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面向大众,展现长征魅力——《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座谈会概述杨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因受到读者的喜爱而成为全国畅销书目。为此,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9...  相似文献   

2.
为了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由姜廷玉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视角下的长征》一书,近日与读者见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多视角下的长征》,在众多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书中,体裁新颖,视角独到,它以独特的写法,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3.
纪念长征做红军传人胡立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后经历了整整两年时间。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60周年了。在长征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4.
汪三汉 《政工学刊》2006,(10):12-13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在红军长征中,《红星》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惟一报纸。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广泛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及时传播革命战争胜利的喜讯,突出宣扬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准确传播党的声音,统一全军思想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  相似文献   

5.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徐红枫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全军30多...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研究的新进展江英90年代以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的研究,继续向深广方向发展。各种论文、资料集、著作纷纷面世,各种纪念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逐年举行,学术研究十分活跃,观点纷呈。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准备长征的起因,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王明“左”...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而关于长征的宣传和研究,在长征胜利的前一年,即1935年10月,随着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和《英勇的西征》的发表,已经开始了.随后,几乎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同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关于长征的谈话和他亲自发起组织的长征征文活动,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旷世壮举,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严密封锁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传奇.自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以来,学习运用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和他关于长征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长征,使我们对长征的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推动当代人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占权 《军事历史》2006,(10):37-43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英雄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很多长征亲历者和史学工作者投入长征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观点,挖掘出很多新史料,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与此同时,长征史研究也在社会上和史学界形成了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现就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长征中的高超谋略和领导艺术李敦送回眸60年前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后人无不重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与毛泽东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正是在危难重重的长征中才发现和找到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也正是在长征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才得以...  相似文献   

10.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本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以特有的伟力,把频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车轮。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  相似文献   

11.
齐霁 《军事史林》2006,(8):42-44
在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有几位外国人参加?人们历来存有争议.李晓朴认为,"曾有两位外国人参加:一位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另一位是鲜为人知的法国传教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长寿》1998年第6期).王树人认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外国人共有三位,除李德外,还有越南人武元博和英国人阿尔费雷德·博萨哈特"(《咬文嚼字》2003年第6期).还有人认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一共有五位:除李德外,还有朝鲜人武亭和毕士悌、越南人洪水以及法国人勃沙特"(《新闻与写作》1996年第8期).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法均存在错误.关于勃沙特(博萨哈特)(Alfred Bosshardt),他是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1934年10月,他在贵州因被误认为是外国间谍而遭红军扣留,随行了560天,1936年4月12日,红军在云南境内释放了勃沙特,因此不能把勃沙特视为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只能说是随行长征的外国人.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目前能够确定的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共有五位,他们是德国人李德,越南人洪水(武元博)、李班,朝鲜人毕士悌(杨林)、武亭.  相似文献   

12.
秘密出发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30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遗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和有些苏区红军部队不同的是,我们的长征是秘密出发,没有父老乡亲的十里相送.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英勇悲壮的革命史诗。在这场举世闻名的人类壮举中,红军通信战士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通信保障任务主要由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承担。长征开始前夕,为确保长征途中通信联络迅速、准确、万无一失,联络局于1934  相似文献   

14.
秘密出发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30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遗队”的旗帜,踏上了长征之路。和有些苏区红军部队不同的是,我们的长征是秘密出发, 没有父老乡亲的十里相送。  相似文献   

15.
亲历长征     
最早关于长征的记录,大家只知道斯诺1938年在美国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其实早在1936年底,众多长征亲历者响应中央军委号召,也在写回忆,收到征稿200多篇,50余万字,并于1937年2月汇编成书,书名《二万五千里》。这才是长征最原始、最可靠的记录。由于陕北当时一直处在封锁包围之中,这本书几经曲折直到1955年才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的书名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结束。长征,作为一部红军用火与血写成的历史纪录,其本身不仅饱含着红军英雄们在饥寒交迫且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下,爬山涉水、斩关夺隘所经受的苦难和表现出的威猛,而且还深深地体现出了一种“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主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信念、奋勇拼搏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等。这种“长征精神”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和红军的本质特征,只是在红军长征特殊背景下表现得更鲜明、…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18.
原名《西行漫画》。24幅漫画,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作者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他的笔描绘了他眼中的长征。和美国人斯诺的《西行漫记》遥相呼应,这是一部看得见的长征史,是一部长征形象史。本期开始,本栏目连续刊发其中精彩漫画,以飨读者。《长征画集》一书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原名《西行漫画》。24幅漫画,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作者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他的笔描绘了他眼中的长征。和美国人斯诺的《西行漫记》遥相呼应,这是一部看得见的长征史,是一部长征形象史。本期开始,本栏目连续刊发其中精彩漫画,以飨读者。《长征画集》一书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红二方面军作为三大主力红军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钢铁劲旅,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红军史研究中,对于红二方面军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由什么机关决定成立的,成立的意义何在,已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和其他红军长征史著作均语焉不详,一些当事人也众说纷纭,很多史家则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本文试就此做些粗浅研究,不当之处,请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