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危险废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及设备利用等离子体炬产生的高温热等离子体将危险废物快速分解破坏,具有反应速度快、二次污染小、适用范围宽等特点。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处理技术如焚烧、化学处理等二次污染大、工艺复杂、对废物有选择性等缺点。特别适合医疗垃圾、石棉、焚烧飞灰、电池、轮胎、放射污染等固体危险废物的环保处理。核西物院研制的系列化等离子体炬达到了工业化应用水平,建成的低放废物等离子体高温焚烧试验台架,突破了等离子体炬可靠性、等离子体高温焚烧工艺等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  相似文献   

2.
热等离子体技术由于其高区域温度、高能量密度等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航天、电子、化工、机械加工等领域,而且在处理各种危险废物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优点,被誉为环保友好新技术。简要介绍了热等离子体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处理放射性废物、焚烧炉底灰与飞灰、生物与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回收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同时论述了热等离子体技术在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废物处理方面的一些应用,重点阐述处理焚烧灰的工艺流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设备自主研发离子源技术、多弧离子镀膜技术、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等离子体源技术、直流弧等离子体炬、射频等离子体炬及高电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真空技术,先后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材料表面处理设备及相关工艺,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工业、机械加工、半导体、石油钻井、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生产的设备已获CE认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整机出口发达国家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李蔓 《宁夏科技》2002,(3):47-47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焚烧发电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目前,国内己建成深训清水河、龙岗和珠海、温州、南海等垃圾焚烧发电厂,上海、杭州、宁波、厦门、广州等地正在建设和筹建中。焚烧发电具有许多优点。(1)垃圾减容性好;(2)处理无害化;(3)余热利用;(4)处理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峡万州库区的人口规模预测、垃圾年产量预测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提出了万州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适宜方案为“焚烧+填埋”。并在考虑环保要求的同时,垃圾焚烧采用先进的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工艺,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污染的产生;垃圾填埋采用分区填埋的方式,渗滤液处理采用了“回喷+生化”的处理措施,减少了渗滤液的排放量。该课题的研究对于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保护长江三峡库区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报废弹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TNT废水毒性大、处理难的特点,分析TNT废水的特性和当前处理方法现状,提出基于高压脉冲等离子体技术的TNT废水处理方法;分析脉冲等离子体对废水的处理降解机理,给出双向窄脉冲电源和气液固三相反应器的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可提高TNT废水的处理效率,有效解决报废弹药TNT废水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将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多种效应与臭氧紧密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实验表明,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臭氧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30min,其生化性可达48.9%,氨氮去除率为71.1%,这为渗滤液的后续生物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总结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各种成分及其生化性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臭氧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等离子体RCS减缩技术应用于飞行器上,首先从微观角度分析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作用;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性能;最后探讨了几种解决等离子体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电磁波有一定的吸收效果,并可通过控制覆盖在飞行器表面等离子体的形状改变飞行器的电磁外形。等离子体RCS减缩技术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涉及工业、军事的高能物质(活性粒子)加工及其辐射的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室)。目前,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源的研究局限于弱(电场)电离放电范畴,存在等离子体浓度低、能耗甚高和体积庞大等问题。为此,研究外加非均匀强电场、空间电荷形成的本征电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以便解决形成高浓度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离子从强电场束缚中引出去的问题,为研制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加工方法,此源外输的等离子体束的浓度有望达到1014/cm3。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可以做到微型化,每立方厘米有效放电体积处理气量高达15m3/h。它的体积、能耗、一次造价、运行成本等也将成万倍地降低,解决了等离子体工程化的现存问题;也能解决困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减阻及天线的应用理论与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平板显示器第二次浪潮中唱主角的将是大屏幕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本文介绍了国外等离子体显示器在增大显示容量、提高分辨率与亮度、彩色化、降低功耗及延长工作寿命等方面的技术新动向。 一、提高分辨率、灰度等级及增大显示容量 为满足个人计算机增强功能及工作站便携化的需求,等离子体显示器必须向提高分辨率及增大显示容量的方向发展。 ACPDP(交流型PDP)中,普遍采用子场技术来实现多灰度显示。它将一帧分为若干个子场,8个子场可表示256级灰度。彩色PDP采用的数字灰度技术可使图像灰度超过256级,可满足显示  相似文献   

12.
孙宗祥 《国防科技》2000,21(2):64-67
1引言 为了在目标识别、跟踪、拦截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提高飞机、导弹、舰艇和军用车辆等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隐身技术,该技术实质上就是尽量减少目标本身对雷达、红外及其它光、电、声探测系统的显示特征。传统的隐身技术主要着眼于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以及采用吸波材料和表面涂层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而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下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实现隐身的技术(以下简称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展了一个功能较强的1 2/2D 等离子体粒子模拟程序。文中就一维情况,论述了等离子体粒子模拟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机编程中的处理技巧。最后讨论了电磁模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技术在核化生洗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污染消除技术,在核化生洗消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都在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等离子体技术在核化生洗消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洗消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单位介绍UNIT INTRODUCTION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组建于1965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从事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基础科研单位,主要以磁约束核聚变为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包括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及理论、聚变工程技术、聚变堆材料、聚变堆设计和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经过50年的发展,核西物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研究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主要支撑单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农村禁止焚烧小麦、玉米、稻草等秸秆,但少数地方仍存在焚烧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宣传不够、惩处不力有关,也与农民的错误生产习惯和观念有关。有些农民包括青年民兵朋友认为,焚烧丰收后的小麦、玉米、稻草秸秆可将其中的杂草种子一并烧去。其实不然,草种虽与秸秆同在,但草种颗粒小、比重大,处于秸秆下层近地面处,往往是秸秆烧尽,而草种却安然存在。有些人认为秸秆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不断问世,美俄两个军事大国都在加紧研究新的隐身机理,大力发展新型隐身技术。1999年5月,俄罗斯科学家称,他们已将一种等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米格”战斗机上,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与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大相径庭的新概念隐身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原理等离子体隐身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回避探测系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或放射性同位素在兵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粉煤灰变废为宝,是目前环保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笔者提出用等离子体激活粉煤灰的新方法,实验室实验证明:采用等离子体激活粉煤灰技术方案是可行的,简术了等离子体激活粉煤灰的原理及装置。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隐身机理,等离子体的红外及可见光隐身,等离子体天线,飞行器用等离子体火花杆,等离子体喷枪等问题,本文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开展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也可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对于高功率微波的攻击具有独特的防护效果。基于等离子体流体近似方法,利用COMSOL软件研究了高功率微波与柱状等离子体阵列相互作用过程中入射电场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等离子体防护高功率微波的物理过程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入射的高功率微波会使等离子体参数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其电子密度将急剧增加,从而使等离子体对入射的高功率微波表现出类似金属的电磁特性,最终实现对入射高功率微波的有效防护。此外,利用高频辉光放电产生柱状等离子体阵列,通过实验验证了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的防护作用。最后,总结了基于等离子体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技术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