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2.
中英在缅甸作战中的合作与矛盾彭玉龙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派遣“中国远征军”(反攻阶段分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为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英两国是缅...  相似文献   

3.
1940年初,日军向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国驻缅兵力单薄,只有正规军两个旅,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攻势,于是,英国军事当局采取应急措施,决定将数千名英国侨商临时编练成军,弥补正规军力量的不足。然而,这支临时编成的部队,战斗力很弱,作战中节节败退,并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在危急时刻,英国政府向蒋介石提出急切要求,派兵增援缅甸战场。蒋介石难以拒绝,便调拨了一个军的兵力人缅支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5.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9):54-55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一个团在缅甸古都曼德勒以西仁安羌地区,痛击日寇一个师团,解救被围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共7000余人,取得了仁安羌战役的胜利。在被救的7000余英军中,有一位炮兵团长叫菲士廷,20世纪50年代晋升中将军衔,后出任英军驻香港三军司瓜。他在香港每每看到中国人,都能想起那位为营救英军出生入死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1 13团在缅甸拼墙河下游渡口两岸进攻日军、救援英军的仁安羌解围战,历来众说纷纭.为寻求历史真相,笔者遍寻相关史料,采访幸存老兵,希冀弄清仁安羌解围战的史实,现将我所了解的该战基本经过考证赘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末解密的官方文件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加坡保卫战中,以英军为首的驻新加坡守军在战役开始的7天内就有多达上万名士兵临阵脱逃或投向日军,占新加坡守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还多,创下了英军历史上投降规模最大的纪录。  相似文献   

11.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15军3个师团,印伪军1个师团),分三路袭击印度的英帕尔。北路31师团于4月6日攻占科希马,切断了英军从迪马普尔对英帕尔的增援与补给;中路15师团和南路33师团亦先后于4月上、中旬形成对英帕尔的南北合围。但在英印军的顽强抵抗和反…  相似文献   

12.
“黑色圣诞节”与港督投降 1941年12月7日,日长海军舰队偷袭美国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同时分兵多路入侵美、英、荷等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8日清晨8时30分,日军空袭香港启德机场,将香港仅有的5架飞机击毁,日军步骑兵分两路进攻港九地区 英军轻弃港九。 11日,九龙失陷。18日晚,日军在北角、太古、鲗鱼涌等处登陆香港岛,向中环、上环推进,英军在短速的战斗中即告瓦解。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听说奥德·C·温格特(Orde Charles Wingnate,以下简称温格特)这个名字,是在1941年12月16日.这天上午,我作为中国驻缅军事代表侯腾少将的上尉机要参谋,随其跟着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来到仰光,会见英军缅甸司令胡敦中将,向他面交中方策定的《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及其附件《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后勤部办法》、《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和缅人抗日自卫队办法》、《建立缅甸民防、防空、防谍体系》、《对缅甸铁道、公路、水运实行军事管制办法》等.  相似文献   

14.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军的组建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组建青年军的时代背景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英、美参战,开辟印、缅战场,中国也派出部分军队,以配合盟军作战,由英、美直接补充装备、器材,使之现代化。为此,特种兵如汽车、装甲通讯等兵种的兵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军政当局曾在四川各大、中学动员过几千学生志愿参军,出国参战,名之日“青年远征军”,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青年军”。1944年秋,日军败局渐走,以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为名,疯狂地向湘桂进攻,以作垂死挣扎。当时蒋介石军队士气低落,节节败退。柳州陷落后,日军一支,侵入贵州,有危及重庆…  相似文献   

16.
吴佩环 《环球军事》2010,(10):56-57
1941年,日军占领中国香港的那段黑暗日子,无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对日本殖民香港的历史所知有限,甚至不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曾爆发过一场由日军和英军喋血拼搏的短暂攻防战。  相似文献   

17.
三土 《军事历史》2006,(5):54-59
兰姆伽,一个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Bihar)冲积平原上的不起眼的小集镇,在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圆点。然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曾有大批中国军人远道而来,在此接受西方盟国最现代化的装备和训练,并从此出发去和日寇作最后的搏杀。这个小集镇也因此成为中国军队第一次广泛接触西方,从而向现代化军队迈进的摇篮,它的名字和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将被永久地铭刻在抗战的丰碑之上。◎“X”部队的缘起1942年初,应英国政府要求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因局势渐危,撤退回国。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应邀入缅,在滇缅战场上英勇作战,配合盟军沉重抗击了日本侵略军,形成了有利的战略态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飞镝战术”封锁苏伊士运河1941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统一指挥德、意兵团。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后,隆美尔从3月24日开始发动向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切断英军依赖运河实施的作战保障。为此,隆美尔制订了两套作战方案,一是以坦克装甲部队进攻并夺占苏伊士运河岸,特别是塞得港;二是出动空军部队对英军进行运河运输的“老虎计划”实施打击。因为1940年夏秋时节,德国第10航空军参谋长哈林豪森少校及首席作战参谋科瓦列夫斯基上尉首创了德国新型He-111轰炸机的“飞镝战术”,即  相似文献   

20.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千余官兵,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破日军第33师团的重重围困,救出濒于绝境的英缅第1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7000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以下官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