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军备动态     
美国计划缩小“天基红外系统”规模美国《C4ISR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美空军将请求国会批准2007年开始研制新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以取代“天基红外系统”(SBIRS)。据国防部的官员称,SBIRS后续系统将利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及软件技术,对其性能要求也将不会像SBIRS那样雄心勃勃。由于SBIRS计划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其规模正在缩小,从至少制造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缩减到不多于3颗。首颗研制型卫星的发射时间,从2002年至今,曾四度推迟,目前计划在2009年发射。此后两年再发射第二颗研制型卫星;第三颗即首颗生产型卫星的制造,在确信首…  相似文献   

2.
SBIRS-low卫星红外探测系统探测距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了SBIRS low卫星与弹头之间的空间距离及其星载红外探测器对弹头的最大理想探测距离,阐明了降低弹头表面温度以对抗(SBIRS low)卫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天基预警卫星系统是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现状和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支撑我国天基光学预警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制,在分析了美国国防支援计划(defense support program,DSP)和天基红外系统(space-based infrared system,SBIRS)2代天基预警...  相似文献   

4.
<正>据航天新闻网站2014年10月10日报道,美国空军官员称,美国空军在仔细考虑其导弹预警卫星星座发展,包括增强的能力或可精简的能力在内的多种方案。据相关文件和工业官员表示,今年,有关实验型导弹预警传感器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空军还在密切关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目前空军主要依靠"天基红外系统"(SBIRS)和遗留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提供战略和战区导弹预警。一旦全部部署,SBIRS将包括4颗地球同步轨道专用卫星、4个搭载在大椭圆轨道秘密卫星上的红外载荷以及一个地面站网络用于接收、  相似文献   

5.
天基红外系统(SBIRS)是美国部署的新型天基红外预警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GEO的覆盖范围及探测能力,研究了卫星观测角和大气透过率2个主要因素对卫星探测能力的影响,计算了GEO覆盖下不同大气透过率对潜地弹道导弹探测能力的影响,并对GEO及其星座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潜地弹道导弹变时域和变海域发射的突防策略。  相似文献   

6.
天基红外系统(SBIRS)是美国部署的新型天基红外预警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GEO的覆盖范围及探测能力,研究了卫星观测角和大气透过率2个主要因素对卫星探测能力的影响,计算了GEO覆盖下不同大气透过率对潜地弹道导弹探测能力的影响,并对GEO及其星座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潜地弹道导弹变时域和变海域发射的突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环球军事》2009,(8):64-64
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简称IAI)近日宣布.已与印度签署了一份总额高达14亿美元的合同.将为后者研制和生产新一代的MR—SAM型中程防空/反导防御系统。按照合同规定.IAI将为印海军研制生产舰载型和陆基型两种防空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对其弹道导弹预瞽系统进行改进,以期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敏感地区关键的导弹试验数据。美国目前使用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和将要开始发射的新型"天基红外系统"(SBIRS)卫星,主要任务就是对敌方的导弹攻击进行预警。DSP 系统由美国空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进行研制,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空军基地的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负责管理。DSP 卫星位于地球同步轨道,星上功能强大的红外望远镜可提供受关注地区(美国声称其主要关注的地区是中国和伊朗)导弹及其战术方面的关键情报。价值4亿美元的最后一颗 DSP2星——DSP-23将于2007年夏季发射。  相似文献   

9.
山风 《现代军事》2008,(10):45-47
2008年4月22日,美国海军宣布将其延宕许久未定的大型项目——广域海上侦察无人机系统(BAMSUAS)的系统研发及演示认证合同授予诺斯罗普&#183;格鲁曼公司,该合同为期89个月,初始价值高达11.6亿美元。诺&#183;格公司的RQ-4N(”全球鹰”升级版)将作为BAMSUAS的海上监视与通信系统平台。系统将为美海军提供持续的海上情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日本正式发表声明.从2004年起将向美国采购导弹防御系统。声明强调,建设中的反导系统将在日美地区联合反导系统的框架内遏制远东战区的潜在威胁。这个决定已得到了日本内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支持。为了部署该系统,在未来5年内(2008年之前)东京将花费7000亿日元(65亿多美元)。据美国《防务新闻》3月22日报道,美日将于4月签订一份关于导弹防御合作的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1.
军用移动电站的并网系统在向电网馈电的过程中,当电网电压波动,特别是系统工作于轻载时,会使并网系统输出电流畸变,电流谐波含量增高.在研究传统并网电流控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将重复控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计算中,达到抑制电网突变对系统前馈的影响和消除电网周期性扰动产生的电流畸变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然后采用前馈控制和PI控制器串联方式,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重复控制的前馈补偿方法便于实现,该方法能够降低并网电流总谐波,提高系统稳态特性和并网输出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航天发射塔架摆杆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利用Pro/E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再将模型导入Abaqus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对该塔架摆杆系统进行静、动态分析计算.通过静态分析,得到塔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及位移值,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校核;通过动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及振型,与试验所得频率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一高技术条件下的理论问题作一探讨,并针对战争的特点,电子战的现状与未来,以及C^3I系统等,强调现代局部战争电子战的重要性.谁掌握了电子战的主动权.谁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综合业务数据网的先进的卫星系统,称为“动态信道分配和选路的卫星辅助数字网(DYANETⅡ)”.DYANETⅡ利用卫星连通IDON用户并承担过量中继业务.DYANSTⅡ适用于补充地面通信系统的不足,以迅速在全日本扩展ISDN业务.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按呼叫逐个分配卫星信道以及为各种连接建立单跳连接成为可能.此外,借助于编号和收费系统以及户网络接口,DYANETⅡ能使卫星系统用户接收到与地面系统用户相同的ISDN业务。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5,(4):62-62
2004年3月,美空军航天司令部获准实施“联合空间控制作战-拒止”(JSCO-N)计划.为期三年。计划实施期间将进行3次野外试验:“致命狂暴05”(Terminal Fury 05).“致命狂暴06”和“联合尝试06”(Unified Endeavor 06)。其中第一次试验计划在今年12月进行.另外两次在2006年进行。该计划得到陆军航天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的积极支持.以及战略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的合作。据称,实施、JSCO-N计划旨在应对敌方利用空间威胁友好天基服务系统,诸如卫星成像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近期.甘肃省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510所在五大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航天510所加大军转民力度.将在航天育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真空设备制造,隔热材料等五大领域的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转化为民用产业.助推甘肃地方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7.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的研制队伍中,有大家熟悉的三朵金花:系统副总指挥谭梅.着陆器分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煸.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玉花.团队其他人亲切的称她们“煸梅花”。航天系统工作繁重,作为嫦娥三号项目中新研比例最高的探测器系统.工作强度自然更大。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5,(4):62-63
美国《航空航天日讯》2月7日报道.美空军计划在2006财年为军用航天系统申请99亿美元.较2005财年增加18亿美元.以全面现代化其重要的航天系统.包括天基雷达(SBR)卫星.转型通信系统(TCS).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渐进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EELV).天基空间监视(SBSS)计划和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SBIRS-High)计划等。  相似文献   

19.
对德国MTU公司新近推出的MCS-5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同MCS-4监控系统进行了比较.对MCS-5监控系统在组成、原理和性能诸方面的特点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系统的优缺点,研究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结构模型及后向传播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在分析了目标毁伤等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目标毁伤等级预测ANFIS模型,利用毁伤试验样本数据训练该模型,得到了与实际一致的目标毁伤等级,并将预测结果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目标毁伤等级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出目标的毁伤等级,并且其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方法高,为目标毁伤等级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