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國航天     
<正>欢迎订阅2017年《中國航天》月刊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合作伙伴"、"空天暸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10月16日下午,国防科工委召开党组扩大会,庆祝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会议传达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指示精神,畅谈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嗜熟唯一(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丫磨河(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纂柔恩杰(国家航天局局长、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赵军沈荣骏(中国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原总设计师)九冬丈国载人航天工程黄春平研刘竹生(中国载人航天_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原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院长)(’神舟”一号至三号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  相似文献   

4.
正一转眼,"中国航天日"从设立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兴盛的背景下,"中国航天日"也成长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普及航天知识、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展示航天成就、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本届航天日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契合了十九大精神,宣告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几十年的技术与工业积累,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阔步踏上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号角的鼓舞下,中国航天也有能力有信心拥抱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07,(7):F0004-F0004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长征火箭技术股份公司下属的集开发,科研、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以航天电连接器。电子仪器和电缆网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是航天军用电连接器和电子仪器的专业研制生产单位.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重点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饱含着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和重托,是对航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激励。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长期不懈追求的梦想。航天战线几代科技工作者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的演进,呈现出"逐步走下圣坛,进入寻常人家"的一面,航天便是如此。正是在渗入衣食住行、服务百姓生活的过程中,航天科技获得了持久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冷战结束后,航天发展与应用势头走强。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航天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9月23日至27日于北京召开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便以"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产品不仅是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器,更是一国制造实力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建设航天强国是必须担当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在圆满完成一项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助推中国实现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跃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精雕细琢、严谨务实的工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的历史是一部博大精深、历经磨砺的故事书。“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炽热的奉献情怀,从中国航天的创立初始到今天的欣欣向荣,一直激励着航天儿女,为实现中国航天大目标不懈奋斗。一:一杆旗,激励全员精诚合作,增强企业凝聚力。中国航天从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的那一天起,航天的曙光就开始悄悄照临中国这片沉寂已久的大地。先后有聂荣臻、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国家领导人为了改变中国航天的现状,向中央提…  相似文献   

10.
航天仿真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仿真已从最初的导弹飞行仿真逐渐扩展到卫星飞行仿真、航天飞机仿真、载人飞船仿真、火箭飞行仿真等。根据航天装备论证、研发、应用的过程,重点评述了航天装备体系仿真、航天工程仿真、运行仿真及航天训练器仿真。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给予航天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航天日期间,媒体开展了异彩纷呈的宣传报道,各地举办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了关注航天成就、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06,(10):9-13
二○○六年十月北京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  相似文献   

13.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时期,深入学习航天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0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航天精神孕育而生;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反过来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世人瞩目,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注重发展各自的航天事业。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纷纷加快了航天业的建设步伐,并将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以及以月球和火星为探测核心的太空探索活动作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太空探索计划,意欲争夺和主宰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动权。美国:重整旗鼓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国,其在航天发展的投资每年多达1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航天领域覆盖面广,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深空探索,各种运载火箭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2日,北京会议中心 人头攒动一片热烈气氛。国防科工委在 这里召开了第二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五周年纪念大 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主持了会 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来燕同志做了题为“科学发展,开拓 创新,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民用航天 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来自国 家有关部委、总装备部、有关军工集团  相似文献   

16.
圆梦航天曲     
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负责人吴川生,在训练航天员的日常工作中,萌发了创作的欲望,为航天员这个特殊群体创作了歌词,后与作曲家富立明两人分工合作,几经磋商修改后,一首男声四重唱歌曲《我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2002,(5):82-82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的科学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最大的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单位,航天科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时刻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将领会精神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正>航天保险是指为航天器制造、运输、组装、测试、加注、发射以及发射后的变轨、在轨运行等活动可能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各项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航天保险是航天发射的"避风港",是防范航天风险、开展损失补偿、保障航天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航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对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和国际合作等作了简要介绍。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本刊现予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