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晴的日子,在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街头,总会见到一个中年妇女用小推车推着一个四肢肌肉严重萎缩的男人在转悠。女人是男人的妻子,叫杨桂贞。1976年冬,她与丈夫杨广煜携手走进婚姻殿堂。1977年冬,她就鼓励丈夫报名参军。1979年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他光荣负伤,被确诊为第五颈椎中枢神经断裂,从此瘫痪在床。那年,她去云南看到了分别两年多的丈夫,他躺在病床一动也不能动。她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四天四夜,杨桂贞吃不下睡不着,她不敢在丈夫面前流露出哪怕一丁点难过,眼泪只有在黑夜里一个人慢慢体味。丈夫瘫痪后,不愿拖累她多次劝她改嫁。杨桂贞拉着丈夫的手坚定地说:广煜,你才26岁,我不能让  相似文献   

2.
快乐人生     
一场意外,让我住进了这家医院。同房的是一位30多岁的中年妇女,听家人说,她刚被确诊为癌症。女子的丈夫是位军人,上校军衔,每天都来陪护,但却没有一般家属那样的情绪低落,相反还和护士们打得热火朝天。女子躺在床上,什么都不说,心情一日不如一日。丈夫总是关切地问:"想吃些什么,我帮你去弄。"妻子什么都不说,背对着他,默默地流泪。丈夫看到后,坐在她的面前说:"生病治病很正常的,你不要太忧心了。"说完,依旧谈笑风生。后来,等她的丈夫走后,我劝她说:"别这样,得了病治疗是一方面,最关键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啊。"她说:"什么好心态,他都要把我气死了,男人  相似文献   

3.
李新平 《兵团建设》2013,(20):22-23
不足一米五的个头,一身的疾病,不到50岁时就满头白发,但就是这样一个妇女,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在命途多舛的生活之舟上,她力举信义之帆,用血汗甚至生命坚守着一条归还借款的感人之路,她就是九师一六七团一连退休职工夏留女。1997年11月,夏留女患癌症的丈夫离开人世。安葬丈夫之后,她回到家中,与年近80岁的母亲、刚成年的儿子、8岁的女儿依旧处在悲伤之中。此刻夏留女心头好像还有一块未落下的石头,那就是丈夫生前治病的借款,再加上连队为其垫付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元旦,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一座军营里,空军某基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科技干部杨选春终于又能端起酒杯和官兵一起庆祝新年了。杨选春起死回生了,并且好得这样快! 此时,一向坚强的郑华蓉泪流满面。郑华蓉,这位基地子女小学的校长,几年来,因为丈夫的病,她放弃自己美好的前景,改做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硬是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病残35年的妻子蒋成秀,含泪把她的丈夫叫到身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瑞虎啊,你对得起俺啦!这几十年让你受苦受累,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是一个活着的废人,俺实在不想再拖累你,求求你为俺做最后一件好事,行吗?”丈夫也眼含热泪,他知道妻子说的那一件好事是啥。他打断妻子的话说:“别再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6.
海训之前     
李芳 《国防》2005,(6):68-68
明天就要出发了,预备役军官崔对妻子说:“这次海训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妻子小月以前听说预备役部队要搞海训的,可内地没有海,也没有湖,怎么搞啊?听丈夫这么一说,小月知道这次海训是真的了,丈夫他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参加海训去了。临行前,她恨不得把丈夫需要的东西都给他带上,还有她自己一颗饱含深情的心。丈夫的背包打得很规范,横三竖二的背包带松紧有度地把叠得方整的绿军被缠绕出一个个好看的方格子;崭新的迷彩服缀上了中校军官的软肩章,只是在肩章的下端多出了一个英文字母“Y”。作为预备役军官的妻子,小月心里别…  相似文献   

7.
一那一刻,闵绍兰犹豫了。2000年年初,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农五师九十一团五连签订承包合同。闵绍兰在雪中徘徊着,这地是种还是不种?她拿不定主意。170亩棉花,让一个女人来种,真不是闹着玩的。不种,她又不甘心,因为这地是她和丈夫,汗滴摔八瓣,脱了几层皮,开荒出来的呀。丈夫名叫孙忠圣,原是九十一团化工厂工人。厂子不景气,倒闭了,他就回到五连承包土地。闵绍兰随着丈夫,30亩、40亩、50亩,每年都把心思放在了土地里。虽然付出不少,可总富不起来。当看到别人种荒地拿了大钱,心动了,丈夫就和她商量:要不,咱也开块荒?你是一家之主,听你的,闵绍兰大事小事都依靠丈夫。于是他们就申请开荒。  相似文献   

8.
塔基布     
正丈夫刘效要到水稻田里浇水,说是三天三夜才能回家。眼见着天要下雨了,为什么这会儿浇水呢?丈夫解释说:"稻苗刚刚露头,根扎得浅,雨水会把稻苗冲毁的。稻田里灌满了水,就能保护稻苗。"妻子塔基布隐约感觉到,自从他们到了草湖(现三师四十一团),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的心更多地给了农场,而不是给她这个妻子和孩子。果然下雨了,不紧不慢的。豆子般的雨点落到原野上,蒸发起一股股雾气,整个大地雾蒙蒙、湿漉漉的。塔基布知道,这种不紧不慢的雨要下很长时间。屋外是连绵的雨水,塔基布家的门窗紧闭,屋内光线昏暗,空气压抑,3岁的小女儿不停地哭闹,小脸红扑扑的。  相似文献   

9.
周湘菊,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几十年来,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一个沉重的军人家庭。刚近中年就两次被推上手术台,然而她没有怨言和责备,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丈夫张根亭的老家家境极不宽裕,自周湘菊1976年走进这个家,一副重担全落在她身上。十多年来,既要瞻养照顾多病的婆  相似文献   

10.
绿色情缘     
吴志伟 《政工学刊》2002,(12):64-64
1972年 ,1 9岁的林楠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部队文工团团员。 1 978年 ,林楠退伍 ,分到省电台工作。 1 980年“八一”建军节 ,她成了一名军人的妻子。1 996年 ,正当林楠细心地照顾年迈的婆婆 ,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奉献国防 ,耐心地教育着儿子 ,尽情地享受工作的快乐时 ,生活向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胃癌”———这个令人震憾、令人听后毛骨悚然的疾病出现在她的身上。经过手术 ,她的胃切除了五分之四。从此 ,林楠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婆婆把她当成了“婴儿” ,儿子也变成了“妈妈” ,丈夫转业回到地方 ,为的是能多陪陪她。林楠决定迎接人…  相似文献   

11.
在燕赵大地宁晋县,传颂着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安心服役,而自己却用柔弱的肩膀承受着家庭的不幸,用一腔纯朴的真情为国家、为军队分忧的战士好母亲荣淑坤的事迹。 1994年12月15日晚上,宁晋县边村乡南及桥村的荣淑坤家不幸祸从天降:全家靠借贷1.5万元钱筹办的泡花碱厂锅炉爆炸,四邻房屋被炸塌,丈夫当场身亡。此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让荣淑坤赶快把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召回来,支撑这个破碎的家。面对乡亲们的好心劝说,荣淑坤心里非常感激。可是,她不能让军队和国家利益来服从家庭利益。 荣淑坤在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便收到了儿子贵锁从部队发来的信,询问家里及厂子的情况。荣淑坤不识字,不会写信,她让人模  相似文献   

12.
病床上,癌症晚期术后的张君显得又消瘦了许多,而此时她身上的麻醉剂药效还没消完,嘴里却嘟嘟囔囔个不停。她的丈夫俯身一听,眼泪就止不住往下落。原来她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惦记着的仍是她的那帮学员:"我要回去……娃们的单片机开发板还没换呢……让我回去……"拿命在工作的"机器"司机老陈驾驶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班车已经有5年多,学院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然而,在学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君,他却感到很陌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张君的进步总比别人快一步。同事刘宏曾评价她:"她这个人呐,简直就是一台‘机器’,太拼!完全是拿命在工作。"她经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温柔体贴仁爱理达的医生,从医56年,他始终坚持着属于他的职业习惯:他见病人的第一个表情是微笑;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专家,他认为医生站在手术台前,比去争奖、去凑论文、去弄基金更有价值,因而也便没有“教授”“博导”之类的头衔。他是一名彻底理解为医之道的医生,他说:“医生的职业没有尽头,除非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下去。”现在,他停下来了。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淡定地交代遗嘱:死后做遗体解剖,为后人积累经验。他说:“我这辈子做医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14.
梅红     
皑皑雪原中,一片梅林迎风傲雪,青色的梅枝上梅花绽放,吐红喷翠,清新雅致。每每想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我总会想起一个人来,她的名字叫梅红。十年前,我曾对梅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一点也没有在我脑海里淡化,反而异常清晰。在我眼中,她就是一朵梅花,迎着风雪,开得灿烂。初次见到梅红时,她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递向瘫痪在床的丈夫。那时,她的头发已落上了"雪霜",蓬松杂乱。脸上堆满了岁月流淌的痕迹,似核桃壳上的纹路。那年,她刚满50岁,但岁月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人。忆想当年,梅红可是一个鲜鲜亮亮的俏姑娘。16岁,梅红  相似文献   

15.
1989年9月1日中午,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门诊部的楼道上,56岁老农民李丙香跪在地上痛哭失声,一见穿白大褂的人就爬上前去作揖哭喊:“医生,求你救救他吧!乐成这伢不能死,死了我们没法子向全村人交待呀!”“医生,让我替他去死吧!”  相似文献   

16.
吕梁山,战争年代曾上演过多少幕悲壮的话剧。如今,在这大山的山坳里,一位普通的农家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身骨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向人们讲述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群山怀抱中的娄烦县庆善村,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张翠仙作为五口之家的主妇,上有八旬公公,丈夫又常年有病。大儿子在北京当兵,小儿子在县城中学。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在散落方圆五六华里的山坡上劳作,播种、锄草、收割,常常累得她精疲力尽。晚上,当她拖着  相似文献   

17.
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延续了20多年,至今仍未结尾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湖南湘潭江南机器厂4分厂的女工姜亿安。她不是医生,却使瘫痪在床多年不起的丈夫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不是农民,却要到郊外挖地种菜,维持生计;她文化不高,却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军嫂,丈夫每年回家休假一次,可每次回来总要为他的睡觉打呼噜争吵几次。震耳的呼噜声让我整夜难以入睡,气急之下不是把他推醒,就是我抱着被子睡在客厅的沙发上。最近我听到别人说打呼噜也是病,严重的会引起心脏病,这是真的吗?我很担心,这病能治好吗? ——军嫂赵兰花  相似文献   

19.
他和她曾经都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然而为了满足邪念私欲.追求所谓“罗曼蒂克”,他背信弃义,抛弃了贤慧善良的妻子。她负心求乐,背离戍边守疆的丈夫。两个昔日美满家庭就这样解体了。她叫严凤,今年23岁,河南省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