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初夏的一天,广东梅县市程江区古塘乡梅瑶公路边一幢二层红砖结构的楼房前,停靠着一辆拖拉机。几个壮汉闯开大门,七手八脚地抬衣柜、搬电视机、扛沙发……人人大汗淋漓。户主林福祥双目充血,死人般地站在门前,看债主上门搬东西抵债。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响当当的  相似文献   

2.
"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套房子,等到10月份我们就可以住进新房了。"走过农五师八十八团楼房施工现场的肖忠国与胡志红,看着日渐矗起的新楼房,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
"巴依兰·木塞提去年年底搬新家啦!"听到这个消息,笔者迫不及待地赶去巴依兰·木塞提位于四师六十六团阳光花苑小区内的新楼房参观。"能重见光明、住进楼房,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都变成了现实,以后我要生活得更好,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巴依兰·木塞提感慨地说。巴依兰·木塞提是六十六团二十连职工,今年30岁的她从13岁就患上了眼角  相似文献   

4.
比翼双飞     
新年到了,七师一三○团十六连职工裴朝信、陶燕玲家里格外热闹:有人来看他们新搬的楼房,有人来参观他们新买的小轿车,更多的人来向他们贺喜,同时向他们学习致富的经验。听到有人不停地赞叹他们的日子越  相似文献   

5.
这两天,89岁的阿不力孜老人经常到农五师八十六团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上看看。"党的政策好得很,湖北人民好得很,老汉我也能住上楼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阿不力孜老人笑呵呵地说。该工程是为八十六团四连和五连的近1000户少数民族职工盖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初,粤北韶关翁江某段岸滩上,一群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汉子头也不抬地忙碌着,扛钢梁、搬铁架、打千斤顶,一座钢桥不断向前延伸……这群人.就是广东省翁源县民兵交通保障分队战备架桥队的队员们。  相似文献   

7.
"一栋栋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新修的公路宽敞整洁,街头的地摊也都搬进了自选超市……"近日,河北省承德军分区组织十余名休假刚归队官兵畅谈家乡巨大变化,进行"忆过去看今朝,畅谈家乡变化"活动教育宣讲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娜  程晓桢 《兵团建设》2012,(13):17-18
过去的十年,对于农十三师红星四场的许多职工来说是不寻常的十年。搬进了新楼房,开上了小轿车,用上了新家电,幸福的生活正在敲开越来越多职工家庭的大门。"2009年,我和老伴搬进了场部新盖的楼房,退休工资也加了好几次,现在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收入都有近4000元,家里也添置了许多新的家电。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用不着我们操心,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满足。"7月2日,谈起近十年来生活上的变化,家住农十三师红星四场的童享元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冯玉梅,是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的一名退休职工。2011年,我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购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楼房,年底就和老伴搬了进去。上世纪60年代,我和老伴来到这个团场,当时在连队住的是土打墙房子。后来,连里慢慢建起了砖木房,我和老伴也分了两间。我和老伴都是团场普普通通的职工,不懂任何技术,也没有太高奢望。退休后,我们就想着在老房子里帮子女带孩子、在院子里种菜,根本没有想过  相似文献   

10.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洁净的天然气,出门就是沥青路面,这辈子值了"。不久前,70多岁的王炳怀老人搬进了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新建的龙泉小区保障性楼房里,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住平房,阴暗潮湿。现在住楼房通风好、光线好。我们团场人也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日子真是好啊!"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给团场职工带来了新生活,在大部分职工搬至团部城镇居住的同时,一些困难职工由于暂时不具备进城入住楼房的能力,还居住在连队平房,成为连队的留守职工。团场对这些留守职工进城制定了规划和时间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兵团完成52个边境团场的7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73亿元"我来185团49年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这正是我和老伴一直期盼的。"这是刚刚搬进新楼房的农十师185团退休职工庄奎吉老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被大家亲切称为"老庄"的庄奎吉老人是1963年从山东济南军区转业到185团的老军垦。  相似文献   

13.
话说一对金婚夫妇的住房变迁虽然结婚已近50年,但住进新楼房一年零一个月的陈锡和陆茹菊老两口却总有点住"婚房"的感觉。看着家里白白的墙,洋气的塑钢窗,一尘不染的瓷砖地,他们的记忆时常会"飞回"从前。  相似文献   

14.
话说一对"锡婚"夫妇的住房变迁住上了新楼房,开上了私家车,又赶上了两人"锡婚"大喜,最近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刘泽洪、王秀芬夫妇可谓喜事多多。1990年,刚满17岁的刘泽洪满怀憧憬,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塔里木河下游  相似文献   

15.
回到阔别3年的家乡,一进村口,就看见那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这条路变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小路了,这让我大吃一惊。然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随着那条"主通道",我来到了村中心。"哇!"禁不住喊了一声,眼前的情景,真是我所意料不到的,一座座新修的瓦房,两三层的小楼房代替了过去残旧的  相似文献   

16.
逛新湖     
用"逛"来形容游历新湖农场恰如其分,因为新湖有了城镇的热闹和繁荣住店2012年1月5日,当记者来到新湖农场场部时,着实有些吃惊:用鳞次栉比形容场部的楼房群虽然有些夸张,但300多栋楼房着实给人一种城镇的印象。在众鑫宾馆登记住宿时,服务员的回答是:"一个小时后才能有一间退房。"  相似文献   

17.
正4月6日一大早,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同和·幸福城"小区内鞭炮震耳、热闹异常,团场园艺场职工高鱼来一家终于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楼房。高鱼来今年49岁,1997年从老家甘肃省甘谷县来到团场,一直居住在土木小屋里,在团场保障房政策的帮助下,今年高鱼来以每平方米24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131平方米的房子。"装修费4.1万元,这可不算多,这几年我们家的11.3亩红提葡萄的收入好得很,因为团场有商标,又是分级包装,所以销路好,再加上2亩草莓和10亩桃树的收入,住楼房没问题。"高鱼来说。  相似文献   

18.
离队的那天,队长坚持要送我上车。看他满脸大汗地帮我搬行李的真诚,我感动得便又一次想说谎“队长,毕业后我还跟你!”队长头也不抬,嘿嘿地笑道:“臭小子,还没被我折磨够呀!看你现在溜得比兔子还快,谁信?!”我的虔诚又一次被蹂躏!说起我被折磨的苦难史,不得不从机关调到中队的那天着笔。素以响鼓不用重锤自居的我,本以为会受到不小的欢迎,可到中  相似文献   

19.
从祖国的"心脏"北京到地处新疆和田地区的兵团十四师,这两个在地图上都要用尺丈量的地方,如今因为对口援疆而连在了一起。千山万水的距离挡不住援疆干部们的热情,"北京人"来了,为在深山放牧的职工们盖起了新楼房,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日子,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十四师职工面前。民生,是北京援建十四师的重中之重,"安居工程"不仅仅是盖房子,北京的援疆干部们将安居工程与改变十四师职工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与致富职工相结  相似文献   

20.
姚晓敏 《兵团建设》2013,(15):32-33
从连队到团部,告别居住多年的砖混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天然气、集中供暖、有线电视,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现代化的城镇生活,二师二十二团,一座军垦新城镇正在焉耆垦区崛起。从连队到团部新镇,这个名叫幸福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