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良 《国防》2010,(11):75-78
二十世纪是美国的战争世纪,没有哪个国家,打过美国人那么多仗,所以也没有哪个国家,有美国那么多名将。  相似文献   

2.
2月22日至24日,乌克兰政局在经历了3个多月的血腥暴力冲突和脆弱的“休战”协议之后发生突变。俄罗斯总统普京无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严重警告和威胁,果断下令出兵克里米亚。这不禁让人想到,2008年应邀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普京遥控指挥军事打击格鲁吉亚,给世界以震惊。6年后的今天,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刚刚结束,普京下令出兵乌克兰,又一次震.晾全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大幕同时拉开。  相似文献   

3.
胡欣 《现代军事》2010,(6):20-23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超级大国美国已经经历了四场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6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对面临威胁的判断,不断调整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立场和政策,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鲍威尔主义”、“布什,拉姆斯菲尔德主义”。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这其中,在军事领域最近又出现了“马伦主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战争的发生都是在经济利益的天平上失衡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各种借口进行对外军事干涉达40余次,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人热衷于发动战争似乎已成为一种“客观”规律。为什么美国人如此爱打仗?本文仅从经济角度考虑,尝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7):74-75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1991年到2003年,先后发动了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战争动员在经历了多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已初步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动员向冷战后局部战争动员的演变。海湾战争之时,处在全面战争状态的战争动员,尚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动员就与其“快速决定式”作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美国的战争动员演变,是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又是经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实现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军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质变时期”。这场世界性新军事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全面、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大变革,其实质是把工业时代适合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适合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始发于美国的这次军事革命,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军事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部分“时代差”。凭借这种“时代差”优  相似文献   

7.
蒲宁 《环球军事》2013,(18):21-23
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叙利亚危机,近期骤然升级。这一切缘于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指责政府军在大马士革郊区使用化学武器,造成1300人死亡,超过6000人受伤。“化武”事件发生后,美英法等国纷纷指责是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所为,提出各种军事打击的方案,三国军舰齐聚地中海,战机部署到叙利亚周边的军事基地。不过随着对发动这场战争的依据和效果质疑声不断攀升,中俄极力反对军事干预,美国及西方国家反战舆论高涨,  相似文献   

8.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行政区,但1991年车臣单方面宣布脱离俄联邦独立后,俄—车臣关系便陷入长时间的紧张和对峙之中,并两度兵戎相见。1994年12月,鉴于车臣已经发展到武装割据,成为俄的心腹之患。俄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出兵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随即爆发,  相似文献   

9.
乔良 《环球军事》2011,(8):12-17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冷战结束后的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5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5场战争,发生在4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15年里,私人保安公司(Private SecurityCompany)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热点地区,尤其是暴发战争的国家。1991年海湾战争时,估计每50名美国军事人员中有1名来自私人公司;而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时,每10名美国军事人员中就有1名来自私人公司。许多以前由军队自己执行  相似文献   

11.
军事转型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技术发展向军事领域的自然渗透。由于各国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各自战略目标的分歧,2008年的军事转型将呈多样化特点。 一是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军事力量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此,作为提高军事能力的军事转型也与之息息相关。美国由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拖累,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行动,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场极其特殊的战争。阿富汗战争,本应是一场纯内陆性质的战争,但是美国海军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兵力运用上有许多创新和特色,创造了多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后半期,美国对越南北方进行了一场持续3年多的代号为“滚雷”行动的大规模空袭战争。这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特殊战争,反映了美国对外用兵的一些特点,值得研究。一、"滚,"行动的发生 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越南问题协议规定,以北纬17度线为军事分界线,法国部队撤到17度线以南,越南民主共和国控制17度线以北,1956年通过自由选举实现统一朝鲜半岛的局面稳定后,美国把扼制亚洲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迅速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印度支那,于1955年取代法国扶植南越西贡政权,阻挠越南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确定的战争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国家利益的指向,美国海外出兵历史表明,美国和战争对象的经济关联度是其决定向何处出兵、与谁交战的重要规律性基准。根据样本统计数据,运用Econometrics Views软件对美国与战争对象、战争区域的经济关联度分析后,结论表明,美国追求的是有经济利益的霸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美国霸权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从1948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第一”的一贯对外政策和兵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决策者们不主张出兵保护台湾和在朝鲜布防过多军队。关于台湾问题。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之一是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的对台政策宣传指示。指示中说,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的腐败无能。美国因战略利益和力量所限,不能出兵保护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美国决策机构估计1950年底以前台湾即将“陷落”)。该指示要有关方面对此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不要对台湾承担过多的义务。这一指示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是解决未来打什么仗的问题,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核心,是准确把握军队建设方向的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曾有过多次调整,回顾这一问题的历史演进,对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只想当教师和新闻记者、从来没有想到要去搞军事、去打仗,但为什么后来却去搞了军事,而且仗一打就打了二十多年,并在战争实践中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呢?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相似文献   

18.
徐昕  程晓东 《国防》2007,(9):27-30
军事危机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关系处于可能发生战争或军事冲突的危险状态.它既非战争也非和平,而是介于其间的一种"模糊状态".人类是走向战争,还是走向和平,往往取决于对军事危机的控制与处置.  相似文献   

19.
庹平 《军事历史》2013,(4):10-17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毛泽东从战场实际出发,正确地实施战略指导:一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指导中共中央统一思想并作出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战略决策;二是指导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三是指导中朝军队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最终实现有利条件下的停战;四是指导中共中央确定"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来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指导对今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于汝波 《国防》2004,(7):49-49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军事欺骗的研究和应用。美国人唐纳德·丹尼尔等著的《战略军事欺骗》,英国人马克·劳埃写的《军事欺骗的艺术》等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军事欺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散布战争谎言。英国人庞森比在《战争时期的谎言》一书中公然声称:“在战争时期,不重视欺骗就是一种疏忽,怀疑谎言是反常,说明真相是犯法。”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从战争准备到战争实施乃至战后控制,都有大量的谎言通过不同渠道向世人传布。据西方一些媒体报道,制造和散布谎言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五角大楼专门成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