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一年前,我在上海探亲时参加了一个回沪知青  相似文献   

2.
她叫陈建荣,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十几年来,她肩负父亲、母亲和护士的三付重担子,为一枚闪光的军功章默默地奉献着。十几年前.年轻的姑娘陈建荣听说潢川县白店乡有个叫肖国强的二等残疾军人回家休养后,与他订婚五载的未婚妻便弃之而去。陈建荣从开始对肖国强不公平命运的同情,继而转化  相似文献   

3.
一列开往贵州偏远山区的火车上,一位年轻妇人怀中未满周岁的孩子已经沉沉睡去。随着“哐当哐当”的列车声,妇人看着车窗外的山峦飞驰而过,思绪越过群山飞向大山深处。她惦记着山里的无名山峰上穿着绿色军装的丈夫胃病又犯了吗?烟还抽得厉害吗?他给孩子取名叫“铭金”,可这让他们刻骨铭心的结晶还从未见过父亲呢……  相似文献   

4.
笑脸     
提到军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职业与危险和死亡同在;提到军人的家庭,第一反应会想到艰辛和不易;而提到军人的孩子,则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更艰难:不断地搬家、转学,外地口音受到嘲笑和欺负,爸爸终于回家了,孩子却不认识,居然还叫叔叔……又到"八一"建军节了,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同样也是军人家属和孩子的节日。本期主题《家有儿女》我们把视角转向那些军人家庭的孩子们,用镜头来记录孩子和他(她)的父母之间的故事,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无头发、无存款、无老婆","三无"老周不仅是大家经常调侃的对象,也是同事打心眼里敬佩的一个年轻教员。老周本名周溥泉,大光头、小眼睛、体格壮,是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员。同事部说他,看上去五大三粗,但却心思细腻、心地善良。要说他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往下看——老周其实并不老,年龄只有34。但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周",因为他不仅看上去显得老成,而且干的事情也与他未婚的身份很不相符。没个老婆却有一群孩子。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相似文献   

6.
心理故事     
一位年轻的女士在怀孕时非常高兴地在丈夫的陪同下买回了一些颜色漂亮的毛线,她打算为自己腹中的孩子织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裤。可是她却迟迟没有动手,有时想拿起那些毛线编织时,她会告诉自己:现在先看一会儿电视吧,等一会儿再织,等到她说的一会儿过去之后,可能丈夫已  相似文献   

7.
在江西东部山区,有一座山叫神女峰。山下有一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里驻守着"黑队"和一群年轻的兵。电视台记者到这里来采访,临走时扔下一句话,说这里"山都感到寂寞,鸟都感到孤独"。5年前,我因为有采访任务,曾两次到过那里。在那个小山村里,我熟悉了被兵们亲切地称为"黑队"的徐家宝。那时,徐家宝是那山旮旯里最大的官儿。  相似文献   

8.
<正>古老的东方有一条巨龙,他的名字叫中国;深蓝的大海有一条蛟龙,他的名字叫中船。在中国与中船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个"孩子"叫平阳,他默默奉献、艰苦奋斗,从零到有,由弱到强,他的梦想是"为祖国铸造国防利剑,为人民制造精品装备,为自己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农十师一八七团五连是团里民主选举连队干部先行单位,五连干部队伍是全团"公推直选"出的一支最年轻的队伍。我叫吴文刚,今年3月当选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我和两名副连长都是80后,摆在我们这个年轻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今年这地究竟该咋种?新班子紧急召开职工大会,征求职  相似文献   

10.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听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这是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歌,也是六师前身部队的歌。70年前,我们在山西抗战,70年后,  相似文献   

11.
回到家里的战友们,到厨房去吧!开始唱响洗刷刷这支过日子主打歌吧!让那个你不在家的时候,成天忙着烧饭煮菜、洗衣服看孩子的那个女人或男人放下手里的活,让你来!这是你那一位的幸福,也是你的幸福。来,先听一下这几位战友的心得,热热身。  相似文献   

12.
他的朴实,总能触碰到群众心坎最温柔的地方,那分感觉是感动;他的真诚,总会让群众在无助的时候看到希望,那种力量是坚持。他叫张骞,是盘锦市边防支队赵圈河边防派出所一位普通的责任区民警,年纪大的叫他"这孩子",年纪相仿的人喊他"小张"。"这是朱舂明家。""这是张宝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兵》2014,(6):50-52
坐着卡车进新疆 我叫黄建辉,1952年2月,从湖南假借买菜之际,骗过妈妈报名参军到新疆。当时,我们一大群姑娘从长沙坐硬座开赴新疆。在火车上,我们唱着毛主席写的《年轻的人火热的心》,唱着苏联歌曲《再见吧,妈妈》,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路兴致勃勃,满心欢喜。那时,兰新铁路还没有修通,交通不方便,我们坐火车只能到西安,然后转坐卡车进疆。  相似文献   

14.
扎根热土上     
周国建 《华北民兵》2004,(10):42-42
素以义和团廊坊大捷闻名于世的廊坊市南尖塔镇,有位年轻的武装部长叫王宝发,他从事民兵工作8年来,被群众称誉为“文明使者”和镇党委、政府的“智多星”,青年民兵亲切地称他是“军事通”。  相似文献   

15.
新兵陆陆续续入营了。每逢新兵入营,班排总要过一回“小年”。其中有一个叫李魁的兵,最后一批来队。大约是城市兵吧,他带的东西特别丰盛,一个班吃不完,把排长王罡也叫过来了。王罡把李魁细一打量,立马提出把李魁放在一班,  相似文献   

16.
如歌的生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父爱"。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成贵,解放军第8医院原副院长。杨成贵有3名亲生子女,但他却是13个孩子的父亲。而13个儿女中有9个先后上了大学,3个考取了研究生。如今,有6名子女和杨成贵一样选择在西藏默默奉献,让如歌的生命在雪域高原鲜艳绽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一场猝然而至的8.0级大地震,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中国的四川,聚焦到了曾是山峦叠翠的汶川。与此同时,在迅即赶至的13万救灾大军中,一支年轻而无畏的部队——中国陆军航空兵,以他们的英勇顽强,连续奋战,直至邱光华机组的光荣牺牲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她有哪些传奇和壮举?有着怎样的发展和跨越,光荣与梦想?欲解开这些谜团,就让我们随着汶川上空展翅飞翔的"陆军雄鹰",来认识—下这支年轻而朝气蓬勃的低空劲旅吧。  相似文献   

18.
寒风呼啸,空军工程大学某导弹兵器场上的学员却在忙活着操练兵器,热火朝天。突然,导弹发射架不能转动,大家检查了半晌依然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办法,再请大哥出山吧!"模拟连长小高很是无奈地叹道。果然,"哥"到"病"除,不到十分钟,兵器又重新"活"了起来。要问这位学员心中的"大哥"是准?那便是发控教研室最年轻的副教授薛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海南省的东南部有一个叫大崖岭的地方,山上有我们的雷达站。我们到这个雷达站采访,该站的教导员张小满说,感受一下我们站的登山比赛吧,这个项目在我们连队可是"有年头"了,算来至少有10个年头了,每逢节假日都是我们开展文  相似文献   

20.
精神若水     
《兵团建设》2011,(8):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中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兵团精神?"老师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中学生对这一标准答案似懂非懂。中学生回到家问爷爷:"什么是兵团精神?"爷爷沉思良久,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1952年驻疆部队整编,将部队分为国防军和生产部队,有一年轻战士一心想到国防军去。团长在大会上动员时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