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2.
国际     
《兵团建设》2007,(9):40-40
3日,因发表“美国向长崎投放原子弹是无奈之举”的言论,日本防卫省挂牌的首任防卫大臣久间章生辞职。  相似文献   

3.
有关苏联窃取美国原子弹的秘密,多年来一直扑朔迷离。前不久,根据有关解密的资料,苏联间谍如何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的经过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4.
张开善 《军事史林》2007,(11):19-29
1945年6月美国首次研制出三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多沙漠地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次爆炸试验获得成功,释放出近2万吨梯恩梯当量。揭示出原子核能的奥秘,从理论到实验证实了原子弹有着巨大威力,人类从此认识到这种毁灭性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何鸣 《军事史林》2008,(2):50-56
1945年,原子弹研制成功以后,它的超强威力半个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得到了令人骇然的验证。美国一些权威人士认为掌握这种复杂的核裂变技术,可以使美国的核垄断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枕无忧地保持下去,其他强国在这一领域尚难望其项背。在这种认识下,对于再花巨资搞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超级炸弹的主张,便被视为是不必要的浪费了。  相似文献   

6.
博林 《军事史林》2004,(1):48-49
1.使用核武器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 一般人认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尤其是美国人有这种观点.但是有些美国将领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表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掷原子弹没有必要,美国不应该用原子弹来吓唬世界舆论.使用原子弹不必要,其杀伤力太大.  相似文献   

7.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9,(17):36-38
1945年,美国为夺取对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爆炸当量分别为1.4万和2万吨梯恩梯。按二战时的武器标准,一颗2万吨级梯恩梯的原子弹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400万门76.2毫米火炮同时发射。尔后,1950年1月,美国又批准了发展热核武器的计划。热核武器一氢弹是以百万吨为单位的,一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威力,则相当于2亿门野战炮,  相似文献   

8.
最早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中国核决策的动因;美国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态度与策略选择。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苏联对华核援助及其撤援;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经验与意义。研究的不足: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研究过于僵化。其原因主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0.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24):26-27
美国有一句俗语,“上帝创造了人,塞缪尔·柯尔特使他们平等。”大意是说塞缪尔·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让穷人和富人站在了同一条线上。核武器,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柯尔特。屈指算来,距离苏联试验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有60年历史了'那么苏联是如何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与美国平起平坐的?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2013,苏联启动了原子弹计划,由贝利亚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首枚原子弹的研制。特别委员会一方面加紧原子弹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苏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先后完成了核试验场选址、试验场建设、原子弹研制和组装以及试验用各种设施准备等工作。1949年8月2913,苏联首枚原子弹PTC——1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14.
这里曾经是原子弹、氢弹诞生之地,中国共进行46次核试验,前16次是孕育在她的怀抱里。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美苏两国在氢弹的研制领域便展开了竞争。从美国方面来看,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其思想产生松懈,再加上其核物理学家的内部分歧以及对苏联科学界能力估计的严重不足,一度使得泰勒的"超级"热核弹即氢弹研究陷入停滞;而苏联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氢弹研究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苏联科学家具有高超智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使得泰勒的"超级"设计重新得到重视,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而苏联萨哈罗夫提出的氢弹"分层"结构设想,使氢弹的研究于1953年8月12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美苏两国氢弹研制的历史对两国关系及其战略力量的平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起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而对于美军曾经研制的一些战术核武器,如核火炮、核地雷等等可能就不清楚了。事实上,在核战争的威胁下,上个世纪出现了一些近似于变态的战术核武器。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披上了核外衣的“战争之神”——核火炮。  相似文献   

17.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18.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弹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弹试验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19.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2):92-96
31、在人们相互拥抱、弹冠相庆的时候,他却悄悄地退出人群,衣带不解,躺在床上睡熟了“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主席及时地就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作出这个指示,有两个依据:一是国际局势。20世纪50年代,氢弹在美国、前苏联、英国几个大国都已经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尖端国防科技就不能落人之后;二是中国国防高科技的基础。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毛泽东主席的民族自信心。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家既然能够把原子弹搞响,他们同样…  相似文献   

20.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五角大楼和白宫决策者们在50多年时间里居然严重低估了核弹的真正威胁!自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诞生、广岛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袭击之日起,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和白宫的政治家们关心的只是原子弹和其他核武器的爆炸杀伤力,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核武器爆炸一刹那产生的致命大火的杀伤力。实际上,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大火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远比爆炸本身产生的威力大得多,然而,这一威力却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