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二师二十四团十三连大棚种植户李庆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兴过。"过去种大棚蔬菜,遇到市场行情不好,菜都烂在地里。现在有了由蔬菜种植团场、蔬菜销售经纪人及蔬菜种植户等三方参与的亿源蔬菜合作社,我们种什么、种多少,都与市场接轨,避免了大家一哄而上。"李庆华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开都河畔的幸福滩镇——农二师二十二团。一路风景,一路感叹。我们看到,一片片农田碧波荡漾,一座座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在二十二团四连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笔者见到了温室大棚种植大户王治平。说起大棚种植技术、管理和市场行情,他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3.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的大棚蔬菜,在冬春季出现连续晴朗的高温天气时,常常发生氨气中毒的生理障碍。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辣椒、番茄、黄瓜对氨气非常敏感,茄子和叶菜类的蔬菜次之。据测定,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毫克/升时,蔬菜就开始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塔里木河衅的农一师10团7连。有一位手臂残疾的妇女名叫陶桂花。她不向命运低头,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能人。 陶桂花1991年来到新疆,与丈夫一起在阿克苏一家彩砖厂工作,日子倒也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5.
4月9日,室外春暖花开,在六师一〇一团二连的育苗大棚里,却已是盛夏。职工们穿着衬衣正在有条不紊地将穴盘里的一株株葡萄苗往地里移栽。职工郭仕春高兴地说:"这1万多株葡萄苗都有订单,销路不愁……"该团依托乌鲁木齐市蔬菜市场,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打造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已种植各类蔬菜1.8万亩,户  相似文献   

6.
正4月21日星期一晴今天上午,我到职工种植的蔬菜大棚进行设施检查和技术指导时,承包职工孟新杰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帮助大棚种植户集体团购大棚塑料膜,价格便宜,又省时间。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个建议记了下来。随后我在走访其他大棚种植职工时提起这件事,大家都很赞成。下班后,我和主任商量了这件事,认为职工提出的这个建议非常好,一定要尽力落实。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采用滴灌技术,两个大棚种植丝瓜收入11万元,加上50亩制种芫荽,共收入15万元。通过种植大棚蔬菜,我住进了小康房,供儿子上了大学。"前不久,在农六师101团召开的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上,该团职工王江南说。今年48岁的王江南1998年3月离开了团场商店。为了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8.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可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工业园区西侧的农十二师三坪农场蔬菜二站,一大片颇为壮观的蔬菜大棚内仍是绿意盎然、温暖如春。这片大棚共有489座,总面积约1600亩,由承包职工自由种植。2月16日,笔者走访了职工张明明。他原本在头屯河工业园区一家企业打工。2010年,张明明和妻子承包了6座大棚,分别种了西红柿和辣椒,当年收获蔬菜24吨,年收入7万多元。走进张明明的蔬菜大棚,笔者看到的是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和辣椒,在这里,滴灌技术也得到充分运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这些天来是团场职工走亲戚、拜大年的日子,可是,九师一六四团职工李德启一家人却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上午11点,记者踏着前夜下的积雪,步行来到一六四团蔬菜大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防止棚室土壤盐渍化.是棚室蔬菜种植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崎 《兵团建设》2012,(14):19-20
正"我和妻子每年都参加团里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但学会了大田种植技术,还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既提高了素质,也增加了收入。"农九师一六三团三连职工开中建高兴地对笔者说。多年来,一六三团始终坚持"科教兴团"的方针,大力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科  相似文献   

12.
9月15日晚上,山东省乐陵市郭家街道办事处小屯村民兵张进玉等几位大棚杏种植户民兵,来到大张村大棚杏种植大户、民兵赵自谦家中,相互交流和探讨种植技术、销售信息以及发展前景。目前,以相互交流、共同致富为目的的民兵“技术互访”在该市已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3.
建大棚致富     
今年44岁的陈天柱,是农四师71团1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近年,他在种植好、管理好身份地的同时,充分利用毗邻新源县的优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2008年,团场大力推广铁板椒种植,擅长蔬菜种植的陈天柱便萌  相似文献   

14.
杨中荣  黎明 《军事经济研究》2009,(11):F0003-F0003
地处西北戈壁荒滩的总后某汽车团,为了提高后勤保障力,改善部队伙食,丰富官兵物质生活,下大力进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修建了15个温室大棚和一个蔬菜文化长廊,种植品种保持在20种以上,实现了旺季蔬菜自给有余,淡季也可保障48%。1993年被总后表彰为全军副食品生产基地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致富信息     
种养结合巧致富农五师八十九团七连职工夏羽以种植大棚蔬菜与发展养猪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致富路,年收入达4万多元。1998年,夏羽夫妇在自家开的荒地上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搞起了反季节蔬菜种植。随后,他不断扩大蔬菜大棚的规模,同时发展起了养殖业,巧妙运用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生态循环,用大棚中清理出的菜叶和剩余的蔬菜喂猪,不仅节省了饲料,还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同时猪粪又成了大棚蔬菜的良好肥料,既节省了化肥,又种出了绿色蔬菜。他家生产的蔬菜和猪肉,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汪铁锁)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7日,新疆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气温零下30摄氏度。建工师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硬汉们,仍然在抢时间、赶工期,为明年开春全面展开施工打下基础。1月8日,二师二十五团三连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室外气温零下15摄氏度。职工刘能勤正在温室大棚里忙着采摘外销蔬菜。今年市场行情很好,刘能勤种植的大棚辣椒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他的两座大棚今冬预计可收入2万多元。  相似文献   

17.
邵军歌 《兵团建设》2012,(13):16-17
7月2日,在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二连的一片绿色无公害蔬菜试验田里,职工张慎敢正在精心地伺弄着作物。"生活变了,职工群众‘餐桌’上的饭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我们种地的职工思想观念也在变,现在都种上养生蔬菜了。"张慎敢乐呵呵地说。张慎敢种植蔬菜已有十年的历史。"白菜、土豆、萝卜,我就种这样一些应季蔬菜,因为十年前,团场职工群众的餐桌上就是这些常见的蔬菜。"张慎敢说,"那个时候普通职工群众还吃不起反季蔬菜,现在可不一样了,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好了,冬天不再是‘老三样’了,四季豆、茄子等反季蔬菜都成了餐桌的‘主角’,我们种菜的现在基  相似文献   

18.
大棚绿正浓     
薛潇 《兵团建设》2007,(4):36-36
初春,走进农七师一三七团的蔬菜大棚,一股带着蔬菜清香的热浪扑面而来,那黄瓜、西红柿碧绿鲜嫩的秧苗透着浓浓的春意。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东陵区青年民兵谭忠水,几年来勇于探索、刻苦实践,种植的大棚蔬菜一年四收技术,近日获得成功,为发展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今年24岁的谭忠水看到一些人种植大棚蔬菜,一年只收获一、两茬,效益差。他学中于、于中拓,经过反复实践,  相似文献   

20.
冬闲忙增收     
正入冬以来,二师三十四团许多职工改变以往"猫冬"的习惯,纷纷发挥特长寻找致富门路.养牛养羊、种蔬菜大棚,该团上下已经形成"你忙我也忙,家家忙增收"的喜人局面。该团五连职工李松全、杜开琼夫妇利用种反季节蔬菜,鼓起了钱袋子。1月5日,笔者走进他们的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绿油油的青菜映入眼帘,夫妻俩正在忙碌地育苗、培土、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