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8月31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工程合同签字仪式”。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在仪式上签署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合同》及《风云二号02批卫星发射测控合同》。这是我国民用航天领域首次签署的业务卫星研制生产合同,标志着我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建立连续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是民用航天实施由“应用试验型向业务服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各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大航天”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载人航天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稳步提升,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完善,航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空间技术水平实现跃升,载人航天成就辉煌“十五”期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24次成功发射,将23颗卫星和5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完成15颗民用卫星的立项研制,开展了21颗卫星研制工作,已有…  相似文献   

3.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空间科学事业在民用航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空间科学的投入逐步增加.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项目实现零突破,规范有序的空间科学体系正在形成,为“十一五“及今后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五”的空间科学.在四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进展,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空间科学事业在民用航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空间科学的投入逐步增加, 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项目实现零突破,规范有序的空间科学体系正在形成,为“十一五”及今后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五”的空间科学, 在四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进展,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光正 《中国军转民》2009,(11):42-46,49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将“培育火型企业集团”作为我国民爆行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提了出来。我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在《2009年工作安排意见》中,更是将“推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作为全年第一项工作任务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2月28日至3月1日,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了2003年民用航天工作会暨探月工程筹备会议,会议总结了中国民用航天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部署了“十五”后期重点工作,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中国航天业将实施空间技术育种工程和卫星减灾工程。充分利用航天科技成果,通过空间技术育种,使粮食和蔬菜增产,是解决我国“粮袋子”和“菜篮子”的有效途径。建设我国的卫星减灾系统(该系统包括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卫星减灾地面应用系统、资料广播与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三个部分),利用它减少我国的台风、洪涝、旱灾、火灾、地震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转民》2012,(2):72-72
2012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11.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发布我国《“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首次公布中国政府未来空间科学发展蓝图。《规划》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出发点.着力提升空间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健康发展能力,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总体战略目标与“十一五”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空间科学项目计划和政策措旋。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卫星遥感成为我们观察、分析、描述地球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陆地观测卫星由于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应用需求最为紧迫。已在各国航天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04,(11):15-15
当今世界的航天产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第一,航天产业仍将是未来的投资热点,而其中的卫星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更是增长的热点。第二,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将协调发展。第三,航天产业的国际合作将更加密切。第四,军事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22日,北京会议中心 人头攒动一片热烈气氛。国防科工委在 这里召开了第二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五周年纪念大 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主持了会 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来燕同志做了题为“科学发展,开拓 创新,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民用航天 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来自国 家有关部委、总装备部、有关军工集团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6,(1):52-55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民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云集民品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军工经济的迅速壮大,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平衡较快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制定“十五”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集团公司“九五”期间民品与资产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民品与资产经营“十五”计划纲要如下: 一、发展思路 “十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民品发展与资产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 民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民品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军工经济的迅速壮大,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贵州省科技厅签署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资源卫星数据将在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这是中心加速航天高科技成果转化,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2002年,双方加快合作步伐,为加强资源卫星数据在贵州应用项目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在贵州的应用实施规划》。规划提出,首批启动贵阳市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提出了欧洲联合空间战略,并将在2002年年底之前达成一个新的框架协议。除“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之外,“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卫星网络是这项战略的重要内容,关键是研制一批新一代小型、高性能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察的卫星,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也称为环境卫星。文中涉及的遥感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20.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随着外层空间军事战略地位的日益凸显,谋求对外层空间的控制优势和战略利益,增强航天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提到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议事日程。加快我国民用航天工业动员建设,推动航天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协调发展,对于增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动员基础,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用航天工业动员的内容及特点民用航天工业动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民用航天设施设备动员。即动员各种民用航天实验室、空间站以及卫星发射控制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