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数字地球”在军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字地球的概念与理解 “数字地球”的概念是美国原副总统阿尔·戈尔于1998年初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OGC(Open GIS Consortium)会议上作的一个题为“数字地球:对21世纪人类星球的认识”的讲演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放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 目前对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理解千差万别,其定义也就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戈尔的定义外,美国“数字地球”跨部门工作小组的  相似文献   

2.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其根本目的是为其实现“全球到达”、“全球存在”、“全球作战”的全球霸权服务。为早日实现这一目的,美国积极推动和倡导实施“数字地球”计划。200HD年2月,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在太空执行了“雷达地形测绘使命”,完成了地球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地球上的各类用户确定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信息。在诸多卫星定位系统中,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盟的“伽利略”曾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且尤以美国的GPS名气虽大,它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就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中的无线电导航台,由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的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地球上的各类用户确定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信息。高精度的定位导航能力十分重要,它们使得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一是可提升C4ISR系统性能;二是可提高导航(制导)精度;三是可实现单兵定位。正因为卫星定位系统对信息化作战指挥、武器性能等的巨大影响,而使其成为现代战争的“定盘星”、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并成为世…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化建设结缘还是1998年初。当时,号称美国历史上最关注环保的副总统戈尔的一篇《数字地球》的演讲,掀开了数字地球的第一页。随后,美国政府出台“数字地球”战略计划。于是,“数字化”便以现代化的又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19日,数字地球(DigitalGlobe)公司公布了由全球分辨率最高的“快鸟”商业成像卫星拍摄的一组照片,其中包括南极洲、曼谷、华盛顿等。这些照片显示出的丰富细节超过目前所有的商业成像卫星。“快鸟”卫星由贝尔航天技术公司制造,2001年10月18日由“德尔塔-2”运载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运行在在高度450千米、倾角98°的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最高分辨率达到0.61米,是目前在轨商业遥感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已尘埃落定。这场一边倒的战争,除向世界展示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现代战争作战样式以外,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新的战争理念———新闻战。新闻战在现代战争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媒体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阵地。作用世界上任何战争都是“硬杀伤”———物质上的摧毁,“软杀伤”———心理上的征服,两种手段交替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局部战争都必将受到全世界关注。用有利于己方的信息占领媒体,满足全世界对战场信息的知情权,是赢得战争道义、征服敌人意志的必要手段。(一)…  相似文献   

8.
镜头里外的“思想”一个很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虽然他没有在什么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过任何一张照片,但从他的身上能体现出一种“思想”的光芒。在这光芒中,我们收获到一些属于“80一代”军校生特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模型群切换算法(MGS)的通用的变结构多模型(VSMM)估计器.它假设整个模型集合可以用一定数目的模型群来覆盖,每个模型群代表相互间紧密联系的一族系统行为方式或结构,在任何给定时刻,由一个硬决策来决定具体运行的模型群。它是第一种可普遍应用于一大类具有混合(连续或离散)不确定性问题的VSMM估计器。同时,它很容易实现。通过一个简单的失效检测和识别的例子显示当具有与固定结构的交互多模型(FSIMM)估计器相同的性能时,MGS算法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正>"嗡嗡嗡,叮叮叮……"机器的轰鸣声回响在厂房内,一件件崭新的直升机零部件从机床上鱼贯而出。生产线上,一个个娇小的身影忙碌地穿梭于各个操作岗位上,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机床旁边看板上的数字,认真地记录下数据的变化,细致地检查在制品信息是否完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把“闪击战”与“战略突袭”看作一回事,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从字面上看,“闪击战”一词来源于德文“BLitzkrieg”,其英文对应词是“LightningWar”,二者的完整译名均为“闪电式的战争”。而“战略突袭”一词在英文中是“Strategic Sur-prise Attack”,其完整译名是“战略上的突然袭击”。两相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闪击战”指的是一场战争(War),而“战略突袭”则是指一种攻击样式(Attack)。其次,从词的含义来看,“闪击战”与“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模型群切换算法(MGS)的通用的变结构多模型(VSMM)估计器.它假设整个模型集合可以用一定数目的模型群来覆盖,每个模型群代表相互间紧密联系的一族系统行为方式或结构,在任何给定时刻,由一个硬决策来决定具体运行的模型群.它是第一种可普遍应用于一大类具有混合(连续或离散)不确定性问题的VSMM估计器.同时,它很容易实现.通过一个简单的失效检测和识别的例子显示当具有与固定结构的交互多模型(FSIMM)估计器相同的性能时,MGS算法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3.
计 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 ,我国网民的人数已接近 10 0 0万 ,一些军内人员也纷纷“触网”。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改变上 ,有的单位选择了“网络政工” ,相继建立了一定级别的网站和网页。应该说“网络政工”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信息快 ,一点即通 ;它信息广 ,八面来风 ;它花样多 ,十分抢眼 ;它交流频 ,千变万化。可以说倍受一些政工干部的青睐。但是任何“热”后 ,都必然产生一些相关的矛盾。笔者对“网络政工”进行了一定的冷眼观瞧。一、关于网络信息。政工干部应该学会在网络上获取信息 ,随时下载和积累思…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一个全新且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 Earth在互联网上横空出世。它利用Digital Globe(数字地球,原名地球观测)、Earthsat(地球卫星)公司提供的卫星图片和Bluesky、Sanborn公司提供的航空照片制作的全新电子地图向网民提供服务,可呈现出地球表面的二维和三维实景,打破了传统线划地图的垄断地位,开创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2007,(5):F0002-F0002
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全球高速摧毁武器——X-51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被称为“乘波者”(Wave Rider),它可以在一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一目标,是美国武器库中目前速度最快的全球打击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随机映射的战斗效能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映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斗毁伤模型形式———Lanchester战斗网络模型。模型是由一个阶递减的随机映射序列组成的随机有向二部图,它明确、形式地描述了战争整体行为与局部作用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的结论表明,模型描述的整体作战效能符合Lanchester平方律,其网络拓扑结构是非同质的,出度和入度分布服从指数幂律。应用模型定量对比了“对称”与“非对称”战斗中全局信息因素对战斗系统整体效能的影响。初步讨论了网络模型研究在战争建模理论、实证和计算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彰 《国防科技》2006,(3):66-69
美军参联会在2000年发表的《2020联合构想》中,将“谋求信息优势”的目标改为“谋求决策优势”,相应的手段从“四个任何”改为“五个恰当”,即: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将任何信息送到任何人手中,改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将恰当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交给恰当的接收者,同时要压制敌方谋求同样能力的企图。引起这一转变的根本就在于从网络到网格的转变。网络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就其军事作用来讲,它基本上实现了不同信息系统的互连、互能,能够确保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和使用的时效性,使指挥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准确掌…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否会有新的改观?未来战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式兵器?据悉,外军正在研制一批新概念兵器,透过这些新兵器的研制,可以窥见国外兵器研制中超越传统观念的新视角、新思路。 “超高飞”飞行器:大气层外缘跳跃飞行。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名为“超高飞”的新概念高超音速飞行器。它采用以火箭为基础的组合式循环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能在几小时内到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初前苏联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它能使数量不限的用户不依赖于气象条件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任何一点确定自己的坐标、速度和精确时间,并获得有关的导航信息。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为国防部和国内民用用户研制的,但从1991年已开始向国际民用用户联合组织提供服务。1993年7月23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一项命令,批准该系统为民用用户不限的商业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招揽用户。  相似文献   

20.
赵焕 《军事文摘》2023,(16):50-53
<正>在中国科技馆四层“守护地球家园”展厅的最内侧,有一个“镇馆之宝”——高达2.1米的岩心。岩心柱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到2.3亿年前的地球深处。展厅板块“岩心的奥秘”,就是围绕这根珍贵的岩心实物设计研发的。这段岩心来自哪里?岩心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大地上首次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CCSD-1),即该工程的第一口钻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于2001年8月4日开钻,2005年3月8日完钻,主孔钻探到5158米,是当时亚洲最深的科钻井。科钻一井是中国入地计划的先驱,也是中国在地球内部设立的第一架“望远镜”。凭借它,我们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探索2.3亿年前的板块汇聚和山脉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