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民兵文摘     
日本对钓鱼岛的新阴谋 《国际先驱导报》2月13日刊登专稿说,日本外务省发言人高岛肇久2月5日声称,一旦尖阁列岛(即中国钓鱼岛)"受到攻击,美国将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采取防卫行动"。日本外务省发言人为何选在此时发表了这样的讲话呢? 原来,不久前访问日本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2月2日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  相似文献   

2.
吴勤 《现代军事》2008,(10):18-21
继日本自卫队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成功走出国门后,日本又在为军事挺进太空铺路。2008年5月13日,日本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改变该国航天开发中“非军事和平利用原则”的《宇宙基本法》。5月21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也通过了该法案。该法案的通过,打破了日本在这一领域近40年的立法限制,彻底改变了日本原先一直主张的和平利用太空的政策,为日本开发太空军事技术扫清了障碍,并将进一步扩大日本防卫省的权力范围。《宇宙基本法》的通过,标志着日本政府已经把宇宙太空的军事开发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共同社7月12日报道,位于日本最西端的的冲绳县与那国岛的町政府12日面向居民举办说明会,邀请日本防卫省官员介绍了在当地部署编制为100人的陆上自卫队沿岸监视部队的计划。这表明,日本已经开始按照其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着手推进驻军与那国岛。事实上,日本早在2009年时即有意驻军该岛,只是在消息传出后即遭到周边国家的强...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美两军于今年1月首度举行代号为“山樱”的“离岛夺回演习”,模拟远离日本本土的某个西南孤立岛屿遭占领后日美合作重夺该岛的行动。日本与周边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领土纠纷,但在西南方向只有中国的钓鱼岛和韩国的独岛。由于在美日韩3国同盟框架下,美国帮日本夺占独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而此次演习的目的就颇耐人寻味,甚至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了相关战俘政策,包括:为战俘营命名、为战俘营选址、设置战俘营规模和管理规定、规定战俘待遇以及战俘营管理月报制度等。甲午战争中日本制定的战俘政策是其后历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制定的战俘政策的原点和基础。日本战俘政策是配合日本长期对外战争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为日本在国际上获得了"文明国"的声誉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今 年 4月初接替小渊惠三任日本首相的森喜郎 ,上台不久 ,关于历史问题不断发表看法。 4月 2 4日 ,他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就中日战争性质问题回答质询时 ,居然说“日本是否进行了那场侵略战争 ,应由大家在历史中作出判断”。 5月 15日 ,森喜郎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神道政治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上致辞 ,称“日本是以天后为中心的神的国家”。他的这种言论一出口 ,立即招致日本政界、舆论界的广泛抨击 ,在野党联合起来对此穷追不舍 ,要求森喜郎马上辞职下台。同时 ,曾遭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的亚洲国家对此也严重关注。面对诸多谴责 ,森喜郎首…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美共同开发新一代拦截导弹的总费用约为30亿美元,日本将承担1/3的费用。这一数字是最初预算的3倍。在4个主要的导弹零部件系统中,日本方面将负责开发其中2个,还将负责制造新导弹的头锥和助推火箭。日本政府在2005年12月15日的安全保障会议上确认了上述方针后正式  相似文献   

8.
中新网东京8月9日电日本外务省官员8日宣布,日本和美国今年11月将在日本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将是美日签署新的安全保卫条约以来首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外务省的发言人称日本自卫队和美军共2万人将参加演习,为期两周的联合军事演习将在日本自卫队的基地及日本领海和领空进行,演习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将在演习正式开始前公布。  根据去年8月签署的日美安保条约,在东北亚地区出现紧急状况时,日本将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持。美、日将举行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9.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宣战,以夺取德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殖民地青岛为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收复青岛的努力由于日本的干涉而落空,日本联合英国对驻青岛德军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海陆空联合进攻,形成了一战期间远东地区的唯一战场。日英联军最终凭借优势兵力打败德军并占领青岛,日本从此开始了对青岛长达8年之久的殖民统治。青岛之战,无论对于直接参战的日、德等国,还是对于被迫卷入战火的中国而言,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2日,韩国第一艘轻型航母独岛号正式服役,代表着韩国海军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仅过了1个多月,8月23日,日本战后的第一艘轻型航母 DDH16日向号下水了,预计将于2009年3月服役。日本军方还将建造它的2号舰18DDH。不过,两国军方都不承认自己的是航母。韩国称独岛号为两栖登陆舰,日本则把日向号划归  相似文献   

11.
吴怀中 《军事历史》2021,(3):96-104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美国需要"和"日本能够",日本逐步开启对美提供军事技术之门.里根和中曾根这两位鹰派保守政客分别在美日执政后,一致对苏采取强硬对抗战略,美国明显加快对日军事技术政策的调整步伐,日本亦积极配合并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严格限制.在系列互动之下,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政策在1983年出现重要调整:中曾根内阁通过"对美武器技术提供"的内阁决议,打开了"提供"通道.其后,日美通过签署相关"备忘录"和"实施细则协定",构建了日本对美提供武器技术的制度和程序.同时,日美还启动"日美装备与技术磋商"、设立"联合武器技术委员会"等机制,全面落实双方军事技术合作.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的开启,为此后日本对外军事合作及同盟转型的进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的军事战略作了比较大的调整。以1997年9月3日日美发表新的《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为标志,随着1999年4月27日和5月24 日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周边事态措施法案》、《日美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修订案》、《自卫队法修订案》3项新“指针”相关法案,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基本完成。新军事战略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明显突破了“专守防卫”原则,转向“先发制人”;突破了日本战后宪法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规定;突破了日本武器出口3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刘庭华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第一次投掷了原子弹。这时加快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及战后至今,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这一人类史上仍属第一次的军事行动,还存在着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舰队在1942年进行的中途岛海战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契机,美国及其盟国一举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开始了对日本的攻势作战行动。其间,美国及其盟国主动进攻,发动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日水雷战。尤其是后期美国大规模使用B-29“超空堡垒”重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饿死作战”的布雷计划,使日本及其控制海域真正成为了一片“死海”,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驻日占领军为何胎死腹中?赵波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了促今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决定,为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粉碎日本企图征服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实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目标,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盟国军队将对日...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事实力受到重大限制。但战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为日本军备复活提供了保护伞,借此日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日本根据当时的安全形势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对原来的“专守防卫”方针作了较大的调整。其陆上自卫队为避免在本土作战,将“内陆持久”反击战略调整为“歼敌于水际滩头”  相似文献   

17.
日本首相村山辞职 1月5日,日本首相村山突然宣布辞职,11日国会选举桥本为日本第82届、第53位首相。日本舆论认为,日执政三党重心已发生变化,今后会更突出“自民党  相似文献   

18.
陆虎 《环球军事》2013,(23):42-43
10月9日,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陆上装备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了日本最新一款轮式装甲车,日本称其为“机动战斗车”,由于在日语里的战车即是坦克,所以有些媒体也将其称为“13式机动坦克”,实际上,  相似文献   

19.
经过60余年的发展,美日同盟走到了天键时期。那么美日同盟还能撑多久? 美日同盟正经受考验 日本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正当遭受海啸和福岛核泄露痛苦之时,驻泊日本的美国航空母舰迅速撤离日本驶向公海,而不是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幕让日本人铭记在心。其实,日本也不必小肚鸡肠。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向世界发布了《投降诏书》。然而,这并非是日本的第一个《投降诏书》。在日本向盟国发出无条件投降的照会后,1945年8月15日当天的早上8点,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就在各自的国家播放了本国领导人的讲话,宣布日本已经投降。4小时后,日本裕仁天皇播出了第一个所谓的《投降诏书》,但是这份诏书似乎并没有投降的意味。此举引起了全世界一片哗然。愤怒的人们向日本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