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提起二战中的德军坦克,人们通常会想到著名的Ⅲ、Ⅳ中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以及"虎"式、"虎王"重型坦克,还有有史以来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而德军的轻型坦克却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德军装甲部队就是以研制轻型坦克开始发展和壮大的,德军轻型坦克为德军在二战初期取得"闪击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军的主力坦克就是像Ⅰ号和Ⅱ号这样的轻型坦克,只是随着二战中期德军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大量生产,轻型坦克才逐渐退居二线,但是在德军坦克发展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虎王"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中防护力最强的坦克,曾被德军号称为坚不可摧的"超级战车"。然而,这种威名赫赫的坦克在东线首次与苏军坦克交锋,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为挽危局,"虎王"仓促上战阵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反攻,在夏季达到高潮。6月23日,西线苏军4个方面军的240万人大军以气壮山河之势打响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杀得兵败如山倒。短短半个月之后,苏军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3.
余秀峰 《军事史林》2007,(10):31-38
一,“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起源于1937年的“突破战车”计划,德军希望设计一种装甲厚并用于突破敌军防线的重型坦克,由于德军在1940年迅速占领西欧,“突破战车”计划就未能实施。当德军坦克在苏德战场遇见T-34中型坦克和KB-1重型坦克时,德军的Ⅰ号、Ⅱ号轻型坦克和Ⅲ号、Ⅳ号中型坦克根本就不是T-34和KB-1的对手。  相似文献   

4.
在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军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坦克开火。炮弹在在坦克周围爆炸,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  相似文献   

5.
蓝镜头     
《当代海军》2007,(11):4-5
日本陆上自卫队举行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日本陆上自卫队8月26日在日本静冈县东富士演习场举行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这一演习被命名为"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演习共投入了约2000名兵力、60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20架直升机,是陆上自卫队历年对外公开演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1940年5月德军坦克部队在进攻西欧各国时大显身手,而此时美国陆军仅仅装备464辆各种坦克,不仅在世界上位居第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轻型坦克,德军坦克“闪击战”的成功也促进了美军坦克的研制和发展,美国也开始研制和发展中型坦克.  相似文献   

7.
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军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参战的有四个方面军,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共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5,000余架。德军投入的兵力共63个师又3个旅,计1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约1,350架。战役的结果是,德军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其余的师损失过半,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打开了宽500多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缺口,把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苏军实施自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撕裂苏德战场上整个德军的防线,使德军南北战略集团无法协调行动;解除南线苏军的右翼威胁;打通直扑德国的最短途径。这次战  相似文献   

8.
欧洲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虽然美国没有马上参战,但却促使美国各军种迅速走向战时体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装甲部队开始紧急研制轻中型坦克。 在中型坦克方面美国装甲部队首先研制了作为过渡型号的M3坦克,在此基础上,生产了美国最重要的M4谢尔曼式坦克。轻型坦克则是以M2为基础,发展出M3型轻型坦克。 相对于中轻型坦克的开发,研制什么样的重型坦克一直是个问题。1940年5月德军坦克横扫整个西欧。德国坦克在战场上杰出的表现让美军迅速确立了重型坦克的标准。 这时美国装甲部队希望能按照德军装甲部队中以3号坦克为主力、4号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布局,生产能为M3和M4中型坦克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坦克实弹射击训练在指导、指挥、控制和评估环节上缺乏现代技术手段,影响射击训练质量、效果、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提出了射击训练指挥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设计了射击训练指挥控制系统,包括车内视频监控分系统、射击电路遥控分系统和车辆运动参数记录分系统。并用于实际的坦克实弹射击训练的指挥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军装甲车辆实弹射击训练系统问世 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历经3年研制的装甲车辆实弹射击综合训练系统,于日前通过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专家鉴定。 该系统具有远距离遥控运动目标和隐显目标实弹射击的自动报靶、自动检测、成绩自动统计等功能,实现了射击目标区无人化管理控制,有效解决了以往实弹射击消耗人力物力大的问题,满足了装甲战斗车辆车载武器、直瞄武器实弹射击训练的需要,具有显著的军事效益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当阳桥上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生动地刻划了三国时期猛将张飞的神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一辆坦克单车拒守桥头,迟滞德军一个步兵师达两昼夜之久,也充分展现了苏联红军的神勇。 1941年末,由于苏军准备不足,德军没费多大劲,就撕开了苏军的防线,大规摸地向苏联境内推进。当德军的一个步兵师前进至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边时,突然发现对岸桥头上赫然屹立着一辆苏军的新型坦克。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  相似文献   

12.
扼制对方集群坦克的突破和向纵深冲击,这是现代战争初期至关重要的一着。现在,北约国家在欧洲的坦克,数量比华约国家少得多。如果是以坦克对坦克,北约国家就得生产足够数量的新型坦克。但这代价就太大了,例如美国的 XM—1型新型坦克,每辆造价据说要一百二十万美元,几千辆这样的坦克就价值连城了!  相似文献   

13.
橡胶履带——装甲兵的新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舞 《环球军事》2008,(10):49-49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第一次走上战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当时还很不成熟的马克-1型坦克,突破了德军布防严密的阵地。面对这种新武器,德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后退,英国终于找到了可以打破堑壕战僵局的武器。很快各国就把坦克作为武器研制的重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坦克。  相似文献   

14.
和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一样,"铁十字"依然是德国陆军装甲车辆的国籍标志。这个标志在车辆左右两侧,不过已从僵硬的直线结构变为柔和的曲线,这可能代表了现代德军想给世人呈现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吧。从资料上看,"铁十字"标志一般只涂装在坦克和装甲车辆上,军用卡车和越野车则没有这个标志。 德国陆军车辆上的战术标识非常北约化,很容易识别。在车辆前后都有军队牌照号码。牌照号码由国籍标志、Y字母、6个数字、"鹫"图案组成。不过从资料来看,"鹫"图案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在Y字母下的。 在车首和尾部左边是车辆所属部队的战术标识。这种标识方法来源于北约军用地图的标识方法。在北约国家中,法国、荷兰的军队也使用这种标识方法。有些越野  相似文献   

15.
<正>在俄乌冲突中,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其中不乏“挑战者”2、“豹”2、M1A1“艾布拉姆斯”这样话题话度很高的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不过在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坦克装备中,“豹”1A5却是十分尴尬的一个型号,它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没能获得乌克兰军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虎”式坦克的“克星”——苏联T-34坦克系列T-34坦克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主战中型坦克,以机动性能和防护能力强而著称,在苏德战场,苏军主要以T-34坦克对付德军的“虎”式主战坦克。T-34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制造了著名的“T-34危机”。它将永远载入陆战兵器王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7.
火控系统由于存在系统误差,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均设置了综合修正功能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现行的实弹射击综合修正量装定方法需要消耗大量弹药,且费时费力.对综合修正量的装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参考美军的做法,提出采用统计法解决综合修正量装定的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的理论基础和适合我军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约瑟夫维奇·朱加施维里于1908年生于巴库,1941年5月从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毕业后参军,不久参加卫国战争,1941年7月16日他作为第14坦克师第14榴弹炮团的炮兵连长(上尉),在距利亚斯诺沃11~12公里处陷入重围后被德军俘获.  相似文献   

19.
“豹”2坦克是德军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中资格最老的一种。该坦克曾以其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和坚固耐用享誉全球军界,在加拿大“银杯奖”坦克射击大赛中,多次夺魁。美国的MIAI和日本的90式坦克,都采用“豹”2坦克上的120毫米滑膛炮。 “豹”2坦克改进型TVM-Ⅱ简化了车体两侧和炮塔上部的装甲,其战斗全重估计比TVM-I样车的战斗全重62.5吨略有下降,乘员为4人。  相似文献   

20.
读懂闪击战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腾 《军事史林》2010,(2):37-39
二战结束已经65年了,但德军横扫欧洲的历史仍然令人记忆深刻:1个月吞并波兰,43天打败法国,1天占领丹麦,2个月征服挪威,3个月兵临莫斯科城下。德军赢得这些辉煌的战果,“闪击战”理论功不可没。闪击战从诞生开始德国人就赋予它一个光鲜的外表,滚滚的铁流,惊人的速度,因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德军先进的战术和强大的力量。波兰人用马刀迎战坦克的战例,常被用来证明德军当时的强大和先进,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德军的装甲力量并非压倒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