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已经开始生效,但化学战的威胁依然存在。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重点之一就是核查和销毁其化学武器。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即使不发生化学战,大中型化工企业生产和贮存的大量有害化学物品,一旦遭敌袭击,造成的危害也是灾难性的。因此,加强民兵防化应急分队建设仍然不可忽视。当前,我民兵防化应急分队建设十分薄弱。有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纪学仁  于义风 《防化学报》1999,9(1):64-70,78
1998年化学裁军,以执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为中心,取得重大进展。公约组织全面开展覆约活动。169个签约国中已有121国批准公约,87国作出宣布。公约组织进行了349次核查。美国销毁化学武器近3000t,俄罗斯销毁化学武器尚处于计划准备阶段。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重复,美、英动武,非缔约国中化学武器扩散不断发生,化学裁军仍潜存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11月13日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11月25日,首批由17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武器核小组乘专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于27日正式恢复中断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 伊垃克常驻联合国大使杜里当天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由伊拉克外长萨布里签署的信函,表示伊拉克接受1441  相似文献   

5.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联合国对伊核查过程中,“萨默德”Ⅱ导弹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月14日,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向安理会提交的第二份关于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说,经联合国导弹专家鉴定,“萨默德”导弹射程超过了150公里,违反了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规定。2月16日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境内至少12个可疑地点,查封了一批伊拉克“萨默德”导弹并对导弹进行了标记和记录。2月18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核查了伊拉克5处生产违禁导弹的场所,并封存了几十枚导弹。2月22日,布利克斯对伊…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13日,我们学院化学防护系主任郁建兴教授,在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任务中不幸以身殉职。他的牺牲举世关注,反响强烈。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人民军队的好干部”、“维护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了“忠于职守、深受赞誉”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美英出兵海湾,准备对伊动武;与此同时,以中、俄、法为主的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求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带着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讨论的和平方案来到巴格达,经过与伊拉克领导的反复磋商,终  相似文献   

9.
尽管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并没有最后定论,但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准备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针对伊拉克防御体系的特点,已研制出多种新武器,谋求在短时间内摧毁萨达姆防线,达成速战速决。一、防生化武器袭击的新装备 有外电评述,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相似文献   

10.
当伊拉克政府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会,对伊拉克是战是和,全世界的目光自然集中到了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督、核查与视察委员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这位75岁的瑞典老人身上。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法国军方透露,法国将部署两架幻影IVP战略侦察机参与伊拉克的侦察和监测任务,以便加强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法国军方发言人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8日,一直以强硬态度抵制联合国武器核查的伊拉克突然宣布接受联合国1441号决议,准许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伊拉克的这种态度使其暂时避免了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但是却没有实质上消除战争威胁。自从2002年10月10日和11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多数票相继通过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迫使伊拉克履行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后,舆论普遍认为,该决议的通过,等于给布什总统一张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空白支票”,使得美英朝着军事打击伊拉克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伊拉克的突然接受核查,明显是萨达姆最终屈服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武力威胁。导致萨达姆屈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武装力量在近10年的制裁中的严重衰败,尤其是伊拉克防空系统的严最衰败。  相似文献   

13.
“沙漠惊雷”寻踪李成刚1998年元旦刚过,海湾局势再度紧张,伊拉克停止了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引发又一次武器核查危机。美国威胁要对伊进行军事行动,并再度兵临伊拉克城下,准备实施“沙漠惊雷”军事行动,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一、海湾风云再起海湾战争后...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有一系列新式兵器,包括新一代的“战剂销毁”炸弹以及诸如激光、微波和电磁脉冲等射线兵器等着投入战争。美国希望用这些科幻似的新式兵器来对付伊拉克的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相似文献   

15.
英国首相布莱尔近来在国际舞台上相当活跃,他不仅忙于与美国总统布什共商“倒萨”大计,而且不时替布什四处游说寻求国际社会支持。9月5日美英战机对伊拉克防空基地进行了空袭。空袭是在布莱尔首相与美国总统举行关于战争的首脑会晤两天前发动的。9月10日,布莱尔对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他和美国总统布什将通过联合国解决伊拉克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问题,如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1日,伊拉克开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销毁其拥有的萨默德-2近程地地导弹。因为萨默德-2引发的海湾“导弹危机”暂时得到平息。这场危机的主角——原来默默无闻的萨默德-2弹道导弹因此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底以来,由于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成员入境,并禁止已在伊拉克的美国武器核查人员执行核查任务,伊美关系陷入危机。11月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编队和主要以沙特为基地的200多架战斗机已作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4日,美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国防科技》2003,(1):53-56
经过了近两个月艰难而复杂的酝酿、起草、讨论,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美英提交的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草案,11月13日,伊拉克政府驻联合国大使向安南秘书长转交了外长萨布里的信件,正式表态,伊拉克将无条件地接受该决议。这一举  相似文献   

19.
1991年,被世人称为“亚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至今还在接受着联合国已经长达7年的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1997年10月,美国和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经济制裁与武器核查问题上的矛盾骤然上升,美、英等国又一次大量向海湾增兵,使该地区大有重演战争之势。后经俄罗斯等国调解,危机虽然有所缓和,但矛盾并未消除。兵临城下的美英大军不但没有班师回朝,而且有增无减。12月4日,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在结束同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会谈后说,如果外交途径无效,英国准备把它的“无敌号”航母由地中海开到海湾地区,以加强集结在那里的美军部队。他们仍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  相似文献   

20.
4月4日伊拉克高等法院宣布,将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及其6名高级幕僚提出新的犯罪指控,即指控他们使用化学武器于上世纪80年代制造了针对伊北部哈莱卜杰镇库尔德人的大屠杀。化学武器是以毒气杀伤人员的武器,它的物质基础是毒剂。由于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的存在和使用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它一开始使用即遭到全人类谴责,被认为是非传统的、不文明的、可恶的。国际社会早就意识到这种威胁,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公约。萨达姆因使用化学武器屠杀村民而被法庭指控后,哈莱卜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