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蒙受150多年耻辱的香港重新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国历史上洗雪民族耻辱的重大事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学习香港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饱含屈辱与血泪的近代史,从而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相似文献   

2.
澳门的回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领土的失而复得。作为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澳门回归将对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战略影响。(一)澳门回归尽洗百年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焕发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将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澳门失而复归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衰败破落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是中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追求国家统一的奋战历程;是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的壮烈历程。如同香港一样,澳门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所统治,留下了民族的耻辱,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令人伤痛的一页。数百年来,…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牢靠的发展,也才是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市场,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相似文献   

4.
褚杨 《军事历史》2023,(4):7-10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力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5.
伴随战争行为诞生的安全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全战略选择与运筹的底蕴,它虽然不能根本决定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但它却可以在安全实践中限制一个国家战略行动的选择。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属于典型的合作型安全战略文化,具有崇尚和平、注重防御、文武并用、讲求义战、互利合作的行为特征,这从深层次决定了中国追求和平、谋求互利共赢的安全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建设强大的国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晟  李华 《国防》2006,(1):1-6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效的国防建设支撑,强大的国防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要求。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但当代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防是培育、发展外交能力的基础。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振兴与凝聚,尚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母体和基本保障。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  相似文献   

7.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 ,决定其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和哲学思辨传统的区别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特点 ,并从根本上对各国海军运用理论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 ,它决定了甲午战争前后北洋海军建设和运用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性是导致北洋海军败殁的重要原因 ,但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不应因此而埋没其光辉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也同样不应当被埋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在以一种中国式的战略文化逻辑 ,引导自己的“和平崛起” ,引导世界的共同安全。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传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 ,即使是在反思北洋海军覆殁的命运时 ,也不应当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雪了百年的耻辱。驻香港部队,作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标志,于7月1日0时正式接管了香港的防务。在这神圣严庄的时刻,牵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吸引了全世界多少关注的目光。在这史无前例的世纪性事件中,我驻香港部队和平进驻香港,那么谁为第一,书写下灿烂辉煌的篇章呢?  相似文献   

9.
民兵文摘     
七、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回归之后前景如何,举国关注,世界瞩目。人们从香港平稳过渡的事实中,完全可以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收回香港,也一定有能力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香港回归祖国,将使香港同胞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自豪的一员,极大地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焕发出爱国爱港的巨大政治热情。实行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确立了香港同胞在香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蒙受150多年耻辱的香港重新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国历史上洗雪民族耻辱的重大事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里程碑。 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香港位于我国大陆南部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与祖国大陆山水相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为1084平方公平,现有人口约610多万,其中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我国同胞。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考古发掘的材料证明,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就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中国居民在香港地区居住和活动。公元前二百年,香港地区属秦朝的南海郡。  相似文献   

11.
和平,和平!这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忽视的字眼。身处战乱中的黎巴嫩人,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倾注到中国维和官兵身上……今年2月,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工兵营是28年来驻黎维和部队中最出色的维和分队之一!"联黎部队副司令尼赫鲁将军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营’为联黎部队在黎巴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0周年。70年前,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毛泽东以他伟大的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在延安窑洞的灯光下运筹帷幄,奋笔疾书,谱写了一篇篇闪光的抗战军事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深刻地分析、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的战局。正是这些英明正确的军事理论指引着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处在和平发展时期的每一位中国人都应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3.
隐藏地下大半个世纪,“世界第一魔窟”真相如何? 6月12日,哈尔滨平房区原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本部大楼门前,千头攒动,银鸽低翔。深埋地下大半个世纪的“731”部队地下遗址全面挖掘结果首次公开亮相。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美国的30多个国际和平组织和民间社团代表与当地群众数千人在这里举行特别仪式,追悼逝者,共祈和平并重睹魔窟罪证。  相似文献   

14.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背靠大陆,毗连深圳,面临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840年,西方列强侵华急先锋——英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痛失香港,蒙受了深重的民族屈辱。 1757年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造成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关系中国的最终统一,牵动着12亿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动摇。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是和战两种方式,和平方式较之战争方式更有利于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和亚太的和平稳定,但和平方式能否实现统一的目的,却最终取决于台湾当局有无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诚意。5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选择上,虽然经历了一个以武力为主、和战并用到和平方式为主的变化,但从未承诺过对台放弃使用武力。武力解放台湾方针作为解放战争的继续,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自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外交活动越来越活跃,反映出当代中国军事外交积极主动、开放透明、多边协作、务实负责的新趋向。透过这些新趋向可以看到,中国军事外交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富国强军的战略思想深刻提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富国强军二者互为保障,相互促进。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富国强军的宏观战略,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9.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谋划中华民国的建国方略中,第一次制定了中国的国防计划。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在研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又对旧三民主义加以改造,提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含丰富的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他主张要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实现和平而战,为铲除专制皇帝和封建军阀而战,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战。  相似文献   

20.
梁军 《国防》2001,(12):33-34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和组织增强国防意识,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苟安心理积淀,和平麻痹思想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贯彻实施《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