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起先,70岁的老母亲对这张地图并没有注意。但自从她发现我经常盯着地图左看右看后,便像孩子一样对它产生了好奇心,不禁问我:“这画上既没人头像,又没有山水花草的,有啥好瞅的?”我笑着指给她看:“这个点是我们的老家,旁边一个点是我们现在住的地  相似文献   

2.
母爱无言     
时值深秋,母亲的花甲寿辰将至。我忽然产生写一段文字的念头,以感谢母亲对我深沉悠远的爱。在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有许多值得我骄傲的地方。由于她是以一个下放青年的特殊身份从城市来到农村的,便有许多光环笼罩着她。县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学“毛著”积极分子……她还当过生产队长,把本村“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得火热。最后,她从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3.
写给母亲     
想为母亲写点东西的愿望由来已久。可是,出门在外这么多年,我竟什么也没有写成。去年五月,北国的春天,“非典”肆虐。部队官兵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这场抗战。电报、文件如雪片般飞来,传达、布置、执行、落实,环环相扣。没有想到,这时候,母亲竟然从老家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4.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从当兵的时候开始,《解放军生活》这本书就一直充实着我的生活,感觉她内容丰富,很有看头。最初,我还真没把每页下面的一个个“小萝卜条”当回事,可经过细心品味、研读后,我发现这个栏目真是“刊中小角落,人生大道理”。渐渐地,“绿海心风”成了我的知心好友。她对我的影响还得从刚当排长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因为工作没有经验,处理事务没有头绪,我整天为琐碎的小事闹心不已。偶尔静下心来,翻开《解放军生活》,品味一些格言,真是一件快事。也就是这些格言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对我的启发很大。“与战友相处,微笑是起点,真诚是基础,宽容是纽带”,这不正是教我的  相似文献   

6.
“活雷锋,邱应发,济贫困,千百家……”一首新编“三字经”在湖北武汉流传着。邱应发,一位褪尽荣光的昔日战斗英雄,退伍20多年来,扶贫济困,热心助人,先后捐款10多万元,帮助多达1000人,他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英雄”、“爱心大叔”。  相似文献   

7.
“女为悦己者容”,我也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是她使我越来越美丽,在我走过的生命历程中,无论前方有任何艰难险阻,她总是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从她那里我读懂了一种精神。她就是《红岩》。《红岩》,让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江姐、成岗、许云峰他们是我儿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一个教师节,从远方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连声称我为“老师”。我说,你打错电话了吧!对方报出姓名,电话两端哈哈大笑。她是大学教授,早已退休。我说:“咱们是同学,你不该如此称之。”她说:“一天为师,终身不忘,你教过我半年课呢。”这次交谈,使我回忆起深藏内心60多年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9.
张瑜 《当代海军》2003,(10):27-27
海军世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儿,而对于海军玛丽·伊文斯准将来说却不同,虽说父女两代都是水兵,但老父亲却只是舰艇上的一名炊事兵,而她“贵”为司令官,并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女将军并没有因此嫌弃父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骄傲。她对父亲说:“我虽是你的上级,可你仍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初,玛丽出生于一个海军家庭。已退役的老  相似文献   

10.
退伍老兵     
国庆前夕,正在边防哨所采访的我,意外地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说:“儿啊,最近厂里给咱发了2300元奖金,政府为咱办妥了医疗保险,我还重新盖了一栋房屋,等着你回来住呢……”细细聆听着父亲“三喜”临门的讯息,我似乎又看见了他那兴奋的表情。  相似文献   

11.
陷阱     
从前,有一只蜘蛛在破旧的谷仓里纺织了一个美丽的网。她总是让自己的网保持得很干净,一旦她捕获了一只苍蝇,她会把网清理干净,这样一来其他的苍蝇就不会起疑心。一天,一只相当聪明的苍蝇逼近了干净的蜘蛛网。蜘蛛召唤道“过来,坐一下。”但是,那只苍蝇去说道:“不了,女士。我没有看见其他的苍蝇在你的屋子里,所以我不会独自进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同桌的你     
一天,收到一封信,地址不详,从邮戳看,来自陕西,里面只有一句话:我仍记着“713600”。我看了半天,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电话?不像。暗号?更不对。蓦然我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原来这几个数字是老家的邮政编码。难道是家里父母兄姐怪我不给家里来信?我想了想,不对呀,经常给家里通电话呀!不是,可又是谁呀? “想什么呢?新兵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13.
香椿爱情     
和学员出海实习回来,又加了一天班,妻和我结结实实地吵了一架。原因有三: 一,出海第一天是她的生日,一直到次日凌晨也没有收到我的祝福。我的解释是:爱情无距离,出海有纪律。她恶狠狠地说:我知道你们的纪律。但发一条“生日快乐”敌特就知道你们在海上?  相似文献   

14.
“我拿到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啦!”3月底,接到表妹从安徽老家打来的电话,压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武部政工科长李万华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话还得从李万华的表妹年前买车的事儿说起。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万盛区人武部从欠账20多万元到节余30多万元,从“紧日子”到“好日子”,他们靠的什么?部长齐应欣说: “靠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6.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6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没有鲜花,没有美酒。一九○工厂迎来了整体搬出七一九所院区、乔迁“新家”的第一天。租赁他人厂房为我发展之用,这是七一九所继建立青岛工程技术交流中心,收购武汉梅山饭店,在上海、海口等沿海城市开辟经营开发窗口之后,...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大姐被拐卖到内蒙古后,与收买她的那个男人关系很好,两人已“结婚”8年,女儿也6岁多了。她被拐卖前的丈夫徐某对她很不好,她非常想解除与徐某痛苦的婚姻关系。于是,我大姐趁今年从内蒙古回家探亲之际,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徐某离婚。徐某为此多次跑到我家吵闹、威胁,并趁我大姐单独外出之机,将她“拉”到徐某家“看”了起来,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强迫我大姐撤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片静     
我并不厌烦生活中那些热闹的场面,但也十分渴望属于我自己的“静”。我将其视为生活的维生素,虽然不一定太多,但不可或缺,少了它,也会患各种各样的“病”。我喜爱静寂之静。每当送走了繁忙的白  相似文献   

20.
我与《西南民兵》这位辛勤的“园丁”,从认识到她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一直想写一点文字表达我对她的感谢之情,总是被一些不得不发的新闻占去了时间。时逢她的20岁生日,我想就以此作为我对她的祝福吧!说句内心话,我能够成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