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2.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9,(17):36-38
1945年,美国为夺取对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爆炸当量分别为1.4万和2万吨梯恩梯。按二战时的武器标准,一颗2万吨级梯恩梯的原子弹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400万门76.2毫米火炮同时发射。尔后,1950年1月,美国又批准了发展热核武器的计划。热核武器一氢弹是以百万吨为单位的,一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威力,则相当于2亿门野战炮,  相似文献   

3.
一颗1亿吨当量的氢弹被引爆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知道,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瞬间就把广岛夷为平地,这颗原子弹的当量仅为1万多吨TNT,也就是说,它是这1亿吨当量的氢弹威力的万分之一。假如这样的一颗氢弹在莫斯科上空爆炸,莫斯科市将立即从地球上消失,距莫斯科方圆 700公里内的所有城市也将会毁于一旦;假如把这颗氢弹投在美国的纽约,纽约市内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倾刻便会化为灰烬,像费城这样距纽约7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也将无一能幸免于难。无疑,这样的一颗氢弹对于人类来说是有史以来最具危险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张开善 《军事史林》2007,(11):19-29
1945年6月美国首次研制出三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多沙漠地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次爆炸试验获得成功,释放出近2万吨梯恩梯当量。揭示出原子核能的奥秘,从理论到实验证实了原子弹有着巨大威力,人类从此认识到这种毁灭性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当量22万吨的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拥有核武器,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核国家,中国政府于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即  相似文献   

6.
氢弹与海水     
马志杰 《环球军事》2009,(21):55-55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进行了代号为“迈克”的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其装置以液态氘作热核装料。该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梯恩梯炸药,是投在日本广岛那颗20000吨级原子弹的500倍,其体积比载重汽车还大,全重大约65吨。那么,制造氢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又在哪里寻找呢?一时成为各国新闻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8.
卢宇 《军事史林》2007,(8):41-49
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当试验现场的科学家们在威力大得惊人的首颗原子弹爆炸面前惊喜、恐惧、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时候,保持着职业军人特有镇静的美国原子弹研制工程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对他的副手法雷尔将军点点头说道:战争这回该结束了。只要一两个这样的家伙,日本就会完蛋!  相似文献   

9.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五角大楼和白宫决策者们在50多年时间里居然严重低估了核弹的真正威胁!自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诞生、广岛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袭击之日起,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和白宫的政治家们关心的只是原子弹和其他核武器的爆炸杀伤力,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核武器爆炸一刹那产生的致命大火的杀伤力。实际上,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大火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远比爆炸本身产生的威力大得多,然而,这一威力却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10.
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炮弹把纳粹德国的“千年帝国”毁成一片瓦砾时,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从而结束了欧洲战争。于是盟军转过身全力贯注于太平洋战争。盟军在可能征服日本列岛之前将有一场可怕的流血战争。盟军从波茨坦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投降,要不,立即遭到彻底的毁灭。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盟国的科学家已经能驾驭原子弹。这一最后通牒没有受到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视,于是战争中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了。尽管第一颗原子弹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但日本军国主义仍然在投降与否问题上争论不休。第二颗原子弹成为促使日本作出无条件投降决定的重要因素。 8月6日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毁灭性打击57周年,此事件虽早已被人们熟知,然而所有的秘密以及一切秘而不宣的内情不可能都公之于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有可能向人们解密这一事件前后的细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者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何鸣 《军事史林》2008,(2):50-56
1945年,原子弹研制成功以后,它的超强威力半个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得到了令人骇然的验证。美国一些权威人士认为掌握这种复杂的核裂变技术,可以使美国的核垄断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枕无忧地保持下去,其他强国在这一领域尚难望其项背。在这种认识下,对于再花巨资搞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超级炸弹的主张,便被视为是不必要的浪费了。  相似文献   

12.
基本平衡     
二次大战末,对两个非军事目标——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战争。当时每颗原子弹的当量约为二万吨。广岛总人口为二十五万六千人,六万八千人死亡,七万六千人受伤。长崎总人口为十七万三千八百人,三万八千人死亡,二万一千人受伤。 在西欧没有投原子弹。但是包括失踪的人在内,苏联损失一千三百六十万人。德国、奥地利大约损失八百五十万日耳曼人。日本伤亡一百二十万。法国则为三十四万人。意大利三十三万人。英国三十二万六千人。波兰三十二万人。捷克斯洛伐克四十一万人。而美国则伤亡了二十五万九千人。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类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顷刻间,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废墟。这一天人类不仅第一次看到了原子弹的能量和威力,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原子弹的恐怖和可怕——摧毁世界是那么的容易。“ojweh!”(我很痛心!)这是爱因斯坦,这位有人称为“原子弹的祖父”的天才物理学家在得到这一消息时的唯一反应。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恐怕谁都难以描述清楚。不管怎样,历史永远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了。一个神圣的物理学定律E=mc2在原子弹爆炸一年之后,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什么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而不是东京?美国《行列》杂志不久前披露了端倪。杜鲁门总统无论对东京还是对日本其它大城市均无什么怜悯之情。杜鲁门的国家军事顾问团临时筹委会的目标委员会不选择东京为其原子弹使用计划中的第一投放目标,主要因为早在1945年夏季,东京城已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原子时代的到来。然而在原子弹投掷前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秘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掀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刘庭华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第一次投掷了原子弹。这时加快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及战后至今,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这一人类史上仍属第一次的军事行动,还存在着争...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19.
二战末期,一艘载有560公斤核材料的德国潜艇向美国投降。不久,美国便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此前,美国原子弹研制者手中所掌握的核材料并不充足,美国投向日本的原子弹里是否填装  相似文献   

20.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1):94-96
第九章大漠高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30、看到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会心的笑了,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流贯全身,思维也迅速地集中到《空中核爆炸方案》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响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路透社报道:“中国今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闯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美联社报道:共产党中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一事,竟会因发生在赫鲁晓夫倒台的同时而增加影响。华盛顿的反应更强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休假,当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后,如坐针毡,立即取消休假,返回白宫。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则普遍是一片欢呼声:“中国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