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瀛 《现代舰船》2012,(5):28-31
战术空中导航的原理战术空中导航系统(TACAN,"塔康")是一个极坐标无线电空中导航系统,飞行员能从该系统的距离测量设备(DME)上获得距离信息和方位信息,该信息一般由2台仪表提供。一台仪表指示飞机离开地面(母舰)信标的距离,单位是海里;另一台仪表指示飞行方向,单位是相对地面信标地理位置的方位度。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战术空中导航设备和安装在水面舰船  相似文献   

2.
针对点目标的战略防御问题,根据不同的作战想定设定单方向威胁的来袭目标和扇形威胁的来袭弹道导弹2种作战场景,对来袭的弹道导弹实施中段拦截。依据选定的拦截弹的特性以及来袭弹道导弹的特性,建立了拦截弹的空间杀伤区,以及对地面资产的防护区和防护角模型,并建立了2种场景防御体系下的武器阵地部署模型,并以综合拦截效能,对地面资产的防护角,以及部署费用等指标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具体的算例验证了部署模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中段反导作战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证据理论的常规导弹阵地生存防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着眼于阵地生存防护对策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判别来袭武器类型的方法,通过对武器威胁度的评估,建立了来袭武器威胁等级判据,构建了详细的生存对策,可为常规导弹阵地生存防护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坦克不得不面临一个动态复杂的战场环境,这就要求坦克能根据战场环境实时地进行目标威胁评估及自主射击。以坦克的自主作战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包含来袭目标性质、指战员指令、保卫目标的重要度、我方武器性能值等一套威胁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威胁评估。神经网络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考虑了诸因素的相互关联;②充分考虑了战术信息;③权系数对具体环境的适应性;④方法的通用性。实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科学合理,为坦克目标威胁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普遍意义,能推广应用于其它武器平台的目标威胁评估。  相似文献   

5.
飞行员进行武器投放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做出一连串准确、高难度的动作,对武器投放战术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至关重要。对现代战机进行武器投放常用的跃升俯冲对地攻击战术按照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分解,并采用飞机的机动性能模型对该战术过程进行飞行性能分析,最后进行了模型计算及实现,得到飞机使用该战术进行武器投放的机动飞行轨迹及轨迹上的特征点序列。  相似文献   

6.
SENIT8系统由安装在F70护卫舰上的前SENIT系统发展而来。SENIT8的功能是处理并综合输入的数据,生成随战术形势发展的精确的战术情景图象。估算探测到的各种威胁,并根据这些估算协调和控制武器及系统,使之有效地作战。此外,还能把全部作战数据传递到全舰、其他舰船和与航母协同作战的飞机。  相似文献   

7.
舰艇编队防空火力射击冲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编队内统一的坐标系入手,利用编队中武器的位置、战术参数和来袭目标的信息,采用系统建模仿真的思想,建立火力射界冲突分析模型。借助于这个模型,通过解命中计算等方法,计算编队中武器的可抗击航路以及连续射界,进而得出其可抗击射界,与武器固有安全射界叠加,确定编队中可以参与抗击来袭目标的武器,并为进一步地探讨编队火力兼容问题,进行火力兼容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也许,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在空中追杀“飞毛腿”导弹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随着导弹的攻防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湾战争使用的“爱国者”PAC-2型,已不能有效地拦截来袭导弹。由于新型空地导弹采用了隐形技术,从而减小了地面防空系统发现和摧毁来袭导弹的距离。这种形势要求研制一种新型地面防空系统。这种新型地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不仅要能对付远程高空目标,而且还要能对付低空飞行、采用隐形技术、飞行速度快的各种空袭武器(包括战术弹道导弹)。俄罗斯推出的全新S-400“凯旋”,正是这样一种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它可能成为21世纪俄罗斯防空导弹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9.
红外警戒系统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威胁目标(导弹、飞机),红外警戒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发展迅速的近程防御与对抗武器装备。针对红外警戒系统的主要技术,提出了系统的战术技术要求;分析了信号处理对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给出了一种红外点目标信号预处理方法和红外目标点迹处理方法,以及虚警时间、虚警概率、探测概率的关系;探讨了双波段数据融合技术并简述了系统的研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战争中,战术防御武器应具有哪些特点才能提高武器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需要根据各种客观条件做出相应的结论。这是因为武器的有效性是和战争的形式、来袭目标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战争的形式是变化的,在冷战的情况下,来袭目标往往是单批次,侦察性的、挑衅性的活动,例如 60年代,以美国 U-2、SR-71为代表的高空侦察机在20公里或更高一点的上空飞行,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侦察挑衅活动,当时一般地面防空炮火因射程不够而失去防御能力。因此为对付这种目标,防御武器的拦截高度和斜距以及杀伤空域的大小是有效防御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空拦截的武器出现,高空不再是安全的区域,进攻的武器和战术运用随之也发生变化,这可以从实际的局部战争中清楚地看到,特别是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充份地体现现代战争的特点,概括地说是空袭和反空袭,装甲和反装甲的对抗。对于现代战争的战术特点和防御武器的发展趋势,下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Dijkstra算法的水平航迹规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战术飞行任务的航迹规划是依靠地形信息和敌情信息,在某些约束条件下,找出作战飞机从起飞点到目标突防生存概率最大、航程最短的飞行轨迹的过程。采用简易方法建立了威胁模型,用Dijkstra算法实现了作战飞机整体最优水平航迹解算,并给出了具体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高射速转管武器在不同战术环境下对典型目标的毁伤效能,开发研究了基于STAGE平台的转管武器效能评估系统。通过设定作战环境、武器系统技术参数、典型目标运行参数等技术指标,可以得到对该目标的毁伤概率,并通过三维实景仿真再现攻击过程。为了达到理想的毁伤效果,可以修改武器技术参数通过仿真实现对典型目标的毁伤效能,对武器平台的配置及武器平台下一步研发目标起到一定的参考。通过多种射频下对0-2 Ma的飞行目标进行拦截的模拟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作战飞机主要利用雷达探测和跟踪飞机、导弹等威胁目标。但雷达以主动方式工作,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这一缺陷在现代作战环境下尤其明显,并严重影响到载机的生存。相比之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nfrared Search andTrack System,简称IRST)则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搜索和跟踪,相当于一种“被动式雷达”,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可以避免载机在电子  相似文献   

14.
作战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遭遇来自空中、海面或地面的各种威胁,包括雷达对飞机本身的探测及侦察设备对机载雷达的无源侦察,极大威胁到载机的生存。提出了一种仿真分析方法,考虑飞机平台雷达散射面积的各向差异性及机载雷达天线的方向性,将探测或侦察范围中心从传统的计算方转移至作用方,形成"被探测区"或"侦察暴露区",使指挥员能更客观地判断航路点处的威胁情况,辅助后续筹划,效果已经得到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对付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的试验中,五枚从VoughtA-7上发射的AIM-9响尾蛇导弹全部被装在波音NKC-135飞机上机载实验室内的400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所摧毁。早在1973年,美国空军武器实验室,就把地面激光器与精确定位和跟踪系统结合起来摧毁了飞行中的靶机和直升飞机。最近,该实验室又研制了一种工作在1.3微米波长的氧化碘激光器,该激光器的波长约为目前安装在KC-135飞机内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系统波长的八分之一。这种新型激光器(装置)在目标上吸收的能量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这就使激光器对防空应用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些激光器明显的具有军用潜力可以作为空间用的武器以击落来袭弹头,或者装备在飞机L和舰艇上来各自对付地对空或空对地导弹。激光器杀伤的光通量辐射到目标几乎  相似文献   

16.
现代海战证明,反舰(巡航)导弹是今后水面舰船最主要的威胁,这是因为反舰导弹具有体积小、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和速度快的特点,它不易被拦截。反舰导弹主要以水面舰艇、空中飞机和水下潜艇为发射平台,比较难于对付的是来袭导弹的末端航迹均采取以超低空掠海飞行方式接近被攻击的目标。它的雷达回波难以与海杂波区分开来,使得防御须在很近的距离上,才有可能探测/识别是或不是来袭导弹,到拦截命中导弹之间仅有几秒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飞机以及它后来的发展,对苏联提出了研制一个有效的防空系统的的要求。苏联人用现成的武器(机枪和大炮)来回答新的威胁。 为使这些武器有效,苏联人研制了一种战区观察员和侦察站的系统。这些站提供预警,并把入侵飞机的消息传递给火控中心。一旦发现飞机,机枪手和炮兵指挥官就从指挥地面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场上雷达部署的广度和密度越来越大。据美军测算,一架战术飞机在作战地域上空3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会受到来自地面30~40部雷达的探测跟踪。以干扰、压制和摧毁敌方雷达为重要内容的电子战变得尤为重要。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充分发挥空袭武器装备的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不仅对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造成“硬毁伤”、破坏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能对作战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反辐射导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9.
战斗机显示系统是在各种环境下(包括夜晚和低能见度时)为飞行员提供有关飞行、目标、战术以及武器瞄准等信息的系统,它可以辅助飞行员完成作战任务。先进的显示系统可以增强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提升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因此战斗机显示系统的发展一直受到重视。早期的陀螺稳定瞄准系统直到20世纪50年代,战斗机装备的还是陀螺稳定瞄准系统。这种系统的优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一次名叫独立战术制导验证(UTGV)的挂飞试验计划,把空军低成本惯性制导系统(LCIGS)作为捷联惯性基准装置。用于独立战术制导验证的捷联滤波、导航滤波和对准滤波软件已开发出来,并在承包商的处理机上实现。计划的第一阶段试验了惯导系统试验模型,第二阶段试验了工程模型(工业惯导系统)~+。在惯导系统试验模型测试过程中,无线电、惯性综合靶场测量系统(CIRIS)作为主导航基准变换用于校准和标定,而纯惯性的载机惯性导航系统(CAINS)用于工业惯导系统试验。地面和飞行试验是在Holloman空军基地用中央惯性制导试验设备(CIGTF)完成的。本文介绍承包商的室内试验、以及用中央惯性制导试验设备进行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