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障队——举起爱之盾 那一抹“绿色”闪耀在救灾第一线,从接到命令赶赴灾区的那一刻起,这群"最可爱的人“就未曾有片刻停歇,因为他们相信,唯有坚持才是对受灾群众生命最可靠的保障…… 而同样是最可爱的人——民兵应急分队队员们,则为这群“最可爱的人”举起了爱的盾牌,为保障部队全心救灾提供服务。他们默默地奉献,在无声无息中创造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大校抬担架     
运输队——生命线之魂 巨石拦截,泥土堵塞,被视为“生命线”的道路不再通畅,一条条“死路”因为没有了车辆而显得毫无生气。 他们的到来,为"死路"重新带来了生机,更为灾区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他们把粮食送进灾区,把伤员救出灾区……  相似文献   

3.
韩军  张玮 《华北民兵》2013,(8):31-31
内蒙古包头市,南濒滔滔黄河,北有广阔的希拉穆仁大草原,阴山横穿中部。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活跃着这样一支应急队伍,春季黄河凌汛,他们及时炸开冰凌,防止河水漫过堤坝造成危害;夏季洪水肆虐,他们肩扛沙袋,筑起一道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突发事故,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奋力救援……他们,被当地蒙古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包克图的"巴特尔",就是包头的英雄。向编组要战斗力包头市位于黄河"几"字头上,由于黄河每年春季会出现凌汛现象,  相似文献   

4.
工作队——爱的播种机 因为一场地震,亲人阴阳两相隔,幸福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美好的人生尚未完全开始,就在一瞬间戛然而止…… 他们,播种爱,播种坚强,抚平受灾群众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最大的安慰,勇敢地接受现在,勇敢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5.
5月15日22时,四川省青川县受灾群众的手机终于又有了信号,他们赶紧再一次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联系自己或身处灾区或远在川外的亲人,告诉他们自己平安的消息。所有人心中都感到安慰和温暖,因为“我终于听到了你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守护者     
晚饭后,在雷达站的几座山头上转一转,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在夕阳的余晖中,总会与一对老年夫妇不期而遇。他们是我们雷达站唯一的邻居,和我们一样:守护者。他们守护地方电视台通信塔,我们守护部队预警雷达。2600米高的山头上,我们都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依山势而建的小院,红色的院门,觅食的小鸡,躺着晒太阳的白狗,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让我不自觉地靠近。我想起了千里外的奶奶,此时或许她正坐在夕阳下,一针针纳着鞋底。狗的叫声打破了我的遐想,刚转身准备离开,身后却传来了婆婆的呼声:"来家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到了严冬季节,灾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前不久,在胡锦涛主席亲自倡导下,全军广泛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同灾区群众、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是人民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广大官兵的光荣传统。当人民群众受灾时,他们冲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及时伸出自己的温暖之手。临近年终岁尾,人武系统许多单位以各种形式走访困难群众,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反映部分单位"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情况,希望人武系统各单位通过扎实细致的帮困工作,让困难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和和谐社会中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到了严冬季节,灾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前不久,在胡锦涛主席亲自倡导下,全军广泛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同灾区群众、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是人民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广大官兵的光荣传统。当人民群众受灾时,他们冲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及时伸出自己的温暖之手。临近年终岁尾,人武系统许多单位以各种形式走访困难群众,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反映部分单位"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情况,希望人武系统各单位通过扎实细致的帮困工作,让困难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和和谐社会中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眼泪,是情和爱的浓缩,是人们感情最真挚的表达。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落泪了。这是感动的眼泪。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忘我奉献,感动着天地,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这一刻,情浓于血的民族在这里大集结;这一刻,爱的暖流向着灾区挺进;这一刻,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私的付出温暖着灾区人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到了严冬季节,灾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前不久,在胡锦涛主席亲自倡导下,全军广泛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同灾区群众、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是人民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广大官兵的光荣传统。当人民群众受灾时,他们冲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及时伸出自己的温暖之手。临近年终岁尾,人武系统许多单位以各种形式走访困难群众,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反映部分单位"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情况,希望人武系统各单位通过扎实细致的帮困工作,让困难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和和谐社会中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到了严冬季节,灾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前不久,在胡锦涛主席亲自倡导下,全军广泛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同灾区群众、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是人民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广大官兵的光荣传统。当人民群众受灾时,他们冲在前,战斗在第一线;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他们及时伸出自己的温暖之手。临近年终岁尾,人武系统许多单位以各种形式走访困难群众,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们编发这组稿件,反映部分单位“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情况,希望人武系统各单位通过扎实细致的帮困工作,让困难群众真正体会到党的关怀和和谐社会中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因为一个托付,一名民兵开始守护一座烈士墓,这一守就是28年。老人去世了,烈士墓由儿子继续守护,因为老人留下遗嘱:要世世代代守好烈士墓。就这样,这个特殊的民兵家庭一直默默守护着烈士墓。60年过去了,直到一位烈士的亲人被找到,这个传奇的故事才开始被传诵。1948年秋,张忠孝等5名战士在解放济南外围的战役中牺牲了。他们的遗体被送到了济南市港沟镇神武村。民兵刘修芝受委  相似文献   

13.
路,是托起西藏繁荣发展的哈达。有这样一支连队,他们在平均海拔4900多米的高原上筑出了一条天路。和平,是一代代军人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世界屋脊的安宁。有这样一支连队,他们彻底结束了西藏长期以来有边无防的历史。人民,是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有这样一支连队,他们帮助群众放牧、打柴、背水、治病、拣牛粪。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奉献的真情,比最白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军事》2008,(7):16-17
在抢救灾区群众生命的同时,解放军及武警官兵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他们用野战炊事车为群众做出可口的饭菜;迅速搭建起救灾帐篷为群众遮风挡雨;部署的医疗分队和野战医院为群众治疗伤痛;喷洒药剂驱散病毒瘟疫;建立起帐篷学校,让朗朗读书声重新响起……  相似文献   

15.
灾区群众的情感、情绪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工程。心理帮扶人员要怀着对灾区群众的同情、理解,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驻守在湘黔线上的贵州凯里市铁路守护民兵连,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确保守护目标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学雷锋,为民办实事的活动,当地群众赞誉他们是苗岭“活雷锋”,也先后被省军区政治部,黔东南自治州和凯里市  相似文献   

17.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上至将军、下到列兵,这支人民的军队又一次紧急集结,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展开救援。这样的救援,谁都知道时间就意味着生命。为了与死神争夺生命,他们搜救遇难群众,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为了保证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他们抢救伤  相似文献   

18.
4月20日上午8时02分,一场天灾不期而至。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一时间,天崩地陷,房屋倒塌,数以万计的民众等待救援…一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芦山地震,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第一时间开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表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一场生命大营救,在灾区迅速展开…官兵们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在震区抢救伤员,全力搜寻幸存者。他们心中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想到干到想灾区群众之所想——老百姓想到的要干想不到的也要干水!水!水!面对干渴的老百姓,面对干渴的农作物,云南省军区闻令而动,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送水行动。在将救命水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确保人人都有水喝的同时,云南省军区党委提出既要积极抓好运水送水解燃眉之急,又要着  相似文献   

20.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一批批让党放心、与群众贴心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兵团各行各业不断涌现。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共产党员先进性,表达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