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11月13日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11月25日,首批由17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武器核小组乘专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于27日正式恢复中断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 伊垃克常驻联合国大使杜里当天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由伊拉克外长萨布里签署的信函,表示伊拉克接受1441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核查危机始于1997年11月,短短数月间,美国和英国军舰、飞机和地面部队就云集海湾,以压促变;伊拉克全民动员,与美周旋,大胆叫板。美伊斗法,世人震惊,一场大规模空袭作战正在走向边缘。就在“沙漠惊雷”即将炸响之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临危受命,以柔克刚,及时化解争端,使迫在眉睫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联合国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由于在建立“一个更加和平、有序的世界”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 新世纪第一年适逢诺贝尔奖正式颁布100周年,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台国及其秘书长安南,这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及安南在推动世界和平、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的突出贡献的嘉奖,而且有着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表现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在新世纪进一步发挥核心作用的期许。对于安南与联合国来说,诺贝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1日至6月30日)国际●3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电话时表示,伊朗已经做好与有关方面进行无任何先决条件的关于核问题谈判的准备。●7日,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被炸死。12日“基地”组织发表声明,称已任命了新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23日,在国际社会的外交斡旋和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伊拉克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和平解决武器核查危机达成了《谅解备忘录》,长达4个多月的海湾危机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6.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7.
8月19日,星期二,这天无论是对联合国、还是对伊拉克和整个国际社会都是个载入悲剧史册的“黑色星期二”。 几乎在耶路撒冷一辆满载犹太人的公交车发生自杀性炸弹袭击事件的同时,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也遭到汽车炸弹的猛烈袭击,造成27人死亡,其中包括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伊协调员布利克曼等7人,另有100多人受伤。办事处所在巴格达运河饭店成了残垣断壁,血迹斑斑,残骸散落,令人窒息。这种疯狂的罪恶行径引起世人强烈的震惊、愤慨和谴责。  相似文献   

8.
英国首相布莱尔近来在国际舞台上相当活跃,他不仅忙于与美国总统布什共商“倒萨”大计,而且不时替布什四处游说寻求国际社会支持。9月5日美英战机对伊拉克防空基地进行了空袭。空袭是在布莱尔首相与美国总统举行关于战争的首脑会晤两天前发动的。9月10日,布莱尔对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他和美国总统布什将通过联合国解决伊拉克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问题,如  相似文献   

9.
魏庆 《国防科技》2005,(1):12-18
1前不久,两名法国记者出版了一本名为《布什和希拉克——另一场战争》的新书,书中披露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美国情报机构竟然一直在对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电话进行窃听!这个消息一披露,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据该书披露,希拉克喜欢用手机打电话,且很少使用经过加密的安全线路,美国情报部门一直对法国总统的电话进行窃听。由此,美国及时掌握了法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态度。2003年,布什和希拉克在联合国举行会晤,两人就伊拉克战争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交锋。由于事先已经完全掌握希拉克的立场,布什对希拉克强硬地说:“你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所有观点我都反对…  相似文献   

10.
3月17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驻联合国的代表宣布,由于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面临被否决的危险,3国决定放弃就此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表决。“否决”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当人们回头审视联合国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围绕着“否决”,竟然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宪章中找不到“否决” 1945年,联合国在全世界人民期望的目光下成立,迄今已走过了将近60个年头。自成立到现在,联合国围绕着否决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据统计,在安理会5个常任  相似文献   

11.
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新闻界称为“虐俘门”。在这起事件中,躲在背后的美国情报部门难逃其昝。事实上,发生虐俘事件的伊拉克监狱里面,大都有美国情报部门插手的背景。为了获取情报信息,美国情报机构不惜采取各种残酷的刑讯手段、特别是针对穆斯林信仰的羞辱,来摧毁战俘的心理防线以获取口供。美国情报部门虐待战俘的做法粗暴地践踏了基本的人权,违背了公认的国际准则和日内瓦公约。透过“虐俘门”可以看到美国情报部门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美英出兵海湾,准备对伊动武;与此同时,以中、俄、法为主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求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带着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讨论的和平方案来到巴格达,经过与伊拉克领导的反复磋商,终  相似文献   

13.
3月25日,伊拉克在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击落了一架英国的“不死鸟”(Phoenix)无人机。从伊拉克播放的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一些伊拉克武装人员及平民在这架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旁欢呼庆祝。这是目前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无人机的第一次损失。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人类有钱打仗,无钱议和,那真是莫大的讽刺。” 20世纪前45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人把20世纪称为“战争的世纪”。残酷的战争给人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二次大战后,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这正是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联合国的建立,确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近10年来联合国运作是负债经营,正在艰难地执行各种维和行动,特别是去年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扣押了500多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使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趋势呈现低潮。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巴格达之行曾让世界看到和平解决核查危机的一线希望的话,那么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国会对安南与伊拉克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安-伊协议)的反应,则让人们在欣慰之中又夹带着一丝不安:核查危机会演变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吗?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伊之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13日,我们学院化学防护系主任郁建兴教授,在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任务中不幸以身殉职。他的牺牲举世关注,反响强烈。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人民军队的好干部”、“维护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了“忠于职守、深受赞誉”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联合国对伊核查过程中,“萨默德”Ⅱ导弹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月14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向安理会提交的第二份关于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说,经联合国导弹专家鉴定,“萨默德”导弹射程超过了150公里,违反了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规定。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境内至少12个可疑地点,查封了一批伊拉克“萨默德”导弹并对导弹进行了标记和记录。2月18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5处生产违禁导弹的场所,并封存了几十枚导弹。2月22日,布利克斯对伊…  相似文献   

18.
世人瞩目的’98海湾危机,在联合国秘书长科非·安南与伊拉克达成一纸协议之后似乎狼烟尽散。然而这一转机的出现是否使战争风云真正尘埃落定还须假以时日。尽管“沙漠惊雷”终未炸响,但人们在拭目以待局势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在透过美国在这次危机行动中的表规进行种种思考,其中包括对美国军事战略运用及海军作用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5月,对于美国总统布什而言,是最为黑暗的一个月。布什感受的黑暗,源头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月28日首播的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照片,虐俘照片的曝光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欧盟、阿拉伯世界以及其他各方纷纷对这些美国士兵的丑陋行径进行严厉谴责,这使本来就在伊拉克处境艰难的美军更加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国防科技》2003,(1):53-56
经过了近两个月艰难而复杂的酝酿、起草、讨论,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美英提交的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草案,11月13日,伊拉克政府驻联合国大使向安南秘书长转交了外长萨布里的信件,正式表态,伊拉克将无条件地接受该决议。这一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