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曾有过一所“贵族学校”,这所特殊的海军学校就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昆明湖水师学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痛感海防危机,下旨“大治水师”,清朝海军进  相似文献   

2.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以全新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其后创办海军学堂提供了经验和人才支持,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4.
1927至1937年,国民政府续办了原北洋政府时期的马尾海军学校、葫芦岛航警学校和黄埔海军学校。蒋介石通过派系分治办法,使得各校彼此不相通、相互抗衡。为了建立嫡系海军,蒋介石还新建了电雷学校。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各海校陆续西迁,电雷、青岛、黄埔三所海校相继停办,仅存的马尾海校也大幅度缩编。在贵州省桐梓办学的马尾海校为中国海军教育延存了血脉。战后,在美国援助下,国民政府在青岛成立中央海军训练团。1947年,中央海军训练团改组为海军军官学校,当时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最高学府。同时,为了培养海军机械人才和军士,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海军机械学校和海军军士学校。国民政府海军学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海军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存在发展时断时续、规模有限和派系隔阂等弊端,这也就注定了国民政府海军、海校建设的失败命运。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6.
邓兆祥,海军原副司令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从11岁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三个时期的中国海军,先后两次赴英学习海军技术,出任近代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巡洋舰舰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最近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邓兆祥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以 1 8 66年福建船政局的创建为标志 ,中国开始建立近代新式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建立后 ,它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 ?从清末到民国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演进 ?学术界系统地研究不多 ,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以求教正。一  在清末海军建立前后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 ,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建立新式海军和如何建立新式海军的问题。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想基本形成。而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问题却未有广泛深入地探讨。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同当时中国海军处于初创时期 ,如何建设海军的问题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1 烟台,古称芝罘,扼黄渤间要冲,镇京畿之门户,为我国北方重要商埠和海防要塞。烟台东山,阜缓峦青,宛若一只探海的绿凤凰,其钟灵敏秀之气,自古为学人所重。于是,当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败后,欲谋“重整海军而先求海军人才”时,便把战后建立的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设立在这里。这所当时名称“烟台海军学堂”、后来发展为清末民初四大海军学校  相似文献   

9.
萨师俊是中国海军著名战舰“中山”舰的舰长。1938年10月,在金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抗战阵亡将士中军阶最高的海军将领。萨师俊,字翼仲,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受其堂祖父影响,萨师俊的哥哥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弟弟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本人则考入烟台海军学堂,为该校第8届毕业  相似文献   

10.
这里是一所中国海军新型的兵种指挥院校; 这里是培养中国海军舰艇长的的摇篮; 这里是培养高素质指、参结合型,军、政复合型海军兵种指挥员的基地: 这里是海军兵种战术指挥员联合训练的中心; 这里是培养具有舰艇操纵和军事航海信息工程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教研人才的机构。  相似文献   

11.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步伐加快,如何培养出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这是关系到人民海军发展战略的时代课题。对此,中国海军院校担纲举目。  相似文献   

13.
<正>晚淸产生的洋务运动是因"借法于外洋"而得名。从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清廷上下兴办"洋务"成为一时的热潮。无论是当朝的洋务派官僚,还是积极主张"西学东渐"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倡导洋务的目标,都蕴涵着企盼借助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工商业,来实现满清封建王朝的"自强"。从这个层面上讲,洋务运动也是清政府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一次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4.
大连海军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与共和国同龄,在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于陆军的“黄埔军校”,因而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岁月匆匆,往事如烟。当年,这所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为什么把校址设在尚由苏联军队驻防的大连?为什么校长和政委一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大弟周作人早年曾先后考入清政府设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做了一名海军学生。江南水师学堂是鲁迅兄弟在国内上的第一所正规学校,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后来,两位文学大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段短暂而难忘的海校生活作过生动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阅读     
《现代舰船》2011,(12):56
《军事海洋学引论》作者:孙文心李凤岐李磊出版:海洋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6月要把中国海军建设成一支现代化的强国之军,不但要建造现代化的航空母舰,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应培养出一支高素养的、有现代海权和海洋发展意识的现代化海军的领军人才和相应的科技研究队伍。这些人才应是一类"知识渊博,全面  相似文献   

17.
1928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世界海军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大战结束以及战后的初步调整,给各国的海军理论界以极大的影响,各国都在围绕海军与世界大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中国海军学术界也不例外。人们对海军理论问题的兴趣再次高涨,他们紧紧跟踪当时世界海军学术的新发展,并联系中国海军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f使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学术书刊和学术队伍情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为适应海军建设的需要,于1928年5月创办了《海军…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期(1912—1927),为适应振军经武的需要,无论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及其追随者,都十分重视军械引进与制造工作。而兵工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系关兵工制造能否独立的根本。民国建立初期,吸取清末的经验教训,兴办汉阳兵工专门学校,以期培植制械根本;重视兵工留学人才培养,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兵工制造专门人才管理,使用好现有人才。这些措施,尽管规模有限,却为后来兵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范围内,海军可以说是最有传统的军种,不用多言其他,只要看看各国海军水帽上至今大部分都遗存着十九世纪皇家海军使用的黑包飘带,就已能说明一切。近现代海军在中国是舶来品,所以近代中国海军传统中多欧西风韵,中国文化的痕迹反而鲜见。以军舰下水礼为例,纯西式的撞瓶洗礼长期是近代海军下水仪式的标准形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北洋海军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量的蒸汽舰船的购置,中国传统的水师战法、旧有的海战理论已完全过时。发展近代海军学术,建立新的海军训练和海战指导理论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江南机器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机构在组织力量大量翻译西方海军军制理论著作的同时,对西方海军训练和海战理论著作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有重点地翻译、刊印了其中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刊印的有关近代海战理论的著作共约IO种。它们是:(1)《兵船炮法》6卷,美国水师书院原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