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中直达波干扰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雷达辐射源的非合作双基地雷达中直达波干扰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直达波干扰对目标回波信号波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匹配的直达波干扰抑制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推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抑制目标通道中的直达波干扰,提高目标通道的信干比,消除直达波干扰对后续信号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辐射源(如调频广播、电视、GPS等的发射信号)的无源雷达探测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目标检测上,直达波信号的干扰不但对通道的动态范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对微弱目标回波的检测构成了限制.文中利用二元阵的方法对直达波的干扰进行抑制,并对其对消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磊  罗迎  张群 《现代防御技术》2011,39(2):142-147
对直达波和杂波条件下的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目标成像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直达波和杂波对侧影像畸变和运动补偿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达波和杂波干扰下目标SI-SAR成像方法,即将回波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模拟对消,并利用目标回波的频谱特性剔除残留直达波,再对目标运动参数进行粗估计,采用粗搜索和精搜索2步实施准确的运动补偿,最终获得失真度较小的目标侧影像。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基于非合作雷达辐射源的非相参体制无源雷达目标检测问题。对目标回波通道中的直达波干扰,利用一种基于三元传感器对消的方法来进行抑制。然后采用周期间相关检测的处理方法对目标进行检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在辐射源信号未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目标回波通道中的直达波干扰,得到优于传统的确知信号的相关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利用WiFi802.11a信号作为无源雷达的外辐射源信号的理论可能性,分析表明该信号具有良好的模糊性能,是一种可利用的非合作式照射源。接着讨论了无源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问题:由于接收信号中含有很强的直达波干扰(DPI)和多径干扰(MPI)信号,因此要进行干扰消除;同时由于信号模糊函数有较高的旁瓣尖峰,因此需要对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和直达波信号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6.
无源双基地雷达系统目标时延和多普勒频移估计,一般采用直达波通道信号与目标回波通道信号作互模糊函数处理,通过搜索互模糊函数的峰值来检测目标。虽然直达波干扰信号的互模糊函数峰值出现在零时延和零多普勒频移处,但其能量远大于目标回波信号,导致信号检测噪声门限增高,旁瓣电平增大,从而淹没目标信号。利用矢量空间的最小二乘算法抑制目标通道中的直达波信号,针对计算速度问题,提出了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明显抑制直达波信号,同时该算法也可以完成弱目标的检测,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系统中的互相关检测与时差估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的基本几何关系与信号能量关系,讨论了利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噪声背景中直达波与目标散射回波的时差信息的具体方法,仿真实验模拟了噪声背景中直达波与目标散射回波的互相关检测与时差估计的过程,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信噪比、信号脉宽和相关脉冲数对互相关时差估计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星地双站合成孔径雷达以星载系统为机会照射源,地面接收机接收直达波和散射波信号进行同步和成像处理。介绍了星地双站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结构,对基于直达波进行距离向脉冲压缩后的信号调频率、距离徙动以及二维频谱的空变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方位向预处理过程、直达波补偿以及非线性Chirp Scaling算法,提出了适合该模型的频域成像算法,并通过点目标仿真验证了该成像算法的有效性和性能。HITCHHIKER星地双站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星地双站合成孔径雷达以星载系统为机会照射源,地面接收机接收直达波和散射波信号进行同步和成像处理。本文介绍了星地双站SAR系统结构,对基于直达波进行距离向脉冲压缩后的信号调频率、距离徙动以及二维频谱的空变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方位向预处理过程、直达波补偿以及非线性Chirp Scaling算法,提出了适合该模型的频域成像算法,并通过点目标仿真验证了该成像算法的有效性和性能。星地双站SAR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舰载声纳同频干扰目标最大掩蔽距离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纳方程为基础模型,根据声纳直达波对邻近同型号声纳的干扰,得出了干扰方程。计算了在舰艇编队搜潜中,舰载声纳的探测距离和舰艇间同频干扰能够掩盖目标的最大干扰掩蔽距离,并简要地提出了降低同频干扰的方法,对编队战术决策提供技术上的依据,对提高编队的搜潜效率和声纳的作战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重频PD雷达是为解决测速模糊而在机载雷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PD雷达工作模式,从PD雷达的特性来讲,由于带宽比较窄使得噪声干扰能量利用效率不是很高。采用DRFM精确获取雷达信号实施干扰是当前干扰的发展方向,但是对占空比接近50%的高重频PD雷达,采用对低重频PD及中重频PD可行的距离拖引,速度拖引等一系列在雷达信号脉冲串间隔内产生复杂调制的干扰方法是不合适的。主要针对高重频PD雷达重频高、占空比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舍脉冲干扰方法,对DRFM截获的雷达信号进行快速部分转发,间隔一定脉冲数舍弃一个脉冲,改变原雷达信号的脉冲重复周期,使得在频域上产生多个速度欺骗性干扰信号,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干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PD雷达信号时频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时频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了不同脉冲宽度、不同脉冲重复频率以及不同采样频率对PD雷达发射信号时频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目标距离、不同目标速度、不同目标加速度以及噪声背景下不同目标反射强度条件下PD雷达目标反射信号的时频分布特征,并使用MATLAB时频分析工具箱对其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DRFM转发或者重复转发的干扰信号,虽然在功率上能达到干扰要求,但是产生的虚假目标与真实目标缺乏相关性,数据后处理雷达能根据该特性实现对欺骗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抑制。针对数据后处理雷达在抑制非相关干扰信号的优越表现,根据不同特征域干扰信号的相关性要求,提出了在幅度域上具有起伏特性,时频域协同一致,方位上具有相关性的干扰信号模型,以保证对数据后处理雷达干扰的有效性。最后在与非相关干扰信号比较中,验证了该干扰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双基地雷达系统模糊函数数学模型和当发射信号为高斯单脉冲且目标相对接收机的距离和速度变化时双基地雷达系统模糊函数的特性,分析了目标的速度大小与方向对模糊函数的影响。该模型可有效考核任意发射脉冲信号的双基地雷达系统的分辨力及距离和速度模糊等问题,对研究双基地雷达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常见的各种信息隐蔽传输方法中,宿主载体大多集中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源,而通过射频信号作为载体来实施隐蔽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十分缺乏。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调相干扰寄生扩频的隐蔽信息传输方法。在干扰机对雷达、通信等目标对象发射噪声压制干扰信号的同时,将需要传输的信息寄生调制于噪声干扰的相位分量,形成一种类扩频传输信号,并有效隐藏于大功率干扰信号之中实现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扩处理而恢复出隐藏的调制分量,最后解调出其中所隐蔽承载的数字比特流。仿真试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这对于电子对抗设备的综合一体化应用和隐蔽通信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能量检测是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有效方法,但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检测概率明显下降。提出了基于分形滤波的频谱感知能量检测方法。基于分形滤波可以有效抑制噪声的特点,该方法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分形滤波,以其能量值作为检测统计量,进行能量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分形滤波的能量检测和直接进行能量检测方法对比,滤波后信噪比在下降7 d B时仍然满足90%以上的检测概率。此外,该方法对不同调制信号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噪声不确定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17.
天线阵载波相位双差的欺骗干扰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用单一发射天线的导航信号欺骗干扰,研究了基于天线阵载波相位双差的欺骗干扰检测技术,采用代数方法证明了三元非线阵是进行导航信号到达角无模糊解算的最少阵元数和阵型要求,并以相应阵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天线阵载波相位双差的欺骗干扰检测量构造方法,给出了检测性能的分析方法,定义了用于限制检测性能下降的最小检测门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所提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引信多普勒信号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一种光纤传输装置 ,适用于各型无线电引信杆试验多普勒信号传输。该系统采用光介质从电磁场中传递信号 ,克服了电缆传输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无线电引信杆试验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Hough变换实现目标检测与航迹启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典的目标检测方法是Bayes方法,通常为门限检测。本文将利用Hough变换推导一种通过非相参积累实现目标检测和航迹启动的方法。针对目标的信噪比不同的情况,讨论了两种非相参积累形式,一种是直接积累,另一种是二值积累。二值积累在检测微弱目标时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还讨论了两种非相参积累方法的理论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