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国内, 农民起义、士兵叛乱此起彼伏;国外,契丹、党项等游牧民族军事进攻频仍,边境烽火不绝。因此,北宋王朝对军队的保密通信十分重视。军事通信是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为军事行动服务。根据宋人曾公亮编纂的《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军在战争实践中发明了一种类似于今天“密码”的军事通信手段,宋人称之为“字验”。为防止军事情报在传递过程中泄密,又使书写方便,宋军把战场上通常可能出现的军事情报分为40种:请弓、请箭、请刀、请甲、请枪旗、请锅幕、请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发展过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古代战争包括一切军事活动中最主要的工具──冷兵器的文化形式,为这一文化遗产的积淀,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冷兵器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武器。然而,它的形成却有一个演变过程。恩格斯曾说过:“根据我们已发见白先史时期的人底遗物来判断,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种与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底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的工具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和捕鱼的工具,而同时又是武器。”①这一论断,完全符合找国兵器的发展史、《墨子·节用》…  相似文献   

3.
2.4密码加密措施密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学的数据转换(通过加密和解密)过程,将数据在公开的明文格式和安全的密文格式之间转换来获得保密特性。加密算法(密码)的强度是衡量密文承受密码分析攻击(试图解开密码、发现明文、消除秘密)程度的手段。由于这一过程固有的安全性,密码技术可以为报文、用户的身份认证提供保密性,为报文的收发提供保障(不可抵赖性)。密码加密过程的最终强度和共性在于其转换算法的数学表达式。本章只是从功能上加以介绍,要进一步理解密码系统还要参阅许多有关数学处理方面的论著。通用密码系统(图2.5…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4日,华裔著名导演吴宇森拍摄的电影《风语者》首演一炮打响。《风语者》改编自真人真事,描写二战期间在太平洋塞班岛战役中,为了增强情报传递的保密性,美国军队招募了一批纳瓦霍印第安人做密码员,美海军以本国土著部落纳瓦霍族的古老语言为基础,编出一种难以被敌方破泽的密码来传递消息,因为那是日本军队惟一没法解破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正>WPS文书文件的加密方法和“万能密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使“密码”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对于2.x版的WPS,可用两个密码打开加密的文书文件,一个是用户设置的密码,另一个是“万能密码”——QIUBOJUN.破译用户设置的密码要费点周折,但用“万能密码”打开加密的文书文件,却易如反掌,因此有必要修改“万能密码”.  相似文献   

6.
市场竞争是企业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为什么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易经》(最早的二进制)、早就有了算盘(最早的计算器),但电子计算机没有产生在中国而产生在美国?为什么中国的孙子兵法没有在中国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得到应用,而在美国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得到发扬光大?这与文化、思维及行为方式有密切关系。中西文化差异带来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了借鉴中国古代战略理论和美国现代的战略管理思想,先研究文化、行为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身份验证的易仿造和易篡改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来保证身份验证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阐述了一种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的数字水印应用策略,并以在某部队的具体应用为背景实现了一套对身份验证进行散列、数字签名,然后再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将信息隐藏入验证系统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地确保了部队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数据交换的完整性以及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于永军 《国防》2012,(5):30-32
第一,世界上最大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大国生存之道.中国的先民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这里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农业区.农业能容纳大量人口,也需要大量人口,因此中国从古代开始,人口一直超出世界上其他大国很多.目前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居世界第一位.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始终要面对困难和动力两个方面.从动力方面看,古代中国之所以以兴建巨大工程设施而著称,主要得益于人多力量大.  相似文献   

9.
把石头作为战斗武器源远流长,几乎可以说跟人类的历史同样长久。早期人类在狩猎活动中就已广泛使用石头,因此将石头用于战斗是自然而然的。石头俯拾皆是,人人皆可使用,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其作用未可低估。即使热兵器问世之后,此种作战方式仍为所用,以至延续至今。阿拉伯人跟以色列警察斗争时就常常投掷石块。事至今日,每当人们谈论起古代石战,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一、中国古代石战   天然石块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用于投掷野兽,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投掷的技巧。远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中国古人类就学会打制和使用石球来获…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模块nRF905的智能封锁雷无线通讯方法,给出了智能封锁雷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系统程序流程图.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及抗干扰性,采用了高性能单片机AT89S52作为控制部件,实现了nRF905模块之间的跳频通讯.制作了原理样机,并且进行了系统抗干扰性、收发速率、有效通讯距离等室内外相关实验,通过...  相似文献   

11.
曹操:中国古代的大军事家[美]陆军上校卡尔·威·艾肯贝瑞薛国安译曹操去世17个世纪之后,关于这位古代大将军的记忆仍然保留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在京戏中,他是一个奸臣,在流传很广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既狡猾又多才的统治者。然而,在这些讽刺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衰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科技兴衰的历史回顾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科学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有着重大意义的、划时代的科学技术,都是中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最突出的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混沌系统伪随机比特发生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基于双混沌系统伪随机比特发生器(CCS-PRBG)生成序列的密码学性质,证明了此二进制序列是i.i.d.序列。理论分析表明,CCS-PRBG可生成具有理想保密性的二进制混沌密码序列。  相似文献   

14.
山城谍影     
(赫伯特·奥斯本·亚德利(1889-1958)是美国最早的密码破译机关——“美国黑室”的创始人。1938年9月至1940年7月,国民党政府聘请他为军统局的顾问,参与建立“中国黑室”,破译日、汪密码。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蒋、汪、日、德间谍在重庆的活动情况。)1938年9月,亚德利应重庆国民党政府聘请来华。  相似文献   

15.
<正>香蕉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但你真的了解它吗?香蕉,又名甘蕉,是一种多年生大型草本开花植物。一般认为,香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以及中国南部。中国古代典籍常常将香蕉、芭蕉和甘蕉混用。关于香蕉食用的详细记载可见于《齐民要术》第十卷,《广志》曰:“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饱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有食用蕉,但食用口感似乎与人们平常吃的香蕉相去甚远,并且是有种子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三、浑天说浑天说,也经过了古代很多人的探索与传承。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曾提及:“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环,即圆)有天球的意思。西汉末年的天文学家杨雄,在解说《天问》时,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记载。他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此处涉及三个人:落下闳(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构建了“浑天说”,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2月7日午夜1点30分刚过,位于华盛顿奉布里奇岛的海军情报拦截站截获了由东京发往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份情报。该情报用“紫码”书写。这是日本外交密码中最机密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当时,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因此,破解这份密码情报就显得十分迫切。这是过去18个小时中所传送的一系列情报中的最后一份。它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消息之一。 他们破译了电文,比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的第一批炸弹早了5个小时 密码局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破解一组日本外交密码。这并不容易。除了日语本身的复杂性,日方还使用了从1919年到1920年春之间所使用的近12种不同的代码。1921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描述《通典》第148卷载《司马法》的片断里提到的古代阵形。关于《孙子兵 法》提到的古代“奇/正”问题的文献存留的不多,《司马法》是其中的一部。 研读古代战略著作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许多专用词汇都同技术装备和组织有关,当时可能是以“行话”的方式来使用的,现在早已无人了解其意义,因为它们同古代战争关系密切,而古代战争已经逐渐被人丢开。  相似文献   

19.
夏凌 《军事历史》2004,(5):11-13
黥兵制,即在兵士脸手刺字以区别于平民并明确其指挥建制的一种兵役制度,始于唐末五代,盛于北宋,终于南宋被元灭亡之际,前后延续300余年,成为中国古代兵役史上的一种奇特景象。遗憾的是,五代史、宋史对这一制度记载甚略,后代史家出于为统治者讳等原因,也对此研究甚少。本文结合大量史料,对黥兵制产生的时间、原因及推行情况作一较为详尽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李宁 《政工学刊》2013,(5):76-76
作家梁晓声目前在谈到中国现状时,说:“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中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和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还有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只有三个中国叠加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