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创造并坚持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野战军、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它大体经历了雏形时期、形成时期和完善发展时期。一、人民军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雏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在长期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陈增运  张鸿瑞 《国防》2013,(2):43-45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组成部分,着眼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既是贯彻落实“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军委立足“打赢”,提出“科技强军”、“科技兴训”的要求。那么,作为“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民兵如何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和打赢未来战争呢?笔者认为,提高起点,走出“过去”,着眼“未来”,在民兵编组、训练和管理上注重“科学”。  相似文献   

5.
徐俭  祝润安 《国防》2004,(11):37-37
民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以下“三个关系”。一、民兵数量与民兵质量建设的关系民兵建设,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合理足够的数量是质量建设的前提。而到底多大的数量为“合理足够”,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必须联系时代条件、战争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国家武装力量体制等多种因素来回答。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奉行的是人民战争思想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实行的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因此,在处理民兵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首先要坚持普遍民兵制度,严格按照《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的规定落实…  相似文献   

6.
蒋松华 《国防》2004,(2):34-35
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民兵基层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  相似文献   

7.
王贺文 《国防》2003,(3):18-19
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强大国防的一支重要力量。基层是民兵建设的基础,基础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聂卫国 《国防》2004,(4):46-47
民兵是党绝对领导下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民兵建设,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大局,是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兵的战略地位,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都有精辟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建国以后,他又强调:“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民兵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978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人民战争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民兵的地位十分重  相似文献   

10.
这一课,集中讲一讲我国民兵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一 中国民兵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 (一)战略地位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不动摇,决定了民兵的战略地位。1978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同年7月17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詹金森爵士时指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已经证明,“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既是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而言,确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而扎扎实实地把功夫下在基层,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动员能力、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又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广泛运用高技术进行军事训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中央军委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军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蓝图,确立了科技强军、科技兴训的发展战略。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兵预备役部队,也必须贯彻这一战略决策,坚决走科技练兵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三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民兵工作,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民兵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华北民兵》2005,(2):35-35
学习贯栅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三结合”武装力量之一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建设高素质的民兵干部队伍,是实现我国改革、开放、稳定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加强民兵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强调,部队建设要抓落实,抓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也要抓落实,抓基层。为什么民兵、预备役工作要强调落实到基层?这是因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适应国际大气候.防御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客观要求。变幻不定的国际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加强综合国力。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真正成为解  相似文献   

16.
高云 《环球军事》2006,(18):42-44
8月26日,正在俄远东地区视察工作的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俄武装力量已计划建立西部、东部和南部3个地区司令部,以便有效地指挥武装力量各军兵种。众所周知,俄军军区是“基本的军事行政单位”和“地区性诸军种合成战役战略军团”。军区体制的改变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俄军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愿意担着风险来实施这一改革举措呢?组建地区司令部首先,从未来军事体制的发展趋势来讲,俄军此次组建地区司令部是联合作战的需要。目前,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编为六大军区和四大舰队。各个军区在编制、司令部构成、武器装备、后勤和后备…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科技兴训、科技强军,是我军根据新时代发展所作出的一项战略选择。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未来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必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后备兵员队伍,提高快速动员和支前遂行任务能力。当前,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科技大练兵必须树立“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18.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19.
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外抵御侵略,对内发展生产的双重职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真正实现民兵预备役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率领民兵、预备役队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大局,是省军区、军分区以及县(市)人武部、预备役团需要着力研究并不断探索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意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是我们民兵预备役工作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的依据。因此,只有加强  相似文献   

20.
民兵预备役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双重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农村民兵工作改革,是武装系统必须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要深入抓好农村民兵工作改革,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按照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除了要做好加强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经费筹措办法、完善管理体制等各项工作外,还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努力形成编兵、练兵、用兵“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