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史林》2010,(3):61-63
问: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曾任过什么职? 答:郅顺义1918年5月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东湾子村。1947年10月参军,1948年入党,在家时是一位农村木匠。入伍时被分配到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3团2营6连6班,班长是董存瑞。  相似文献   

2.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8):58-59
连队传家宝连队: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董存瑞生前所在连传家宝:董存瑞在历次战斗中荣获的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和"董存瑞班"班旗。坐落在素有"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墓"美誉的长白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董存瑞生前所在连,曾被军委评为"英雄模范连队",被沈阳军区授予"弘扬优良传统硬六连"荣誉称号。战争年代,先后参加了延庆保卫战、辽沈、平津战役和解放隆化等战斗,涌现出了董存瑞、郅顺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多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老班长董存瑞"舍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25日,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河北省隆化县委、县政府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万人纪念大会,深切缅怀这位舍身报国的英雄。大会宣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杨尚昆的题词是:“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50周  相似文献   

4.
先后被军委、总政有关领导接见过的董存瑞部队现任董存瑞连指导员马文浩同志,自当兵之日起就立下了“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立身做事”的豪迈誓言,始终把目标锁定在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舞台、当好老班长董存瑞传人的坐标点上。先后在董存瑞班当战士、班长,在董存瑞连任排长、副连长等。老班长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不断激励着马文浩同志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为啥当兵”、“怎样做人”、“为谁服务”的答卷,董存瑞“舍己为国、奉献为民”的精神在新一代军人身上彰显。他所带的班、排、连先后被师、  相似文献   

5.
60多年前,“小兵张嘎”缴敌械、端地楼、驱日寇.英雄形象感染了几代人;10年前,“老英模相聚在北京”活动中.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因承担健康保健任务而与老英雄赵波结缘;今天,英雄的女儿怪病缠身,病魔面前全家愁眉紧锁,危难之时“白衣天使”再伸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6.
许玉可 《环球军事》2008,(23):20-22
人们不会忘记电影《地雷战》中的场景,日本鬼子进村后,推门门爆炸,掀锅盖锅台爆炸,村里村外、田间山道处处设有地雷场,搞得敌人防不胜防,大路不敢走,小道不敢行……人们也不会忘记电影《英雄儿女》中手拿爆破筒,高喊“向我开炮”的王成,人们更不会忘记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举起炸药包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实际上,地雷、爆破筒、炸药包,这些在战争中常常把敌人炸得魂飞魄散的作战利器,在军事术语中统称为地雷爆破器材。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25日下午,笔者如约到海军拜访了原海航正军职顾问、老英雄王天保。我下车后,见海军战士站岗的营门口,有一位身穿军用坎肩儿的长者,个头虽然不算高,但结结实实,估计就是王老先生了。“王司令员好!”“您是肖先生吧!”王司令员握着笔者的手问。“是,久闻大名,今天终于见到老英雄了!”说着话,王司令员领着我到了他的居处。像许多“老革命”的经历一样,王天保出生贫寒,3岁时就随家人逃荒,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羊打长工,因为受不了地主的气,1939年他13岁时跑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被选调到东北航校学飞  相似文献   

8.
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初期,杨得志、罗瑞卿、耿飙率领的华北第二兵团,集中4倍于敌的兵力,将素有“王牌”之称的敌第35军,包围在仅一平方公里的小镇——新保安。就是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一名董存瑞式的英雄,他以连续爆破的拚命精神,炸毁敌铁丝网、雷场、碉堡数十座,为刚刚拉开帷幕的平津战役首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活着的董存瑞”。他就是河北省平泉县人武部离休老干部,原8纵23旅581团2连6班副班长许学顺。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他“独胆爆破英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9.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8,(14):38-39
20世纪50年代,有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可在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再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激动地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知多少次吟咏过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心也随着诗的起伏而跳跃。这是我第一次去延安,可是,我的心却在《回延安》的路上。去年7月,部机关组织了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我终于真正走进了心中的圣地,走进了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革命旧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走的地方越多,心中的感慨就越像潮水般翻卷奔涌;看的照片和实物越多,眼前浮现的历史场面就越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半个多…  相似文献   

11.
65年前,在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中,一个年仅19岁的士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65年来,他的生命和意志化作"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董存瑞精神,激励着他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奋勇前行。我们的军队不乏英雄。英雄的种子一旦植入官兵心中,便成为一种基因、一种血脉汩汩流淌、绵延不绝。在纪念董存瑞牺牲65周年前夕,记者走进某炮兵旅、这个孕育英雄  相似文献   

12.
月朗风清之夜,天上辍满繁星。 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晒谷场上挤满了看电影的人群,银幕上正闪现着董存瑞舍身炸雕堡的形象……。紧挨母亲看电影的一个小男孩,眼脸映着星星般闪亮的泪光。他,就是童年时的莫兆钦。英雄董存瑞的壮举,从此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学读书后,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英雄的故事、唱着英雄的歌长大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总觉得部队是英雄辈出的圣地。因此,我们从小就崇拜英雄,以能穿上军装为最大的荣耀。1978年初春,我被批准入伍。  相似文献   

14.
离开学校我又上学了课本里的张思德、董存瑞、雷锋……一串串英雄,一个个楷模,一个个士兵是我的校友,是我的前辈我接受绿色的锻造老百姓—合格军人—最可爱的人昨日的壮志,今天的紊气在直线方块里流淌着士兵的钢铁气味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好男儿,当兵去有一种情怀不曾有过永远不会体味有一个梦想不去经历永远都会后悔好男儿当兵去@葛传宝~~  相似文献   

15.
从不轻易丢弃自己用过的旧物,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些年来,我有意无意地保存了许多曾经用过的物品。它们就像我的亲人、朋友,曾与我形影相随,和我风雨同舟。即使它们因“老”、“弱”、“病”、“残”而“退役”了,我也要为它们找个清静的角落,让他们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6.
我是吉林省靖字县的一名基层民兵连长。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从小我就是个“英雄迷”,崇尚英雄、热爱英雄、追随英雄成了我人生追求的精神支点。在靖字这片热土上,经过几年的奋斗,我不仅在商海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还追随杨靖宇将军的英雄足迹,弘扬抗联英雄的崇高精神,成为杨靖字精神研究会理事、靖宇县红色旅游策划人,被评为靖宇县“十佳青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休息中的同事正捧着一本不算厚的书津津有味他读着,无意间一瞥:《河南人惹谁了?》顿时百味涌上心头。掐指算来,离家已是七年有余,河南人的种种争论如影随形。各种各样的故事像钉子一样扎在心间。也曾为了一句“河南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大打出手,也曾因为董存瑞的故事头破血流。现在,望着这个极具挑衅意义的书名,我笑了。  相似文献   

18.
观念的错位     
去年《中国民兵》第6期刊登的《战场·靶场·市场》是一篇好通讯,文章不长容量大,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不少同志发出“感慨之谈”,我也很有“感慨”,也想发点“感慨之谈”。不过,我的“感慨”倒不是觉得当年叱咤风云的离休干部贾洪恩如今当上“摊主儿”,就是“扼杀” 和“贬低” 了一个“老战斗英雄的价值和作用”,更不是“感慨” 因为老英雄摆了摊儿,“将来发生战争还有何人来拚命打仗”,而是“感慨”于有的同志竟  相似文献   

19.
又一次见到了她。这次的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率真顽皮,眉宇间透出几分凝重与成熟,多了几分女孩特有的睿智和深思。“你终于长大了……”我开玩笑说。她苦苦地笑了笑:“我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能找到……”我相信她说的话。她说过自己遗憾没能成为一名女兵,但她一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嫂。  相似文献   

20.
电影频道重放南斯拉夫二战片《桥》。70年代末我就看过,但还是认真地看了一遍。看完彼《桥》,我想到了綦江彩虹桥、宁波大桥等这些不争气的桥。尽管这已成了“老话题”。电影中的桥“真是一座好桥”,炸毁这座桥,游击队员们可谓是历尽千难万险。我想,那座桥要是能像咱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