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2日,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正式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移交到卫星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投入使用。参加交付仪式的有巴西驻华使馆、外交部、总装备部(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科院以及有关省市的资源卫星用户单位的领导和专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与1999年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2.
要闻     
张庆伟和国防科技工业代表出席中共中央举办的元宵节晚会,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在南方雪灾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委直属机关职工踊跃为冰雪灾区群众捐款  相似文献   

3.
1月24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交付仪式。会上,有关各方介绍了资源一号02B星研制、发射、在轨测试、试运行的相关情况,宣读了资源一号02B星在轨测试评价意见和卫星数据质量评审意见,备方一致认为卫星性能良好.具备了投入业务使用的条件,由生产试验部门正式交付给使用部门。与会领导和代表共同见证了资源一号02B卫星交付、在轨支持及数据联合开发推广协议签字仪式。中国民用航天领域又一新星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4.
畅波 《中国军转民》2010,(11):14-23
自1999年10月"资源"1号卫星01星成功发射升空以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地球资源系列01/02/02B星(CBERS-01/02/02B)、环境减灾系列1A/1B星(HJ-1A/1B)。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互致贺电庆祝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发射成功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与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互致贺电,祝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发射成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31年前中国和巴西启动了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领域合作的成功先例,成为高技术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04A星的成功发射,恰逢中巴建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9日-17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率团出访巴西.与巴西科技部长签署了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和数据应用两项补充议定书.并就航空航天领域合作举行会谈。访问期间.张云川还考察了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贵州省科技厅签署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资源卫星数据将在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这是中心加速航天高科技成果转化,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2002年,双方加快合作步伐,为加强资源卫星数据在贵州应用项目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在贵州的应用实施规划》。规划提出,首批启动贵阳市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值中巴资源卫星交付使用两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3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巴资源卫星交付使用两周年应用成果汇报会,展示资源卫星应用成果,以期进一步推动资源卫星的发展。扩展卫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并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发射中巴资源卫星02星。 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出席汇报会,巴西驻华大使欧罗·普雷托(H.E.Mr,Affonos CelsodeOuro_Preto Anbassador)代表巴西政府致辞。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环保总局、海洋局、气…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13日—14日,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发射一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工作会。来自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环保局、林业局、地震局、测绘局、海洋局、气象局、中科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及部分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共计约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工作会的目的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推广应用”,全面总结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发射一年来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推广卫星数据的应用,探讨和解决卫…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卫星遥感应用 我国广大用户经过对国内外地球资源卫星图像长期应用实践,其应用方式从单一信息到多种信息的综合,从静态调查到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一般性应用到业务化的运行。为此,大量用户对于继续发展我国的资源卫星有更迫切需求,对数据的质量、信息源的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1.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业务化发展 我国多次开展全国范围的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和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包括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生态环境背景等。在资源环境时空特征分析方面,已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其它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星座自主守时时间基准时,必须消除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中包含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将其引入系统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钟差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星载原子钟周期性波动校正方法。通过比较校正前后钟差数据的频率稳定度性能差异,确认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钟差数据周期性波动。北斗系统各类卫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在校正后都得到了提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50%左右,中轨道地球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23%左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15%左右。经过校正,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普遍达到了地面站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性能,为完全基于星载原子钟的星座自主守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8月31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工程合同签字仪式”。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在仪式上签署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合同》及《风云二号02批卫星发射测控合同》。这是我国民用航天领域首次签署的业务卫星研制生产合同,标志着我国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建立连续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是民用航天实施由“应用试验型向业务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37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合作资源卫星,这三颗第二代卫星,他担任五大系统的“大总师”。如今,74岁的他又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筹备阶段总设计师。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14.
北斗无源定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无源北斗定位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北斗定位体制下,存在用户数量受限、用户机需发射信号、定位数据更新率慢等缺点。利用现有的2颗北斗地球同步卫星、1颗备份卫星的星历信息以及测量获得的时差信息,可以推导出实现无源定位的数学模型。该方法通过试验数据获得了50 m范围的定位结果,从而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初前苏联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它能使数量不限的用户不依赖于气象条件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任何一点确定自己的坐标、速度和精确时间,并获得有关的导航信息。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为国防部和国内民用用户研制的,但从1991年已开始向国际民用用户联合组织提供服务。1993年7月23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一项命令,批准该系统为民用用户不限的商业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招揽用户。  相似文献   

17.
CBERS-02B卫星成功发射和运行,标志着我国的航天遥感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根据奥运部门的需要.并结合各奥运场馆所在城市的GPS数据.利用CBERS-02B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及CCD相机对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进行成像;根据CBERS-02B星轨道特性,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主动安排制定奥运场馆的成像计划.并有针对性地成像,以满足北京奥组委及奥运安保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20日11时22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九星"任务,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及8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任务中应用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华丰公司3种12套件火工产品产品,用于星箭分离,卫星太阳翼帆板展开,保障了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此次运载火箭的发射为助力促进中巴两国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7月30日,国防科工局在京组织了资源三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正式交付主用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部等用户也将充分利用该卫星数据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从数据零散应用到整体解决方案,从单星应用到多星综合应用,从一般应用到应急支持服务等多个方面。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实现了从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