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高技术化,这一特征客观改变了以往战争的作战样式,准确体现了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这段论述表明,信息化是影响军事领域一切重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谋划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重构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海洋 《国防》2010,(8):40-40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军事领域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场革命。作为新军事变革本质和核心的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转化为信息化战争、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转化为信息化军队的同时,也导致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国防动员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推动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疾步迈进。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悄然凸现,和我军机械化还未完全成熟就要跨入信息化时代,指挥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确立适合高技术条件下新的军事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军事形态正在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发展的总趋势。在军事技术方面,正由军事工程革命走向军事信息革命;在武器装备方面,正由机械化装备向信息化装备过渡;在战争形态方面,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为了顺应新军事革命潮流,推动本国的军事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或准备采取一些重大举措。世界新的军事革命,既为我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空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军情,放眼世界,着眼发展,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把现实军事需求与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并举的复合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军事变革与民技军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存 《国防》2005,(10):36-38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推行中国军事变革的伟大战略思想,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也要求,全军要加速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完成好机械化信息化双重任务。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速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必须把民技军用置于战略地位。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是把工业时代的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四:即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创新性军事理论、新型高素质军事人员和适于信息实时获取、传输和使用的组织体制。其中,信息化武器装备体…  相似文献   

6.
陆战是最早的战争形态,也是最主要的战争形态。自从有战争以来,陆战就在战争中不断地演变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机械化军事革命和信息化军事革命,无不例外的推动着陆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群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的第三次全球性军事变革,促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机械化战争是粗放型社会大生产的产物,主要靠比拼物质能量、逐次歼灭有生力量来达成作战目的,是对人的力的延伸;而信息化战争则强调通过信息对物质、能量的精确调控发挥作用,其实质在于战斗效能以智力的形式聚合,是对人的智的拓展。理由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8.
马宁  赵晓冬 《国防》2004,(3):19-20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新军事变革,其实质是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和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型,即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机械化军队转变为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牵引,全面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动员潜力与能力建设,是当前军事变革中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动员的特点入手,提出了对我军装备动员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外军在信息化建设中重点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的战争将是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一种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是新军事革命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军队建设的重点。当前,世界各国的军队正在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转型。如何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使二者相得益彰,是军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本专题将从理论、实践和技术等侧面论及此事。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兴起是当代战争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是社会生产方式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换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是机械化战争与完全的信息化战争的中间型态,是以机械化为主要平台的信息化战争,也是我军未来面临的主要战争威胁。那么这种战争较之以往我军所面临的战争有何不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蓬蓬勃勃地向纵深发展。新军事革命的实质是,把工业时代适手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威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信息化武器装备。而要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就必须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使其实现由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时代”跃升。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军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质变时期”。这场世界性新军事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全面、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大变革,其实质是把工业时代适合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适合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始发于美国的这次军事革命,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军事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部分“时代差”。凭借这种“时代差”优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发动的近几场战争可以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逐渐被信息化局部战争所取代,信息化局部战争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战争形态.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从徒手战争到冷兵器战争、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又从机械化战争到新的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等一系列军事革命。这些军事革命,无不以科学技术革命和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先导,并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军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崭新的战争方式。在坦克、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设备等新式武器装备批量生产并广泛使用的条件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从热兵器战争向机械化战争演变的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知识军事、信息化战争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战争中的思维智能较量较以往而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科学的军事思维方式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和军队的存亡.面对信息化条件下整体性、综合性、多维性等特征明显的现代战争,军事思维方式必须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单一型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多向型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传统法宝。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和高技术兵器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将是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已经成为共识。在半机械化、机械化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民战争思想,如何正视信息化战争所带来的挑战、如何继续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其持有的优势,确保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紧迫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供应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进发  李励  李仕明 《国防》2005,(1):16-19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一场新的深刻变革,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战争离不开经济,但经济必须通过军事后勤这一桥梁才能对战争产生作用。在信息化战争中,保障空间的多维化、立体化,作战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武器装备的高损毁,物资的高消耗,使军事后勤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变革的成果,广泛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后勤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军事供应链的概念,并对军事供应链的结…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促进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装备和信息化武器的结合,已经使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今后海上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运用信息化武器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其目的是提高打击精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与建设信息化部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其一 ,信息化战争正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必须确立信息化是我军现代化建设“主要目标”的观念。其二 ,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居于整个作战体系的中枢 ;建设信息化部队 ,必须确立信息力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其三 ,信息化战争实质上是人的知识技能的较量 ;建设信息化部队 ,必须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其四 ,信息化战争是诸军兵种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建设信息化部队 ,必须确立搞好顶层设计、促进全面协调发展是“第一要求”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