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坦克导弹已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是各国重点发展和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为了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坦克作战的需求,建立起以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为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体系,各国都在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其中主要有:美国的“掠夺者”、“长弓-海尔法”、LOSAT 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2.
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未来主战坦克防御能力的极大提高,常规反装甲武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动能穿甲作为一种新概念的反装甲技术,能够有效地杀伤普通反坦克导弹束手无策的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介绍了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国外发展状况,分析了超高速动能反坦克导弹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瞄准线反坦克”(LOSAT)武器系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研制的概念动能导弹(KineticEnergyMis-sile——KEM)系统。该系统于1992年被列为美国陆军I类采办项目(ACATI)。1998年4月,“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作为美国防部批准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3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选中史密斯航宇公司生产“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的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导弹/发射吊舱自动装弹系统使“动能导弹”的装卸工作简化和减少人员需求,在10分钟之内完成再装填。2002年8月,洛克希德·马丁接受了第一份生产合同,用于制造10…  相似文献   

4.
火力转移射击是直瞄反坦克导弹的一种常用射击方式,应用于人在回路制导过程中的瞄准线的连续变化需求;结合对火力转移射击应用时机和直瞄反坦克导弹导引规律的分析,依据反坦克导弹装备的具体战术技术要求,建立了直瞄反坦克导弹火力转移射击模型,并针对火力转移时机选择和转移目标位置确定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该射击课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戈文 《国防科技》2004,(10):4-5
“瞄准线反坦克”(LOSAT)武器系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研制的概念动能导弹(Kinetic Energy Missile——KEM)系统。该系统于1992年被列为美国陆军Ⅰ类采办项目(ACATⅠ)。1998年4月,“瞄准线反坦克”武器系统作为美国防部批准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3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选中史密斯航宇  相似文献   

6.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武器,由一次使用的完整弹和多次使用的指令发射装置所组成,全重约为22.3公斤。它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具有“软发射”能力,可从顶部和正面直接攻击目标,其射程是“龙”反坦克导弹的两倍以上。美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都将装备该导弹,届时将淘汰“龙”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7.
晓东  幼波 《国防科技》2002,(7):83-85
在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俄(前苏联)制“AT-3”导弹击毁了200多辆以色列坦克;而以色列用改制的法国SS-11导弹摧毁埃及、叙利亚坦克300多辆。自此,世界各国对反坦克导弹的战场应用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反坦克导弹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从而拉开了世界各国争相研制、发展反坦克导弹的序幕。近三十年来,反坦克导弹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反装甲目标的利器,被誉为“坦克终结者”。  相似文献   

8.
步兵的天敌是谁?满身披挂、不可一世的坦克装甲车辆首当其冲,而具有“一击必杀”功夫的反坦克导弹则让坦克依然陷于“既生瑜,何生亮”的烦恼之中。在2002珠海航展上,南非肯特龙公司就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雨燕”反坦克导弹。它的威力足以对付世界上现役或即将装备的先进装甲车辆。 跟许多诞生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武器研制项目类似,“雨燕”反坦克导弹也是从一项本来被取消的计划中救活的。1976年,南非国防军以接受“安盟”游击队(UNITA)邀  相似文献   

9.
现代地面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较量将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展开。今天,反坦克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已跃升为反坦克武器的主力。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装备40多种反坦克导弹,还在研制一批新型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约有60%的坦克是由便携、车载和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摧毁的。60~70年代,反坦克武器与坦克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的相继出现,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已相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7,(6):F0003-F0003
“米兰”-ER导弹是欧洲MBDA公司研制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家族中最新一代产品。“米兰-ER”是“米兰”的增程型,全重为12.5千克,长度1200毫米,直径115毫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标准型的“米兰”只有2000米)。  相似文献   

11.
沙漠遇“克星”——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峰 《国防科技》2003,(5):31-32
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3月的一篇报道颇引人注目:伊拉克从乌克兰或叙利亚偷偷购买了大约1000枚俄罗斯制造的“短号”反坦克导弹。随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非尔德也表示,“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从叙利亚运到伊拉克的。一时间,有关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落户伊拉克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据悉,“短号”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12.
南斯拉夫研制了一种新式轻型反坦克导弹,取名为YU-ATGM,其外表酷似欧导公司的“米兰”反坦克导弹。 与“米兰”相比,YU-ATGM较长、较重,直径稍大。它利用四个控制翼面操纵,而不是排气喷管中的拢流片。YU-ATGM发射重量为15公斤,弹长1.14米,弹头重3.5公斤。 YU-ATGM采用半自动指令视线制导方式(Semi-automatic Command-to-line Si-ght guidance),最大射程为2250米,而“米兰”导弹的最大射程是2000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欧洲、美国都在为未来的空地作战,地地作战研制新型“模块化导弹”,主要计划包括英国、法国、瑞典联合实施的欧洲模块化导弹(EMM),美国陆军、海军联合发展的联合通用导弹(JCM),以及美国陆军为未来作战系统研制的间瞄发射系统(NLOS-LS)。  相似文献   

14.
反坦克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当今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与其他反坦克武器相比,反坦克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机动灵活、作战效费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4代,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装备。下面列举出10种最有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在1983年,英国、法国和西德通常都认为目前的反坦克导弹正在走向其有效使用期限的终结。有若干因素影响了这种判定;射程和重量;干扰;以及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即在这方面产生怀疑,例如“米兰”、“旋火”、“霍特”和“陶”这样一些导弹是否能够穿透苏联新一代主战坦克的装甲,还是确实能摧毁新的薄片装甲。1983年3月,西德MBB公司、英国航空空间公司和法国国家航空空间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它要使新一代(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正确地叫做TRIGAT)继续发展。这意味着,欧洲导弹公司动力小组(EMDG)能充当主承包商,它是1980年形成的一个三家公司的合伙。在北约组织的防御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53年世界首款实用型反坦克导弹SS-10问世至今,这种武器已走过了整整70年发展历程,不仅先后发展出四代产品,而且由最初只能反坦克的单一用途,拓展到能“跨界”上打低飞的直升机、下打掩体和工事,在不少局部冲突中甚至显露出明显的“步兵炮”属性。如果细心梳理各型反坦克导弹的技术特点,就不难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定型的各国反坦克导弹,发射后弹尾大多会拖出2根宛如小“辫子”的导线。  相似文献   

17.
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由2辆“勇士”指挥车带领,16辆“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排成4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我军“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第二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  相似文献   

18.
反坦克导弹一问世,很快就成为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迄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美、俄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俄陆军装备的反坦克导弹都以第三代为主,第二代为辅,并已在为发展第四代反坦克导弹作技术上的准备。而英、法、德、日及印度等国家的陆军装备的反坦克导弹,则都以第二代为主,第三代为辅,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和装备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瑞典博福斯公司导弹分部正在研制攻击坦克顶部的新型“比尔”-2(BILL-2)导弹。现在生产的“比尔”-1反坦克导弹已在奥地利和瑞典陆军  相似文献   

20.
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使用配置半自动指挥系统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在夜间和有雾、有雪的低能见度条件下作战能力受限;射程短、射速低;战斗中易受光电干扰;不能有效毁伤坦克的多层装甲或主动防护装甲。因此,世界各国在改进现役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