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形势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国际社会在关于不扩散核武器、禁止核试验、加强核安全等方面达成了许多条约和协议,在控制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促进地区和国际形势稳定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另一方面,美俄在核裁军谈判问题上的主要分歧、主要核大国继续核武器现代化进程、地区核扩散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预示着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形势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国防》1999,(10)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东方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把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中国不仅一直将自身核军备维持在十分有限的水平上,并公开声明不对无核区、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从不参加核军备竞赛,而且积极支持和参与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努力,推动核裁军进程,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几十年来,中国以积极、务实、合理的主张,推动了国际核军  相似文献   

3.
军事零讯     
《环球军事》2005,(18):62-63
中国发表《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安全和军控形势的看法,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的基本政策主张,参与和推进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的努力,致力于国家和区域裁军的举措,积极参加国际防扩散努力以及加强国内防扩散出口管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利 《环球军事》2008,(24):11-13
2007年以来,无核世界又被重新提及。2008年,这一主张成为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大。无核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理想?当前国际军控与载军形势如何?实现无核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围绕着上述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滕建群博士。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正确的战争与和平观:科学判断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一贯立场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国面临的各种战争威胁,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性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和平与冲突问题。从1969年开始.它每年对外发布年鉴,就前一年全球的重大武装冲突、多边和平行动、各国军费支出、军火生产与销售、核武器与生化武器状况及其控制、常规武器控制等问题做出评估。《SIPRI年鉴2009: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是其第40版,于2009年6月发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战略核武器处于既削减又发展的阶段。冷战结束后,美、俄、英、法等核国家相继调整了核政策,不同程度地削减了核力量,暂停了核试验。但几个核国家都继续主张保持一支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遏制新形势下的战争。此外,日本和印度已具备研制核武器的能力,并储备了大量核材料,可以说,它们已跨在了核“门槛”上。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际裁军领域出现了一个重要事态:俄罗斯杜马分别在4月14日和4月22日相继批准了两个重要的军控条约:《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START-Ⅱ条约系1993年1月3日由苏、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双边军控条约。该条约规定,至2003年苏联和美国分别将各自的战略核武器削减至3000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 ,为了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邓小平主张裁减军队员额 ,并在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裁军思想。邓小平的裁军思想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有 :裁减机关、充实基层 ;以裁减干部为主 ,逐步实现军队年轻化 ;裁减陆军 ,加强海、空军等技术军兵种的建设 ;大力裁减非战斗人员 ,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日本右翼势力曾主导过一些暗杀和叛乱活动。1930年4月,日本签署了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但遭到右翼反对,11月刺客枪杀了首相滨口雄幸。战后右翼的政治暗杀行为并没有终止,包括一直以来的修宪主张,都是右翼在上窜下跳。右翼势力如此猖厥,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11.
民兵文摘     
新华社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告的方式,详细、系统、全面地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以及对在两岸关系、国防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若干问题的态度主张 。全文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俄罗斯、美国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型攻击武器措施》强制执行以来,两国力主核武器控制和裁减军队,重新定义其战略关系,并按计划采取安全检测、数据交换、互相通告等措施,以及执行条约要求的合作性观察和审核管理举措。然而,尽管双方都主张进一步削减各自的核武器,扩大双边工作范畴,就战术核武器、核弹头等其它战  相似文献   

13.
在核时代层出不穷的核战略理论中,毛泽东核战略思想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毛泽东对核领域一切问题的思考都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有着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着眼"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核武器,着眼"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核战争,着眼国家安全坚决发展中国的核力量,着眼世界和平庄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着眼人类未来主张全面彻底核裁军。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国防部讨论武装力量现代化问题的会议上宣布,俄武装力量的削减过程基本结束,开始从改革阶段转向逐步发展阶段。自1992年建军以来,俄军先后进行了3轮裁军。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俄军共3次裁减了近200万人,武装力  相似文献   

15.
潜基战略导弹的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安危,因此各国都予以极大的关注。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趋于缓和。1991年7月,美国和前苏联结束了历经22年的战略武器谈判,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独联体大量退役战略核武器,展开了“裁军竞赛”,使人感到随着冷战的结束,似乎核大战的危险已不存在。迄今,美国已退役31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占该类艇建造总数的57.4%,独联体已退役3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占建造总数的35.5%。事实上,美国、独联体的核裁军只是把那些过剩的和过时的核武器裁减下来,与此同时却在积极发展威力更大、更精确、更可  相似文献   

16.
核武器是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石,其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核力量作战运用的成效.分析了影响导弹核武器配置的因素,将导弹核武器划分为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构建了导弹核武器最佳配置的灰色规划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灰色规划原理构建的最佳配置模型在解的稳定性、模型的适应性上要优于同类线性规划模型.核武器最佳配置问题一直是核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导弹武器的订购、存贮、阵地配置及作战运用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寒丁 《当代海军》2001,(6):28-29
世纪初,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争执了半个多世纪的克什米尔问题,依然没有出现解决的迹象,小规模的交火持续不断。对克什米尔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印度军方人士认为,在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若没有空军的配合和海军在阿拉伯海对巴基斯坦的牵制,光靠陆军取胜是不可能的。当然,巴基斯坦也不愿眼看着印度通过海上对其加以牵制,而最终取得克什米尔冲突的全胜。于是,两国间因长期冲突所引发的军备竞争,渐渐地出现从陆上转向海洋,从核武器转向海上攻击性武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核战,是指主要杀伤兵器是核武器的战争。虽然核战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一次,并且发生在局部地区,然而给人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高楼大厦,倾刻夷为平地;草木庄稼,化为灰烬;人员动物,残遭杀害;空气水土,严重污染,后患无穷。全面核战,将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被卷入战争轨道,并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场毁灭性破坏性最大的战争。在高技术战争中,核武器可能在暂短的几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处,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类文明和文化宝藏将变成废墟。所以,核战不得人心,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也不断更新,侵略者仍然企图通过核战或者利用核武器进行威慑,达到政治目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宣布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核武器。因此,高技术条件下的核威慑和核战,仍然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制止核战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20):42-44
冷战结束之后,非战略核武器一直为大众所忽略。如今,随着美俄就削减非战略核武器数量和增加非战略核武器透明度展开谈判,非战略核武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目前也在研制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定义不相符的核武器。美国核武专家汉斯·M·克里斯滕森及罗伯特·S·诺里斯习前对美俄非战略核武器的现状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裁军的成本包括转轨成本、机会成本,实现裁军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途径是裁军时机选择、成本分担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