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1月的一天早晨,一辆白色标致车突然出现在伊拉克巴格达北部乡村一个酋长的亲戚家门前,主人一眼就认出了客人是久违了的萨达姆。主人说:“萨达姆看起来身体很硬朗,依然是以前的样子。他没有任何畏惧,不过从他眼里能看到一点悲伤。” 萨达姆喝了一杯茶,吃了一片面包和一些椰枣,算是他的早餐。他让人把酋长叫出来。萨达姆说他是被自己的亲信出卖了,并大谈要报仇,“决不能让他们有休息和喘息的机会”。他告诉村民,“伟大的一天”即将到来,并以自己儿子乌代的在天之灵发誓要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埃尔温·隆美尔是希特勒手下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二战的北非战场,他指挥的军队从未超过15万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素质欠佳的意大利士兵,而他的英国对手则拥有数量高达75万人的庞大部队,但是隆美尔却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除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顽强的斗志,隆美尔取胜的秘诀主要是出色的情报工作。在这方面,他有3个赖以致胜的法宝。当它们被盟军逐一破解时,“沙漠之狐”的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斯瓦比亚一个偏僻的乡政府里,一个粗糙的金属柜子底层摆装着一只布满灰尘的纸板盒,这只简陋的盒子里躺着一枚灰蓝色瓷釉质的十字勋章。显然,它已被人们遗忘很久。然而,它曾是一名赫赫战将的宠物,伴随着这位军人的戎马生涯,映照着他一生的胜利和荣耀。1944年10月14日,他以迷一般的“自然死亡”离开了这个世界。此人就是隆美尔。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曾任驻北非的德国远征军总司令、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驻法国  相似文献   

4.
隆美尔(下)     
马骏 《国防》2005,(12):68-70
三、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一般人所认识的隆美尔,更多的是北非战场上的隆美尔,那是隆美尔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的表现,堪称战术杰作。但是,隆美尔还有另一面:战略素养不高,对于全局的筹划显得有些苍白。因此,纵观隆美尔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他: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那么,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隆美尔在战术上的成就。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隆美尔还在希特勒身边任职。他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向希特勒提出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请求。希特勒非常欣赏隆美尔,同意了他的请求。…  相似文献   

5.
徐秉君 《环球军事》2004,(20):16-17
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公认,"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因此,他被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尊称为"沙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抵达在海湾值勤的“星座”号航母上看望官兵、他在讲话中称,美国将动员更多的反对萨达姆的伊拉克士兵,参加“倒萨”之战,与盟军一起推翻萨达姆政仅。同时,路透社和英国《每日电讯》披露,英国国防部官员说,美英军队此次“倒萨”行动将首先从海上实施。  相似文献   

7.
“飞镝战术”封锁苏伊士运河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统一指挥德、意兵团。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后,隆美尔从3月24日开始发动向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军依赖运河实施的作战保障。为此,隆美尔制订了两套作战方案,一是以坦克装甲部队进攻并夺占苏伊士运河岸,特别是塞得港;二是出动空军部队对英军进行运河运输的“老虎计划”实施打击。因为1940年夏秋时节,德国第10航空军参谋长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战参谋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创了德国新型He-111轰炸机的“飞镝战术”,即  相似文献   

8.
体贴民情的总统 尽管萨达姆对他的敌人一点也不手软,但在伊拉克人民的心目中,萨达姆却始终是一位体贴下情的总统。上任伊始,他就励精图治,推行土地改革,在基本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力改善伊拉克的经济状况。为了改变前政府遗留下来的严重的贪污腐化风气,萨达姆制定了严厉的措施。他还在伊拉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办学校,使伊拉克成为阿拉伯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萨达姆还将石油出口的收入大量投到农业、医疗卫生等行业,大大提高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已过去整整两年了,可对作为胜利者的美国而言,这两年过得却不那么轻松,甚至可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两年前,美国踌躇满志,精心备战,力求玩伊拉克于股掌,可还是遇到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萨达姆那么不禁打, 一个月不到就跨了台;二是没想到战后伊拉克这么乱,两年后的今天仍是"一锅粥"。对于第一个"没想到",如今美国算是 想明白了,萨达姆早就是一只"一捅就破、一推就倒"的纸老虎,根本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于后一个"没想到", 美国倒是有过大胆的猜测,如在萨达姆被捕前,认为是他策划组织并实施了抵抗活动,可他沦为阶下囚后,伊拉克却乱得更 凶。因此,美国人至今也未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最近,美联社抖出猛料,认为萨达姆在倒台之前就设下了埋伏,并分析得  相似文献   

10.
郭魁  李卫彬 《军事史林》2008,(10):23-27
埃尔温·隆美尔,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名将,陆军元帅。在北非战场上,他以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狡猾多变而令对手措手不及的战术,被称之为“沙漠之狐”。正如他所说“只要有可能,就要采取欺骗措施。”隆美尔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无愧于这一称号。只是,他的欺骗行动大多表现在战术层次,在战略运筹上则天生不足。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8):70-70
隆美尔的骑士风度 1944年,英军突击队罗伊·伍德伯奇和乔治·兰恩执行任务时被德军巡逻队当场拿获。希特勒有道命令,凡俘获英军突击队员格杀勿论。行刑队正要动手,上峰传令西线德军指挥隆美尔“有请喝茶”。两位一听麻烦了,英国突击队曾两次刺杀此人未遂,怕是今天要新账老账一起算。没想到,“沙漠之狐”态度甚好,双方相谈甚欢。喝完茶,隆美尔特别交待,直接送战俘营,就不麻烦盖世太保了。就这样,兰恩活到战后讲述了这则轶事。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杜贾尔村案”中“反人类罪”罪名成立,判处绞刑。值此萨达姆厄运当头的时候,昔日不可一世的萨达姆家族成员的命运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美军攻进巴格达后,随着萨达姆及其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统治的终结,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萨达姆的“私密”开始显露出冰山一角。本刊特意采撷了一组有关萨达姆的特别报道,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陆军元帅。他曾任德国非洲军的军长,非洲集团军的总司令和在盟军反攻时西线的B集团军总司令。他意志坚定,能刻苦耐劳,有决心与毅力并善用计谋,曾在北非战场上狡猾用兵,并获得“沙漠之狐”的美号。  相似文献   

15.
隆美尔,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声显赫,素有“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美称。在他短暂的人生光阴中(年仅53岁),有38个春秋是在军队度过的,获得无数奖章,曾先后6次荣获纳粹高级勋章。  相似文献   

16.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3):70-70
蒙哥马利的心理素质 1942年8月末的一天,隆美尔的北非军团趁夜猛烈攻击英军阵地。睡梦中的蒙哥马利被副官叫醒,听完报告,这位名将喃喃自语,“太好了、太好了”,然后倒头又睡着了,弄得副官一时搞不清状况。事后,蒙哥马利解释,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汽油奇缺,打不了多久,德军主动进攻只能浪费更多宝贵的油料。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本刊特稿1月上半月(总第69期)与时代同行1反恐:中国锁定首批目标42。。3:全球军演再擎新高22揭开萨达姆的被捕之谜6 日本自卫队兵发伊拉克10十八般武艺撬开萨达姆的口28“山鹰”高飞—中国新型高级军用教练机问世30透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20俄罗斯大刀阔斧搞裁军24他的部下抓住了萨达姆,几美第4权啾化步兵师师长雷蒙德.奥退亚诺少将18 “南亚“利金叮”—印度特种作战部队大曝光46惊心动魄一瞬间(上)—1991年苏联的‘L8·19”54匿名信引出间谍大案40西德尼赖利:比007还神秘的间谍45披挂上阵—赴伊日本陆上自卫队武器装备扫描12欧洲“神…  相似文献   

18.
“倒萨”前线出现戏剧性一幕——美国海军的“星座”号航空母舰(TheUSS Constellation,CV-64)目前正在波斯湾游弋,随时准备向萨达姆开火。舰上共载有5500名官兵,数百枚导弹如箭在弦,一排排的舰载机整装待发。然而,这艘船上还有一个身份十分奇怪的人,他就是来自英国格里姆斯比的保罗·圣·皮埃尔。说起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他竟然跑到美国航母上推销汽车。  相似文献   

19.
隆美尔(上)     
马骏 《国防》2005,(11):74-76
德国的历史是刀与剑的历史,德国的历史是铁与血的历史。不断地拼杀,不断的征伐,使得德国成为军事家们滋生、成长的摇篮——弗里德里希二世、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利芬……一代一代层出不穷,纷纷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的主人公——埃里温·隆美尔,也是这样的一个风云人物:他并非出身于贵族世家,也非战功卓著的军人之后,然而却成为了一代名将;他本想成为不问政治的职业军人,但后来却恪职追随希特勒,并成为希特勒的爱将之一;他是战术上的巨人,却是战略上的矮子;他是一位拥有双重光环的人:生前为纳粹宣传机器所极力吹捧,死后却…  相似文献   

20.
萨达姆·侯赛因是美国发动对伊战争获得的最大战利品。华盛顿曾悬赏2500万美元的巨款要捉拿他,可见这位伊拉克前总统身价之高,令人咋舌!现在,美国把他作为一份厚礼赠给伊临时政府,作为美国向伊移交政权的重要象征。 萨达姆与美国较量10多年,令美国3届政府尴尬和3任总统为难。在布什眼里,萨达姆是个恶魔,死有余辜。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