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的审美价值井继成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卓越的革命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五十余首诗词,不仅是我国现代革命斗争历史的生动写照,而且是脍灸人口的艺术精品,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词才深...  相似文献   

2.
那风云变幻的时代,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诗人。英雄改换着天地,诗人抒写着时代。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位英雄,正是这样一位诗人。他身带浩然正气、胸怀雄才大略从天地间走来。“丈夫志四海,天地存正气”,他带领我们的民族捣毁一个旧世界,打造一片红色新天地,人民因而欢呼、江山为之变色;他带领我们的革命前辈和勇士先贤,夺取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抒写了一篇又一篇壮丽诗章。领袖笔下的诗章记录着战争历史的丰富壮美,同时也记录着革命伟人的壮志豪情。《西江月·井冈山》正是这样一首记录1928年黄洋界战斗的诗篇。它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战鼓雷鸣的…  相似文献   

3.
何平  成玮 《政工学刊》2009,(7):12-13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一朵奇葩。毛泽东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和我军当之无愧的统帅,他的不少诗词是在“马背上哼成的”,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息息相关。从中可以找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 80年历史的一条基本经验 ,就是不断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我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一诞生 ,就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 ,即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 ,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搞教条主义 ,他们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会背诵 ,但却偏偏不懂中国革命的实际 ,照抄照搬 ,死抱教条。他们的那一套 ,几乎葬送了中国的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 ,从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 ,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 ,搞清楚…  相似文献   

5.
成玮 《政工学刊》2008,(8):45-46
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军事审美文化,并把它作为塑造理想军人人格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角度、新内容。本文力图挖掘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壮阔的史诗美、高洁的情操美和深邃的哲理美,从而培养军人强烈的革命历史认同感、高尚的革命情感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毛泽东选集》汇集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的大量重要著作,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理论富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重读《毛泽东选集》,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摄取党的历史经验、延续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不论在过去还是将来,厚植人民情怀、重视调查研究、永葆斗争精神都是党员干部的三个必备特质。人民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旨归,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大,奠定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双拥”运动的典范。双拥运动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拉开了帷幕,并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诗词通过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核心价值取向,昭示人们:人生的价值应以远大的抱负为指归,应在战胜艰难的喜悦中品味,而不能以一己的荣辱得失来评断。这些诗篇,既是中国现当代文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也不失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9.
四川泸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不会忘记这里发生的一切:朱老总“除暴安良、救民水火”;恽代英激扬文字,播种革命;刘伯承首举“泸州起义”义旗;毛泽东挥师北上,四渡赤水。 新一代泸州人在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杨运洪同志的领导和带动下,党政军民团结一家,同舟共济,硕果累累:市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0.
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主席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动员令。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应对新挑战的理论创新和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在新征程中,践行“三个务必”就要强化宗旨观念、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1.
由国防大学组织编写 ,校长裴怀亮、政委赵可铭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史》一书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该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治校的经验 ,实际上是对我军高级指挥院校发展历史的世纪性总结。这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及后世 ,很有意义的事情。重视修史存史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党我军历来重视总结历史 ,发挥党史军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早在 1 938年 1 0月毛泽东就指出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 ,如果没有革命理论 ,没有历史知识 ,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 ,要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① 邓小平强调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  相似文献   

12.
周林 《军事历史》2001,(5):24-2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建立之初,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看,都是一支弱小的武装。作为这支军队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是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斗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长期的封锁和包围,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军事“围剿”。正是在这种险恶的军事斗争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并树立起了军事信息意识,在战争实践中开始尝试和运用军事信息谋略,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一、建立红军无线电队,以技术侦察获取军事信息,夺取作战主动权在红军成立后的…  相似文献   

13.
成玮 《政工学刊》2007,(9):10-12
伟人毛泽东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中写下了不少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毛泽东本人战争实践的情感体验,更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抒发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救民于水火、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毛泽东诗词以现实性与浪漫性、政治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胜利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胜利,长征获胜是克服多种艰难险阻的结果,也是调动多种克敌制胜因素的结果,其中就有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利用国民党派系矛盾方面的因素,本文列举长征中的史实,阐述学习党史的一点体会。(一)突围时利用陈蒋矛盾长征之前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坚持党内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以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眼光,注意到国民党内派别斗争所形成的某些局部对革命有利的条件,重视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斗争,创造有利于革命的形势。第五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15.
革命摇篮井冈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官兵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许多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笔者日前赴井冈山采访,却从大量历史史料和知情人处探知,还有许多史实因种种原因尘封了大半个世纪,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继承军事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是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鲜明特色与根本之点.在邓小平看来,对于军事传统这部历史,应该非常尊重它,珍惜它,并要确立它的应有的科学地位.对于时代精神这个现状,更应该追求它、弘扬它,并要把继承军事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高度统一起来.一、继承军事传统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弘扬时代精神又是继承军事传统的最终目的这是邓小平关于“继承”与“弘扬”辩证统一思想一条富于哲理的重要论点,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继承”与“弘扬”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军事改革大业发展的总钥匙.我们说,当今亟需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与创新精神,而军事传统的真谛正是革命精神和创造精神.两者既是一致的,又是互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再强调要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无产阶级军事家对“高树勋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兴起作出了各自的贡献:邓小平通过做争取高树勋的统战工作,为“高树勋运动”兴起创造出实践经验,树立起实践典型;毛泽东发出“开展高树勋运动”的号召,要求全军广泛“开展高树勋运动”;朱德则把“高树勋运动”提高到符合历史规律的理论高度作出肯定。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从共和国诞生第一天起就被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保卫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成果及一切合法权益,“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①。50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核心忧国忧民、弹精竭虑,在各自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依据国内外形势及时代特征,对国防建设与斗争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有关国防建设与斗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形成了三代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既具有时代性又有鲜明继承性的中国特色国防思想,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指…  相似文献   

20.
“东井冈”在红军初创时期的历史作用王书范“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陈毅诗词选集》1977年4月版,第3页)这是陈毅元帅在1929年2月,随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转战至江西省吉安地区的东固苏区时,对东固苏区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