者;二是犹太人的智慧在世界上有目共睹,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科技人员是犹太人,如爱因斯坦等;三是长期以来美国是以色列的大后台,美国这个核大国对以色列是否有核技术上的某些帮助,或者巧妙地示意发展核武器某些方面的技术秘密,不是没有可能性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同志常常因为各种非议而苦恼。这也难怪,本来在一门心思干工作,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刮来一些杂七杂八的闲言碎语,搞得一些同志蒙头转向,焦头烂额。尤为甚者,有的由于承受不了这些非议的打击而败下阵来。本人认为,这样做大可不必。因为,人活在世上,完全不被人议论是很难免的。一个人敢于正视别人的议论,不怕别人的议论,这是意志和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对此,不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一些电源厂家和政府管辖的私人用户给主要系统研制者的执行官员们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确认,重要问题是陷入困境的电源可靠性问题。信上一致认为,电源在军事方面是一个最重要的可靠性问题。事实上根据海军研究、电子设备和电系统失灵大约20%是由于电源发生故障。这是不奇怪的,电源必须能经受住强电流、高温、屡次高压及值得重视的环境干扰。然而,对于系统设计者来说,电源经常是一种“事后的考虑”,这可能是最后确定元件,并且要  相似文献   

5.
国际4日,法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早已不符合欧盟与中国关系现状,因此,法国主张解禁。12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在耶路撒冷举行了新一轮和平谈判。这是以巴领导人在11月底宣布重启和平谈判之后,双方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磋商。  相似文献   

6.
补丁与风度     
补丁与风度,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衣缀“丁”,风度何在?君不见如今的大街上、人潮中,从翩翩美少年到摩登俏女郎,从公司老板到个体商贩,从政府官员到工薪阶层,个个装备精良、衣着入时。真可谓踏破铁鞋,无处觅补丁。曾几何时,补丁被一些人视为贫穷与落后的象征。然...  相似文献   

7.
马沈 《军事史林》2010,(5):59-63
“偷来”的“三军”,听起来几乎是匪夷所思,但这的的确确是活生生的铁一般的事实。而且就发生在以色列刚刚过去的历史中。以色列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对于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国家安全是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大事。凡是以色列需要却叉通过谈判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摩萨德这个以色列情报机关的首脑,则担当了主要的角色。就这样,在他们的一个又一个惊天计划下,几乎“偷来”了一支海军,一支空军,还有一支装备核弹的战略部队。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发展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它几乎已成为世界上议论的“热点”.国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我国正在经历的发展状况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评论,国内外对此都引起不小的震动.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自己,更加坚定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继纽约中东问题四方会谈后,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7月19日又在华盛顿与埃及、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三国外长就中东问题进行了磋商。阿方官员会谈后向新闻界宣布,在如何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领导人与他们在磋商中达成了一些共识,双方立场已比较接近。 约旦外交大臣马阿谢尔说,布什在与他们会谈时数次强调美方要争取在3年内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帮助巴勒斯坦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马阿谢尔说,美方的这一态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他说,对中东地区最近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布什在会谈中没有像以往一样只强调巴勒斯坦人应该首先停止针对以方的“恐怖”活动,而是申明以色列也应为解决冲突承担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军队近日在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拉马拉横冲直撞,大动干戈,致使阿拉法特官邸断垣残壁,弹孔累累,血迹斑斑。他们不但断了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水电供应,还荷枪实弹地站到了距他咫尺之遥的地方。面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强烈谴责,但同时却传来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美国对以色列的举动表示“理解”。 美国是怎样“理解”的呢?美国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现实情况是,以色列长期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并依靠坦克大炮对巴勒斯坦进行统治。巴勒斯坦人一有反抗,以色列就武力侍候。据此,在巴以这对矛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有没有关押巴勒斯坦人的秘密监狱? 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拒绝回答。但就在巴勒斯坦几个激进的民兵组织同意与以色列停火之际,美联社记者获知,以色列的确有一座秘密监狱—— 他们被关在“月亮上” 这座秘密拘留中心由以色列的安全机构辛贝特一手掌管。被抓获的巴勒斯坦人先在这里关押数周。犯人被黑布蒙着双眼,被关押在无窗的牢房里。如果他们问这是什么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史学界一些人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或1937年“七·七”事变。虽然这两种说法在起点时间上不一致,但他们的基本论据是一致的:认为第二次世界战与第一世界战所处时代不同;二战前两大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没有  相似文献   

13.
素来将对方视为死敌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最近竟然悄悄地坐到了一起,就囚犯交换问题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协议的签署无疑提高了2006年7月被俘的两名以色列士兵获释的可能性。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此次有关囚犯交换的协议是在一名德国情报官员——被称之为"真主党先生"牵线搭桥下促成的。这名情报官员何许人也?他究竟如何将两个死对头拉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政府的积极斡旋下,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经过3年的秘密谈判后,终于拉开了一揽子战俘交换活动的大幕。当地时间1月29日上午12时左右,位于德国科隆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见证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在德方官员的主持下,包括23名黎巴嫩人在内的36名囚犯从一架以色列军用飞机上走出后获释,而在另一架飞机上的以色列退役上校坦南鲍姆以及3名以军士兵的尸体则被黎巴嫩真主党交予以方。当天,以色列还在以黎边境将59具真主党成员尸体归还黎方,并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释放了400名巴勒斯坦囚犯。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欧洲人注重休假的一件事。一位东方的政府官员去拜访一位意大利某城市的市长,市长不在办公室,秘书的答复是市长休假去了,拒绝接见。在他们看来,休假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它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工作小。确实,整天生活在压力中的都市人真的需要有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不久,印度的安达曼岛上空将会有一群"苍鹭"巡游。那不是大自然中的候鸟,而是样子怪怪的无人机。这消息是确实的。11月7日,印度国防部官员对媒体说,印度与以色列已经基本达成协议,以色列将在不久与印度签署一个价值2.3亿美元的向印度出售"苍鹭"无人侦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伊动武,首先使用的还是它的杀手锏——空军.美国这样做,原因和目的有二:其一是,空军是它的强项.在这方面它对伊拉克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削弱伊军的作战能力,取得“首战告捷”的战果,借以鼓舞士气;同时.也以此挫伤对方的士气.其二是,在空袭过程中,美空军特别重视摧毁伊拉克可以袭击以色列的导弹基地,使得伊军暂时没有能力袭击以色列,避免因以色列报复伊拉克而引起一场新的阿以战争,破坏美国目前的战略部署.正因为如此,美国在开战的第一天,便不惜使用了部署在海湾近1/5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18.
6月21日至23日,21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云集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紧急首脑会议,商讨中东和平新近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这是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以色列大选而引起政府更迭后,中东这一热点地区的一次重要会议。 A.内塔尼亚胡获胜出人意料 在5月29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0.9个百分点、近3万张选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被誉为“和平先生”的现任总理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 现年46岁的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7年他应召入伍在以色列精锐部队中服役,在5年后  相似文献   

19.
铿锵玫瑰,绿色梦想相伴成长 在曹洋还上小学的时候,每当看到电视里出现人民子弟兵的镜头,她都天真地告诉爸爸:我也想和他们一样!爸爸说:这是解放军,保卫祖国的,他们都是男子汉,而你是女孩子.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也能当兵!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要当军人的念头,绿军装的梦一直伴随着她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进行的以黎(真主党)战争可谓大爆冷门。正像几乎占有全部战场优势的美军一直无法战胜被认为是乌合之众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一样,以色列精锐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在过去近一个月对同样被称为乌合之众的真主党的牛刀杀鸡般的战争中,其军事效果也乏善可陈,其战略战术失误和战争损失倒比比皆是、惨不忍睹。不仅美、英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以色列打不赢这场“一支游击队在对抗一个国家”的“不对称战争”,现在以色列自己的媒体也承认,这是一场“最不成功的战争”(以《国土报》语)。牛刀杀鸡,战果寥寥以黎战争初起,以色列倚仗多年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