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似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18岁从卫校毕业后,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已10年了。她,就是长春市中心医院民兵排长、手术室护士  相似文献   

2.
我知道母亲曾经是一名女民兵,是在2017年我从事基层专武工作以后。那天,我和母亲坐在客厅里,听母亲讲她那难忘的岁月。1974年6月,母亲年满18岁,经过推荐,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女民兵。那时的民兵,每天劳动之余,要在野外进行艰苦的军事课目训练。村子后面的打麦场就是民兵的训练场,母亲和另外3名女民兵从训练队列开始,擒敌、战术、体能样样过关。  相似文献   

3.
小寒之前一日,梅花就会独闹枝头。所以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之诗句。古代文人把梅花喻为“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原产我国长江以南,近代才移植到东南亚一带。它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林苑,就栽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紫带梅等许多品种。再上溯栽梅的历史,在《诗经》和《尚书》中都有梅花栽培的记载。四千多年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永久不衰。  相似文献   

4.
潇洒走一回     
命运女神,不会抛弃她诚挚的追求者。 那年,我才21岁,告别了3年黄金般的师专岁月,有幸步入人民军队的行列,去拓展人生的梦幻。 在贵州省军区教导大队半年的刻苦磨练.初步使我从一个只懂ABC的青年学生,变成了具有一定军事技能的青年军人。 “我来自贫困山区,我愿回到家乡去追求人生的价值”。1985年3月,我回到家乡纳雍,在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干事,半年后接任部党委  相似文献   

5.
血淋淋的史实岂能篡改南玉瑞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我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胜利五十周年。岁月匆匆不觉已过半个世纪。抗战8年我由一个8岁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八路军的少年战士,经历了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8次之多的“扫荡”,一次次躲过了日军的搜...  相似文献   

6.
你们对我的深情。我这一辈子也还不完。如有可能,我愿为你们唱一辈子歌 “迎着风雪,踏着冰河,我们是卫国戍边的战士;为了和平,为了战友,青春热血澎湃在世界屋脊……” 对于创作和演唱这首歌的女兵张岚来说,帕米尔高原是她依恋的一片热土。帕米尔高原上的驻训大军丰富而又凝重的情感世界,构成了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支点”。那是一个风如刀,雪纷扬的夜晚。已经连续演了3场的张岚没有换装,便又同电视台记者一起到民族连队慰问演出,到达连队时已经是晚上9点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见到蒋玲芝时,她像往常一样,经内退的蒋玲芝,由于社政科人手少,工正在一师二团社政科忙活着。2006年,已作忙,她主动要求去帮工。瘦小的身躯,脸颊让岁月刻满了皱纹,人们已无法把她同一个特殊的称号"塔里木女粮王"联系起来。她用勤劳和汗水谱写着奉献之歌,诠释着兵团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散步中,己是75岁高龄的母亲总喜欢问我厂里的事情。每每谈起厂里,母亲的语气中就有着一份虔诚与尊重。母亲是泸州化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原一车间硫酸部工作。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是那一朵朵大红花串起了母亲的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岁月。可是,母亲年年戴大红花,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也是非凡的。小时候,父亲总出差,家里的重担也就落在上"三班倒"的母亲肩上。她  相似文献   

9.
社区乐园     
《兵团建设》2009,(22):20-20
在农九师团结农场社区,36岁的聋哑人马雪红人残志不残。2006年,她自费到乌鲁木齐市学习理发技术.回来后,她开了一家理发店。  相似文献   

10.
1956年,我16岁。那年我偷拿了家里的户口簿,背着父母悄悄登上了从郑州开出的火车,一路颠簸来到新疆。在农七师(现七师)工作了一年后,我来到农一师(现一师)九团。在这里参加开荒的那段岁月,令我终生难忘。与我同来九团的有两三百人,除了复转军人,80%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和姑娘。我们被分成两个连队,按部队建制,每个连设排和班,10人一个班,吃住劳动  相似文献   

11.
最苦难的岁月:稻田边上搭草棚 我叫刘马央,1927年5月出生在广东省宝安县沙头角镇,也就是今天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我今年86岁了,一直居住在“一街两制”的中英街。在我小的时候,沙头角是一个很落后的小镇,镇上的人们主要靠种田和打鱼为生。  相似文献   

12.
瘠薄的寒意     
正纷纷攘攘的一场雪,还是如期而至了。拉开窗帘,窗外的雪地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我没有勇气推开这扇窗子,只是蜷缩在一盏灯光里,看这黑暗里的白,被一层层覆盖。恍若这个夜晚,我梦见的另一场雪,在一条遥远的路上,无始无终。那是我故乡的一场雪呢。天色晚了,大雪便顺着一条村路,扑扑踏踏地落下来。最初的那几片雪,还是轻的,用手接了,放在嘴里,淡淡的甜味儿里,一股涩涩的清凉在舌尖上融化了。夜长梦短,那  相似文献   

13.
1999年2月,我从农七师奎管处的教育战线调入宣传科工作。当我拿到《兵团建设》创刊号时,她就令我爱不释手。光阴似箭。蓦然回首,《兵团建设》已走过9年的岁月,她在不断创新中力求办出特色。特别是近几年,《兵团建设》杂志的封面及栏目设置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记得2004年12月30日,杂志社的两位老师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  相似文献   

14.
军营岁月     
1、面对阳光,隐隐能触摸到大地宁馨祥和的温热,真理从指缝间迸出,冲浪着整个民族的图腾。 在日夜的守望中,我在呓语,青铜般锈蚀的黄土地里,我用军人的脚步谛听季节的轮回。 呓语?抑或梦见漫山的杏花? 岁月,如梦! 山野苦寒,雪霁莽莽,以霰雪的气韵莹澈着鹰的双眼。眸子,雪亮。 一半激情一半理性,惟信念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15.
相思红柳树     
闪闪发亮的校徽已经别在我的胸前,但那与我朝夕相处的红柳树却让我久久思念。 红柳,红柳在哪里?在西疆戈壁,在天边大漠。 它耐碱抗旱,它傲雪凌霸,它挺立枝干,它英姿伟岸。谁说戈壁没有芳草鲜花?它不就是戈壁的绿色精灵!谁说大漠没有姹紫嫣红?它不就是大漠的七彩生命! 八年前,当我怀着一腔报国热血,走向天山,走进大漠的时候,我便认识了红柳。在它傲岸的枝干旁,我翻开了军旅生涯的第一页;从它饱经风霜的叶片上,我明白了往昔岁月的峥嵘;在它生长的土地上,我看到了一架架呼啸而过战鹰的剪影。红柳、军人、战鹰,是大漠的生机,是共和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起先,70岁的老母亲对这张地图并没有注意。但自从她发现我经常盯着地图左看右看后,便像孩子一样对它产生了好奇心,不禁问我:“这画上既没人头像,又没有山水花草的,有啥好瞅的?”我笑着指给她看:“这个点是我们的老家,旁边一个点是我们现在住的地  相似文献   

17.
孔烽 《政工学刊》2005,(1):60-60
岁月已把我变成了年近古稀的老人。虽说往事如烟,但年轻时军校毕业典礼后的一次座谈会,并没有因为时光的冲刷而变得模糊。相反,却常忆常新,不仅历历在目,而且时刻在激励着我要终生学习。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我从地方中学考入军事院校,经过两年多艰苦紧张的学习,终于毕业了。毕业典礼后,在接待室里校首长和优秀学员共聚一堂。当座谈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政委同志讲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我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学生,从敌占区跑到延安,进了抗大学习。在毕业离校前,毛主席给我们作了一次报告。这是我一生不能忘记的。毛主席一…  相似文献   

18.
一想起干枝梅,我就会想起那段青春如歌的岁月。刚入伍的时候,我们部队常年担负着打坑道等战备施工任务。几乎每年2月底,都要集结队伍向山里开进。那时的内蒙古边防地区还是严冬季节,我们扎营的山脚下积雪没过膝盖,全连的帐篷就搭在一块清除了厚厚积雪的空地上。天气很冷,晚上睡在帐篷里,都要戴上皮帽子。早晨起来的时候,地上铺有一夜北风吹进来的雪,皮帽的绒毛上,也结了一层霜花;在靠近门口和窗口的床铺,枕边和被头都积了  相似文献   

19.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20.
让爱成长     
李进 《政工学刊》2002,(12):48-48
跟荣的交往缘于给她送信。她的信特别多 ,有时一天竟能收到五六封。那是大一的事情 ,当时我当班长 ,每天分发本班的信件是我的一项工作。这样平静地过了一个月。直到有一天 ,我突然发现荣眼睛中流露出一种很陌生又很熟悉的东西。我不知道我的眼睛是否已“放光”(我中师时的班主任曾说过 ,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 ,他的眼睛在注视对方时会放光 ) ,但我那时确实很紧张、很激动、很兴奋 ,也很快乐。我是在偏僻山村长大的农民的儿子 ,对于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只是在电视剧或小说上见过 ,并且对此我从不抱幻想。真没想到 ,一个暖暖的初夏的傍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