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情动态     
日本H-2A运载火箭于2002年12月14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31分从鹿儿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4颗卫星送入800多千米高的极地轨道。这是自2002年9月H-2A火箭发射成功之后,第二次获得成功。 H-2A火箭升空约16分钟后,“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与火箭成功分离;约30分钟后,另外3颗小型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ADEOS-2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用于接替1996年8月发射、运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11日,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发射,火箭起飞96秒后,主级发动机Vulcain-2的冷却循环系统出现故障,飞行186秒后,火箭飞行控制受到严重干扰,火箭偏离预定轨道,456秒后,火箭自毁爆炸。火箭运载的总价值为6.34亿美元的两颗卫星落入大西洋。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Vulcain-2主级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的泄漏导致了这次事故。  相似文献   

3.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0,(20):12-14
2010年9月11日20时17分,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将自主研发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向导号”送人太空,28分钟27秒后星箭分离成功,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展开。如果向导号”卫星运行一切正常,日本将连续发射另外两颗“准天顶”卫星,构建起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11日,日本南部的种子岛(Tanegashima)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IGS——Information Gath- ering Satellite)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 F6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RSC)公司管理的第4次发射。2006年9月~10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火箭太空公司还将利用M-5 F7运载火箭,从日本鹿尔岛县内之浦(Uchinoura)航天中心发射“太阳-B”(Solar-B)探测器。  相似文献   

5.
继2011年9月23同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第4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光学-4之后,2011年12月12日,日本又用H2A火箭把第3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雷达-3送人太空。光学-4是日本第2颗第二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比第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高,为0.6米,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1卫星。  相似文献   

6.
防务快讯     
2007年2月24日下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 H-2A 火箭将"雷达2号"情报搜集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日本发射的第4枚侦察卫星。日本从上世纪末就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以组成全球情报侦察系统,其中2颗为光学照相卫星,另2颗为雷达成像卫星组成。目前日本已将"光学1号"、"光学2号"及"雷达1号"发射升空。"雷达2号"将和已有的3颗侦察卫星组成计划中的4星体系。报道称,光学卫星搭载了高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航天研究院的序列中,有一个老资格的新兵,它就是1999年8月挂牌的、地处内蒙古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 三十五年来,六院入研制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长征一号末级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推上了预定轨道:卫星制动发动机门次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返回成功率 100%:两级固体导弹发动机,为我国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参军”入伍,在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EPKM固体火箭上面级,两次参与发射外星,为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8.
朱伟 《国防科技》2006,(11):51-53
据法新社9月11日报道,9月11日下午1时35分,日本在其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H-2A”10号火箭,将1颗光学间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这是日本自2003年卫星发射失败以来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日本成功发射的第三颗间谍卫星。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日本积极向太空进发,其构建全球间谍卫星网的步伐越来越快。第三颗间谍卫星的成功发射就是日本加紧构建间谍卫星网的又一具体行动。“准天顶”即将“封顶”据报道,日本此次发射的是一颗光学间谍卫星,造价为290亿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装载有高性能望远镜和类似于数码相机的高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有关机构称,新发射的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和其他3颗已经在轨的卫星构成一套完整系统。该系统每天将至少可以对地球所有地点完成一次侦察。2月24日,随着最后一颗雷达卫星搭载H-2A火箭升空,日本苦心经营近9年的首套覆盖全球的情报搜集卫星系统初具规模。分析人士认为,日本试图通过构筑这一系统而谋求太空军事化、政策合法化的动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0.
查理 《国防科技》2004,(7):25-28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推进剂密度大,推进剂可以储存在燃烧室中常备待用和操纵方便可靠等优点。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冲小(250~300秒),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因而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不利于载人飞行,主要用作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助推发动机。一、发展概况固体火箭起源于中国,宋初已出现以黑火药为能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最早是1161年宋金之战中的“霹雳炮”。元、明两代出现了火箭束和两级火箭雏型,例如“火龙出…  相似文献   

11.
日本     
《国防科技》2003,(2):84-84
1月08日千龙军事网 据日本政府官员消息,将于2003年2月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的侦察卫星将很可能次于美国商业卫星的质量。该侦察卫星的图片拍摄能力将次于美国的商业卫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伊克诺斯”卫星,其主要原因是卫星拍摄地面目标时调焦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1970年,美国进行导弹发射试验时,由于操作人员把一个螺母少拧了半圈,导致发射失败。1980年5月,"阿里亚娜"火箭试飞时,由于操作人员不慎将一个商标碰落,堵塞了燃烧室喷嘴,导致发射失败。1990年2月,"阿里亚娜"火箭爆炸,也是由于工作人员离开时,不慎将一块小小的擦拭布留在发动机的水循环系统中,造成管道堵塞而酿成灾祸。  相似文献   

13.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2003年1月报道,在墨西哥湾验证试验中,“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SSBN728)成功地发射了两枚“战斧”导弹。此次成功发射验证了将SSBN改装成SSGN实现利用潜艇的导弹管发射常规武器的关键要素。第一枚于1月14日发射,是装有测量仪表的“战斧”BlockⅢ导弹,导弹采用MK106火箭发动机,获得目前正在开发的“战术战斧”导弹推进能线图。该枚导弹没有装引信,从潜艇的导弹管垂直发射出去,随后转为巡航飞行阶段,利用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预定的飞行使命,最后就地回收。第二枚于1月16日发射,跟第一枚导弹…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关于星球大战的每一项设想都以苏联的核攻击为出发点。苏联弹头从西伯利亚发射井射出,到达美国北达科他州义勇兵导弹发射井的上空或白宫上空爆炸,飞行时间大约为三十分钟。这段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助推阶段。例如 SS—18导弹,火箭发动机将其推起,通过大气层,进入太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997年8月20日,我国目前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地将亚洲目前最大功率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送上太空。这是自1996年7月发射香港亚太一号A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圆满地完成发射外星的使命。当日凌晨1时50分,长三乙火箭托举着马部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捆绑着四枚助推火箭的“长三乙”,喷出的巨大火焰,在夜空中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柱。25分钟后,星箭分离,“马部海”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44771公里,倾角为24.6度的超地球同步转…  相似文献   

17.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8):25-30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的简称,属于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由输送系统送到发动机泵前,经泵加压后进入发动机推力室进行燃烧穴双组元推进剂雪或分解穴单组元推进剂雪,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变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推力室喷管膨胀,将热能变为动能,以高速方式从喷管内向外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为火箭飞行提供所需的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比冲高(250~500秒),推力范围大(单台推力在1克力~700吨力)、能反复起动、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时间较长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航天器发射、姿…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运用于作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1944年4月25、26日,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缅边界上,盟军用YR-4直升机成功地执行了丛林救援任务。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利用H-19直升机安装火箭发射器进行过对地攻击能力的试验;苏伊士运河冲突期间,英、法军用直升机进行机降突袭,直接增  相似文献   

19.
防务     
正SpaceX第三次成功海上回收猎鹰9号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昨日在大西洋上的无人船上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这是SpaceX连续第三次成功在海上回收一级火箭,总体第四次成功回收火箭。在猎鹰9号第二级将通信卫星THAICOM-8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几分钟后,一级火箭成功实现海上着陆。GTO是卫星运行经常使用的高椭圆轨道,距离地面约3.2万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充分发挥近40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优势,历时3年多时间,自筹资金,自行研制开发了天鹰3号、4号单级空间探测火箭,为我国进行微重力实验和气象探测提供理想的运载工具做出了新贡献。 2000年10月20日,四院研制的天鹰3号微重力实验火箭在酒泉基地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总长6米,起飞质量1100公斤,有效载荷质量5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220公里,能提供10~(-4)g的微重力试验条件。具有GPS定点降落个回收功能。它的首飞成功,填补了航天领域的空白。由于使用固体动力装置,它具有发射便捷、经济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