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1):46-46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军工系统每年产出大量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索军用技术转民用的市场化途径,发挥技术市场促进军转民的中介服务功能,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开展了军转民技术交易试点工作,选取了6家军工企业和高校为试点单位,以2012和2013年《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中收录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为重点,兼顾试点单位的其他优秀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促进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化的意义 国防技术的军用与民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可使我国庞大的国防科技工业融人国民经济建设之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产力,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13,(4):12-14
推动军用技术转民用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工业和信息部作为政府推动军民结合和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的职能部门,在推动军用技术转民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2009年和2011年相继编制并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后,2012年年底又发布了《2012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本刊记者就《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有关问题采访了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周少清副司长.  相似文献   

4.
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互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移,已成为世界许多军事强国加强国防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我国,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移也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推动军民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大步迈开了军转民的前进步伐。所谓军转民,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所有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和军用设施,在保证军品和军事任务的前提下向民用转移或军民共用。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军工企业解放思想,勇闯市场,从市场经济的门外汉锻炼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开发民品方面,从找米下锅,盲目跟从,到逐步形成知名品牌和支柱产业,军转民产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0,(11):46-47
加快军用技术转化是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力开展军用技术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军工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促进优势民品产业化,对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军工整体实力的提升,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军工集团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军用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这里着重介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四家军工集团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技术演化有其特有的规律可循。在民用技术向军用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顺轨累积性技术转移和变轨突破性技术转移两种方式的异同,防范防御滞后陷阱和进攻超前陷阱,同时要把握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演化轨迹及其时效性与技术转移的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用科技成果转军用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动民用科技成果适时向军用领域转移,是实现国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防建设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走军民兼容之路的具体发展战略。鉴于目前我国在民用科技成果转军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民用科技成果转军用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基础,构建民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与机制,旨在为我国民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军民团结协作,为国家安全提供高科技支持。”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其中强调捐出:“要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使国防科技和装备建设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10.
美国“引民入军”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军工生产国。为了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资源优势互补、整合国防工业基础与民用工业基础,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防工业基础的商业化,促进民用产业参与国防生产,引导民用科技工业的成果向军用领域转移。为了改变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为了建立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新体制,我们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军民两种资源的双向流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在"引民入军"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国防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技术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之间的技术转移主要存在两种流向:由民间向军事领域转移和由军事领域向民间技术转移。加强军民之间的技术转移,能够降低军用与民用企业的研发成本,促进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的技术升级,有效整合民用与军工科技优势资源。促进军民技术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统一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军民两用研发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中航工业以在产业选择和操作路径方面,始终坚持:从技术相关入手,做大做强军民结合的优势产品。切实发挥航空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培养军民两用技术专业人才,把控制系统、传动系统、液压专用技术向相关军工行业和高端民用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用技术推广项目,不断提升民品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促进军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战略。当前走军民融合之路,就需要大力发展军民通用技术,大力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动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本文针对我国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外该领域发展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政策措施,对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军民两用”方略与“军转民”方略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民两用方略与军转民方略的内涵 “军民两用”强调的是利用某些技术天然具有的军民两用特性,选择同时具有良好军用价值和显著商业价值的技术,并在统筹兼顾军用和民用双重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产业化,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需求,并易于实现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之间的相互转移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难以评价的问题,引入模糊理论和贝叶斯网络,构建了一套评价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的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的评价体系。首先,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武器装备市场规制和技术转移路径两个方面划分了民用技术转军用的效率领域,分析了影响因素,构建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贝叶斯网络,通过云模型与熵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父节点的先验概率,通过专家经验法得到了子节点的条件概率,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求解过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的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评价问题,为完善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伟  陈林 《国防》2011,(9):64
一要在目标上融合。这个目标就是富国强军。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军用资源与民用资源的兼容度越来越深,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的融合面越来越宽,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互通性越来越强,经济发展对军事技术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面临着推动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的双重战略性任务。不断改善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促进军地经济融合发展,不仅关平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组织编制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已正式印发至各省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技厅、国防工办等有关部门。该目录包含新材料领域、先进制造领域和微电子及电子信息领域77项军民两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军用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9.
军事工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其运行效率具有自身特殊规定性。一方面,现代军事工业是军用和民用混合产业,其军用产出与民用产出效率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现代军事工业的产出不仅有安全贡献,而且有经济贡献,其安全贡献效率和经济贡献效率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民参军”的潜力和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流从军备竞赛转向包括经济实力和高技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任务。除美国以外,主要西方国家军费开支锐减,国防任务驱动的研发经费逐年递减。新军事变革呼唤信息化与机械化的有机结合,模糊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趋向合一,而且一些领域民用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军用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形势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借用民用技术生产军用产品,以满足国防任务的研发需求。在美军信息化建设中,民用技术转为军用(以下简称“民转军”)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民用技术,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