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8月14日8时,随着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停火协议的生效,持续34天的以黎冲突总算有所缓和。这次冲突不仅仅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矛盾的升级,也是以色列与黎真主党、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激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美国、伊朗、叙利亚等外部势力干预和阿以长期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其直接导火索则是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发动的越境袭扰。  相似文献   

2.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3.
此次黎以冲突中以海军的作用和表现7月12日,黎以武装冲突急剧升级,中午时分以空军的“幼狮”式战斗轰炸机群空袭炸毁了黎巴嫩南部的七座桥梁和一座电厂。下午,以军装甲部队在 F-16、F-15战机编队掩护下侵入黎南部边境地区展开搜索。同时,以海军出动了轻型导弹护卫舰、导弹巡逻艇编队从地中海海上对黎境内的真主党武装目标进行了炮击。这是自2000年5月以军撤离黎南部地区以来,首次对黎巴嫩境内发动“由海到陆”的濒海打击作战,意义非同寻常。7月13日清晨6时,以色列又出动空袭机群与水面舰艇联合编队,轰炸和炮击了贝鲁特国际机场、黎东部贝卡谷地里亚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出现严重的情报失误,造成冲突初期重大损失。本文试从情报复杂性视角出发,分别基于本体论、认识论、系统论角度,分析解释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以色列情报预警失能的原因,总结教训启示。  相似文献   

5.
9月30日,在以军“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平僵局依旧的情况下、以巴冲突进入第3个年头。在整整两年的冲突中,2300多人失去了生命,2.4万多人流淌了鲜血。惊回首,人们看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也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经济社会灾难图。 在过会两年中,特别是在沙龙去年3月执政以来,以色列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不断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城市实行长时间封锁和戒严,直接造成17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在这两年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了102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炸和难以数计的枪击事件,共造成623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这些伤亡人员绝大 冲突给以巴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以色列官方估计,两年来的冲突至少给  相似文献   

6.
谭正平 《环球军事》2014,(15):13-15
截至2014年7月21日,以色列“护刃行动”进入第14天。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证实,至少有5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200多人受伤。以方则证实,冲突造成18名以色列士兵及两名以色列平民丧生。双方伤亡如此悬殊,归根结底就是以色列海陆空三军投入先进武器装备进行协同打击,而哈马斯投入的武器大部分是土制火箭弹,但也有无人机、部分反坦克导弹引起世人关注。本文将对冲突双方所投入的兵器进行有侧重点的盘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黎以武装冲突进行了3周时间,双方仍是相持不下。就在这个时候,黎巴嫩方面释放了一枚“重磅炸弹”:一位负责救援工作的黎巴嫩医生称,以军疯狂地进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令人震惊的是,那些死伤者的尸体惨状前所未见,极不寻常,种种迹象表明,以军在进攻进程中可能使用了化学武器!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以色列是否真的拥有并使用化学武器?“使用化武”尚无确凿证据在得到“以色列可能使用了化学武器”的报告后,黎巴嫩政府立即组织力量对此事展开调查。黎巴嫩卫生部长穆罕默德·哈利夫听到以色列可能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说法后,震惊的程度可想而…  相似文献   

8.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调停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以黎冲突终于在8月14日实现停火。引发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今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偷袭以军哨所。然而,美国《纽约客》杂志8月21日却载文披露,早在今年5月,以色列官员就曾访问华盛顿,与布什政府一起密谋攻打真主党武装的计划。联系到美国在此次以黎冲突中的态度,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以军对黎真主党大动干戈是符合美国意图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以黎冲突期间,美国国务卿赖斯曾两度前往中东地区斡旋,但她既没有督促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也不赞成立即停火,只是提出了所谓的“新中东计划”概念。那…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了20年来罕见的大规模武装冲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轮巴以冲突,以色列国防军在数日内连续征召36万名预备役人员投入军事行动,其战争动员行动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立与冲突中,以色列建立起以常备军为骨干、以后备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走出了一条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动员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目标发起猛烈空袭,当天就造成几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是自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也被外电称为巴以冲突60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天。以军的这次行动是典型的”闪电战”,一扫两年前黎以战争期间以军的”窝囊”形象.重现以色列军队作战迅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3月14日,以色列部队包围并强行闯入了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的一座监狱, 逮捕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 总书记艾哈迈德·萨阿德等人,并将其关押在以色列监狱进行审判。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许多城市发生了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劫持了多名西方人质。人阵军事组织发言人发表谈话,发誓进行报复。以色列劫狱事件不仅使巴以矛盾激化,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恶化, 亦使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5日,美国军方与以色列军方在特拉维夫举行会谈。会谈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双方地面部队在未来作战与军事现代化计划制定方面的合作;二是鉴于以色列在过去38个月内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进行的城市战、低强度冲突中总结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经验与教训,美国人希望能够走一次捷径,直接学习和借鉴一些以色列人的反恐经验。众所周知,美国的军事力量全球第一,它所拥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世界一流,无人能够望其项背。可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仍虚心向一个小国学习反恐技术,这不能不再次让人们聚焦以色列特种部队。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06,(9):48-49
7月12日爆发、8月14日停火的黎巴嫩战事,无论其爆发的时机还是冲突的激烈程度,都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持续一个多月的冲突至少导致1115名黎巴嫩人和13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人道主义灾难空前严重。国际社会评论说,这是一场真主党主动袭击,以色列过度报复,都有后台、各有失误、没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伊朗核危机、巴以危机、索马里冲突、委美关系恶化等严峻国际形势,今年,全球军火交易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热点地区:中东地区:每年用于采购武器装备的费用将达550亿美元据美国蒂尔预测公司新近出版的《中东市场分析》称,由于伊拉克局势混乱、伊朗核危机以及巴以、黎以冲突不断,中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军频繁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巴勒斯坦目标进行打击。其中有以色列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俗称“蛙人”,其正式名称为海军第十三突击队,担负着以色列海军特种作战任务,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初期,是以色列历史最为悠久的特种部队之一。 组建于1948年的这支特种部队曾多次参与重大特种作战行动,1973年2月21日,突袭了的黎波里和黎巴嫩的巴解游击队基地;1973年4月9日,突袭了位于贝鲁特市中心的“黑九月”和“法塔赫”的司令部;1980年,潜入黎巴嫩,在巴解组织总部发信号指令,为以色列海军的导弹  相似文献   

17.
黎以冲突使以军颜面尽失,人们不禁要问:战功赫赫的以色列国防军是否已雄风不在?两年后,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对哈马斯武装实施了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军事打击,先进的技术再次令世人折服。文章从战略谋划、战役计划和战术实施三个层面入手,对以军的作战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主要作战特点,并介绍了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18.
以军忽视了黎游击队反舰能力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的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在此之前,巴以已签署了相互承认的协议。国际舆论认为这是巴以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突破。巴以冲突复杂的历史背景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在中东地区的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安理会3月13日通过1397号决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在一个地区、在安全和被承认的边界内共存的远见”。这是安理会自巴以2000年9月爆发冲突以来首次通过有关中东问题的决议,同时也是安理会首次以决议形式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