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邓小平对历史的重视是基于他对现实的关注 ,在对历史的追寻、梳理和反思中 ,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论述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邓小平文选》3卷中记载了邓小平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九次论述 ,主要涉及战争的实质、战争中的中美力量对比、战争的正义性、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何方、抗美援朝战争与人权问题的联系、对我军建设方向的启示、统一战线、立国政策的政治目的等八个方面 ,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心理战研究一直是个薄弱领域,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搜集利用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抗美援朝战争心理战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一些相关原始资料,并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尚需加强学术性、开放性和比较性。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拥有现代化优势装备和技术的强大敌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好地发扬了军事民主。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成为志愿军"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重要手段,贯穿了志愿军作战的各方面、全过程,达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紧密契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军事民主工作的经验,对于当今推进我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仍是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朝鲜停战谈判历时两年之久,其间几经波折,斗争过程历尽艰辛.周恩来在领导这场谈判过程中,以维护朝中方的根本利益为原则立场,以达成协议,早日实现朝鲜半岛和平为目的,在撤军问题、军事分界线问题和战俘的安排问题等几个关键问题上,既作了坚持原则立场的斗争,又适时做出必要让步,最终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胜利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  相似文献   

5.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齐德学同志的新著──《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和指导》,已经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纵观全书,该书在内容上和风格上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视角独特,切中要害。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也是新中国建国之后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更是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名义)第一次参与的国外战争。这众多的“第一次”,规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对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和叙述格外困难。以往的研究专著和“纪实文学”,或叙述战争…  相似文献   

6.
停战时刻     
一则外电报道,40多年前朝鲜战争停战时划定的非军事区,如今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区。当年两军对峙,流血厮杀,弹痕累累,焦土片片的战场,现在又成了一带净土。人世间和自然界的变化,竟是这样的出人意料!1953年6月,我到前线的一个营里去采访,他们准备攻取当面一处敌军阵地。在营指挥所的坑道口,每天晚上看我军炮兵,轰击我们将攻击的那个小山头。我们打了一阵炮以后,敌人就还击,这样的炮战,每晚都要持续1个多小时。在炮兵射击开始时,步兵也作好随时听命出击的准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也没等来出击。后来听说快要停战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抗美援朝战争中从事卫生员工作的老兵口述志愿军医疗救治相关情况,整理出志愿军医疗救治体系的建立及救治原则;部队卫生员医疗知识的获取渠道;志愿军的医疗条件;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非战斗性减员的主要原因;负伤志愿军战士的坚强意志这四个方面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鲜为人知的医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 ,是一场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和浴血奋战的伟大战争。人民海军在初建阶段 ,基本上不具备成建制、成规模参战的条件。随着战局的发展和需要 ,人民海军积极支援前线 ,并主动请缨参战 ,相继派出快艇、布雷、岸炮部队和指挥人员入朝参战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部队和战斗骨干调归海军后 ,在人民海军尔后的作战和现代化建设中 ,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对人民海军支援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与人民海军的直接联系进行研究 ,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5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对朝鲜,对亚洲,乃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认识当前国际战略格局调整中的矛盾与斗争,对我军研究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指导,以及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对这场战争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较广泛深入的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官方的著作有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以作战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当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等,这些著…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参战时机、装备技术、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对我军构成不利条件下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在这场"非对称"战争中,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展现了控制和驾驭战局的高超艺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必须参战、必要准备,控制战争范围于朝鲜半岛;初战决胜、速战速决,迅速控制战场局势发展;着眼实际、灵活指导,有效控制作战主动权;趋利避害、全面压制,控制敌方作战能量发挥;政治第一、以战促谈,严格控制战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