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5年(清同治四年)五月,捻军在山东荷泽高楼寨取得令人鼓舞的空前大捷,一举围歼清朝的精悍武装僧格林沁骑兵,捻军战争进入全盛时期。可是,由于组织上的涣散,军事上的流寇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加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捻军也就从胜利的顶峰跌落下来,走向衰败。清廷得知僧格林沁全军覆灭于高楼寨的败讯以后,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只得再次倚重湘淮军。月底,曾国藩接到赶赴山东剿捻的谕令。仅过一天,又授以钦差大臣,给予重权。清廷一连几个逾令,“急召曾国藩赴难”,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以致“羽书追督相望”。随后,湘、淮军一齐上…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办的一支勇营军队——淮军,在中国近代社会存在近40年,并深为清王朝所倚重。究其原因,除诸种社会历史因素之外,它本身的近代化(或称“西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淮军近代化问题略抒浅见。淮军的近代化,包括武器装备、组织编制、训练教育等方面,其中以武器装备近代化为先。淮军成军时,一切均仿湘军,武器装备主要为大刀、长矛、小枪(鸟铳)、抬枪、劈山炮等旧式兵器。同治元年八月(1862年9月),淮军进驻上海还不到五个月,李鸿章就已令淮军各营添练洋枪小队,  相似文献   

3.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对抗太平天国革命要求政治,经济平等的狂飙;他亲自组建新型的地主武装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各族人民起义武装;从而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得以转危为安,而他自己却被戴上了“同治中兴第一功臣”的桂冠。他的军事思想,不仅被湘淮军统帅李鸿章、左宗棠等所师法,而且  相似文献   

5.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淮军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历史研究路径中的初始阶段。伴随着史学资料的不断开掘,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相关研究者不断开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战后,大量被裁撤的湘、淮军士兵和遣散的太平军战士涌入江南各地垦荒,构成战后"下江南"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军事移民的迁入,对战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尔纲对湘军的研究颇有造诣。他所撰写的《湘军兵志》、《绿营兵志》、《晚清兵志》、《淮军志》等专著 ,不仅从各个角度对湘军作了研究 ,并涉及到晚清军事的各个重要领域。罗尔纲对湘军的研究 ,树立了一代学风。  相似文献   

8.
卫汝贵系清末淮军将领,官至甘肃宁夏镇总兵,所部兵力8000人,是当时淮军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的部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卫率部赴朝鲜抵御日军。同年12月,被清政府以“待兵刻薄寡恩”、“临敌节节退缩”、“克扣军饷”、“纵兵抢掠”等罪名,处以极刑。廖宗麟在《卫汝贵被杀是一桩冤案》一文中指出,四条罪名当中,仅军纪不严稍有踪影可寻,其余并不成立。实际上,甲午战争中,卫汝贵勇赴国难,力挫强寇,不失爱国军人本色。他的死,实系清政府推卸战败责任和受盛宣怀、盛星怀兄弟倾轧诬陷的结果。事情的原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冀满红清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和周盛传的建议,在天津创办了一所武备学堂,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之所以创办这所军...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人赴海外留学之风渐开。187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选派7名淮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开中国近代军事留学事业之先河。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赴德留学并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其后留学生的派遣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尹隆河之战是清朝镇压捻军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号称"淮军第一"的铭军在作战初期即告失利,幸得霆军及时赶到方得以脱离险境。本文充分发掘现有史料,在总结捻军作战特点的基础上,对铭军此战中的作战得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铭军提早出师或霆军误期是受客观形势所迫而非主观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2.
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建立的一支汉人武装。它的规模曾长期维持在60万人左右,是八旗兵额的二三倍。在清朝康、乾军事鼎盛时期,绿营作为清军主力,替清政府南征西伐,屡建功勋。然而,清自中叶以降,绿营衰腐了,再也看不见他们显赫的战绩。鸦片战争时,绿营的表现令人失望。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时,绿营作为清军主力的地位终于被以湘、淮军为首的勇  相似文献   

13.
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晚清陆军向近代化嬗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经制兵八旗和绿营的衰败 ,于 1 9世纪 5 0年代初产生了另立新章的湘军 ,并于 6 0年代初衍生了率先全部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 6 0年代至 90年代初 ,部分八旗兵、练军和防军 ,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实现了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决定变革军制 ,编练新式陆军 ,实现全面近代化。本文还论述了晚清陆军实现近代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4.
曾李交替与湘消淮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飞 《军事历史研究》2001,105(3):54-68
1 8 67年初李鸿章取代曾国藩担任剿捻主帅 ,是近代集团势力湘消淮长的显著标志 ,反映了湘淮两军的不同历史发展道路。本文通过论述关于裁湘留淮战略决策的形成、曾国藩督师剿捻及其所遇到的掣肘以及曾李交替中的委婉曲折 ,分析了剿捻期间曾李瓜代的全过程 ,对以往湘淮军研究中有关湘淮矛盾冲突的某些结论 ,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5.
津门小站     
出天津城沿津沽公路上咸歧公路,南行六十里,入一喧哗闹市,便是小站镇了。她背靠津城,面向海滨,听得见大沽炮台的炮声,眼见过血溅津门的阵容,是天津南大门的海防重镇。这里没有“登斯楼可以极目远眺”的台阁,也没有“凳几不可蹬”的天门。在这海滨平原上,历史的遗迹似乎都被现代的装扮所取代了。你也许急欲知道小站的由来吧。置身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你哪会知道,上百年前,这里仅仅是一个只为军事联驿过路歇脚的小小兵站。那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事了。当时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令,调他手下淮军将领周盛传,率领一支号称老盛军的九千余人的队伍,由合肥开至  相似文献   

16.
读过1988年的几期《军事历史》,给我的印象较深。其一,编辑部贯彻了实事求是、忠实于历史的精神,如给国民党军队的历史以应有的位置,对辽沈战役史实的叙述较为客观。其二,能发表不同见解的文章,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军事历史》是我军最高军李科学研究机构出版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希望:(1)在我军历史研究方面,注意做一些订正史实错误的工作。(2)注意增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扩展研究领城,如对古代军事史中历代各王朝的军队和军事活动,近代的湘军、淮军、新军、北洋军阀等的研究。同时,不仅要从宏观上研究战争的全过程,还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学的内涵、大学的精神,历来有不同的诠释。本文认为,大学之谓大学、之为大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重学、博学、为学上,即体现在学校重学风、教员重教学、学员重学习上,体现在学科博、学问博上,体现在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为主上。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来原有的八旗和绿营体制已经全面腐朽崩溃,在国内外局势日益危急的情况下,清廷开始依靠地方力量举办团练。在军事权力下移的过程中,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私人化军队从内部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主要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队私人化问题愈演愈烈。而早期以北洋军阀为主要革命对象的国民党经历了从照搬英美军队国家化,到策动军阀武装斗争,最后到以俄为师的过程,对使用政党力量统领军队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重蹈军队私人化的覆辙,而走向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武警部队生产经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条件。要想更快发展,还必须从战略上实现五个转变。首先,发展思路要转变。较长时期以来,部队多数生产企业的发展处于自发状态,重速度轻效益、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还较普遍,在政策导向上往往重眼前多,考虑长远少。90年代,是经济发展战略、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秦佩福 《国防》2006,(11):48-49
为保证边防稳定、社会稳定和边疆地区经济安全,当前边防建设应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执勤与训练的关系从边防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来看,平时主要以巡逻执勤为主,重点是负责保障边境的警戒、管理和控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边境安全;战时则主要依托一线阵地抗击外敌入侵,配合主力作战部队完成防御作战等任务,保障边境和领土安全。当前,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边防部队建设出现了“重执勤、重管理、重安全、重生活、重和平建设,轻训练、轻战场建设”的现象。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是由于边防部队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在训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