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军队纵横驰骋凯歌高奏,就是因为一面面军旗向着印有镰刀锤头的旗帜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相似文献   

2.
赵德田 《政工学刊》2008,(12):39-39
弘扬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官兵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树立牢固的战斗意识。受长期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官兵生死、荣辱、得失等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国家意识、职能意识、奉献意识有所淡化。对此,我们要善于把奥运健儿赛场上折射出的爱国之魂、报国之责、效国之荣,作为新形势下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弘扬牺牲奉献精神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王维  李根福 《国防》2016,(10):22-27
我国在继承和遵循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战争价值观、谋求发展、追求和平的同时,必须正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特殊的重要作用,确立辩证求实的战争指导观,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战争指导的目的在于驾驭战争,驾驭战争的根本在于强军兴军,军队之强植根于信仰,军队之兴来源于武德.军队来自于人民源自社会.民众有忧国爱国之心,军人才能固强忠诚卫国之志;社会有崇尚英雄之风,军队才能凝聚尚武精武之魂.民众强心,民族强志,是为强国强军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主席关于“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重要指示,从我军的军魂、宗旨和根本职能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和胜利之基,明确提出了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建设方向,是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5.
85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诞生了堪称建党建军纲领的决议,结合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定了型。决议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不仅为历史形势和任务所需,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之根、不断增强战斗力之魂。  相似文献   

6.
马坤 《军事历史研究》2008,1(1):125-130
科学确立人民军队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是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种必要的、基础性的理论探索。本文从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统一等角度,阐释了军队与和谐文化建设之间相互融合贯通的辨证关系。源远流长的武德文化传统从历史传承性、政治原则性和道德整合性三个维度,彰显出历久弥新的和谐价值。新形势下,人民军队要走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前列,就需要在高扬主旋律、和谐内部环境、促进军地和谐等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热爱人民是人民军队最高的行为准则,是革命军人理所当然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热爱人民的价值观,必须情系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最高准则;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必须弘扬奉献精神,把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奉献一切作为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三个绝对",深刻阐明了强军之魂的本质内涵和要求,为加强军魂教育、确保官兵坚决听党指挥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李萌 《政工学刊》2008,(11):63-64
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高地,当《我的长征》这部精神大餐呈现在眼前时,我找到了。英雄的雄魂印证军魂的忠贞本色。英雄不问出处。党缔造了人民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曾经势小力单,官兵大都是泥腿子出身,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夯实思想基础是根本,落实根本制度是保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弘扬优良作风是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和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为强军打赢引领正确政治方向,稳固实践根基,促进战斗力提升,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是新时代实现强军打赢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要求人民军队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永远听党的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我军的军魂。要筑牢军魂,就必须抓好理论武装,把党的旗帜高高地举起来;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精神支柱牢牢地立起来;就必须抵制错误思潮,把思想防线坚固地筑起来。  相似文献   

13.
总政治部颁发实行的《军人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军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为祖国、为人民甘愿牺牲奉献的爱国奉献精神体现了革命军人道德风范的重要特征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拥军优属,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军队、烈属、军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爱护和关怀。搞好拥军优属工作,有助于形成爱国拥军尚武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企业民兵干部应带领民兵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军人武德精神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精神动力。建设“打得赢”的武德精神要继承我国军人武德的优良传统 ;要更新武德观念 ,高扬适应知识军事要求的学习精神 ;要下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武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尊干爱兵是人民军队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武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区别于其它一切军队的显著标志。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良好的官兵关系著称于世。无论是在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的建设环境中,每一次胜利与挫折,都凝结着战友间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尊干爱兵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有着鲜明的我军特色,是处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军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转民》2011,(10):78-79
军队干部转业,改变的是行业,不变的是军魂。广大军转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模范践行"三个代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不愧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不愧为人民的功臣,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为弘扬广大优秀军转干部的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18.
习主席“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要指示,是党中央对军队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政治要求,揭示了我军80多年来建军治军的基本规律,概括了强军之魂、强军之基、强军之要的深刻内涵,给我们实现强军梦、强国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武德人格--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军事历史研究》2003,1(3):144-152
本文认为关于武德人格的研究是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武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军人武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始终是其重要内容.本文疏理和揭示了在武德文化演进过程中三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古代武德文化、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武德人格的地位、作用、标准、构成、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这首歌被他唱得如此荡气回肠,因为他是用生命和鲜血来歌唱的。1996年8月,在巍巍太行山下一位共和国的战士,用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