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善战",以及"善战"的内容和原则,其基本要求和目标就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获取胜利。这一"善战"思想对武警部队履行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也必须贯彻"善战"思想,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2.
武警部队人才安全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发展是胡主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人才安全是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全局,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研究武警部队人才安全及其风险防范,对于加强武警部队的人才建设,推动武警部队的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的历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武警指挥学是武警部队学科体系中特色最鲜明的重点学科,对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强武警指挥特色学科建设,要从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有超前大视野、超人大智慧、超常大手笔,从而更好地为武警部队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部队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搞保障是后勤工作的根本职能。把握后勤“保中心”的特点和规律,确立正确的后勤保障指导思想,对于提高保障效益,圆满完成执勤和“处突”中的后勤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型装备的修理能力是形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新型装备的修理能力,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对于促进武警部队建设,更加完满地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志军 《国防》2010,(12):40-41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特点,提出了"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的要求,为武警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从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每临灾难,人们首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军队和武警部队;每当大灾降临之时,都是武警部队用兵之际。由于领导体制的双重性、部队分布的广泛性和履行职责使命的特殊性,武警部队历来都是驻地抢险救灾的先遣队和主力军。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不仅是执行执勤处突反恐任务的主要力量,也是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重要力量。因此,适应武警部队职能使命拓展的需要,加强抢险救灾训练,提高应对多种灾害的能力,已成为武警部队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强化武警部队会计监督职能。对于维护其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武警部队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由于武警部队经费来源的多渠道,武警部队的财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武警部队会计监督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法规不健全,监督乏力。健全的法规是做好武警部队会计监督工作的法律依据。从目前情况看,武警部队还没有一部完备的适合其特点的会计管理法律规范。如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尽管各级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定,但这  相似文献   

8.
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颁布为武警部队履行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对武警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民武装警察法》的若干条款和武警部队现行的相关规定为基点,探讨了此法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工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人民群众利益关系调整和思想观念转变,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学生请愿游行、群众械斗、聚众冲击党政机关等群体性事件。邓小平同志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入手,形成了“冷静分析形势、端正处置态度、积极化解矛盾”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这些思想方法,对现阶段武警部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能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柯佳 《国防》2008,(9):9-11
人民军队执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和平时期捍卫人民利益、践行我军性质宗旨、履行职能使命的重要体现。在这次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全军和武警部队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号令,冲锋在  相似文献   

11.
一、武警部队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使国家武装力量的战略布局和使用更加合理,使国家武装力量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一方面履行对外反侵略的职能,一方面又承担了对内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许多部队相继担任了各种重要的内卫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为便于实施领  相似文献   

12.
王申勇  李长振 《国防》2014,(8):40-41
正新形势下,抓好武警部队的管理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针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强军之要与强军之基的关系。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这是习主席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建军治军思想。武警部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必须牢记强军之要,坚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  相似文献   

13.
《国防》2005,(4):14-17
武警部队兵种分队是遂行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和后方防卫作战任务的重要力量。提高武警部队兵种分队的训练质量,增强其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应以全军一体化训练思想为指导,紧贴武警部队职能任务需要,积极探索具有武警部队特色的兵种区域协作训练的方法路子。一、开展兵种区域协作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武警部队开展兵种区域协作训练,是落实全军一体化训练思想的实际行动,它适应武警部队任务需求,符合武警部队兵种分队体制编制和训练现状,对提高武警部队遂行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怖和后方防卫作战任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兵种分队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能具有特殊性。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简称《人民武装警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了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现状,阐述了当前处置突发事件法律制度存在的一般问题和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立法现状,并提出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纪淞 《国防》2011,(5):59-61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相关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7月,我国网民达到4.2亿人,居世界第一位。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为武警部队履行职能任务的具体体现,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因此,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微博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产物,其技术特点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认真研究微博技术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对于武警部队正确地予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审计本质的“免疫系统论”,武警审计应充分体现其对武警部队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功能。因此,需要拓展和重新定位武警审计职能,将预防职能作为武警审计的基本职能,并积极研究和探索“免疫系统论”下武警审计预防职能有效履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武警总部 《国防》2005,(2):11-1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武警部队的根本职能和神圣使命。和平时期,武警部队主要担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任务,并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战时协同人民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部队建设持续发展进步,圆满完成了以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建设历来非常关心、高度重视,尤其是江泽民关于武警部队建设重…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建设”.这不仅指明了武警部队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也为武警部队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指明了方向.武警部队官兵必须认真领会这一重要论述,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如何将其落实到实处,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征程中,忠实履行好武警部队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10月29日至31日。武警部队政委隋明太上将在学院进行考核调研。期间,隋政委观看了部分科研成果演示和教学、生活等设施,他在充分肯定了学院全面建设的成绩后指出,学院是武警部队工科类最高学府,是全军确定的“2110”重点建设院校,在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肩负着历史重任。要紧紧围绕武警部队建设发展和有效履行职能使命这个大局,着眼培养高素质忠于党和人民的现代警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院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把学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军一流重点院校,在为武警部队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党和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十分重视武警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需要,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指导武警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武警部队有效履行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出色完成了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