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再强调要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2.
百色起义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丰富百色起义的口述史料和深化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有助于革命历史遗产的保护利用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还可为当代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曾媚 《军事历史研究》2010,(Z1):127-130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本文以革命历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革命历史时期档案史料保管现状的基础上,对革命历史时期档案史料的利用现状进行剖析,针对革命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促进历史研究与档案工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世界新军事变革不仅是一场军事技术和军队组织体制的革命,也是一场军事管理的革命.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军事变革的兴起与发展,发生过多次军事管理革命,使世界各国的军事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对顺利推进当前我国面临的军事管理革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革命老区民兵书画展在淮滨举办。来自鄂豫皖3省10多个县的300余幅民兵书画作品参展.这些作品反映了革命老区民兵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风貌,渗透了革命老区古朴的风土民情。展出期间,革命老区城乡数万余人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威武雄壮的历史事件.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革命,其主角是洪秀全和杨秀清.洪秀全一手点燃了革命之火,而使这场烈火成燎原之势的是杨秀清.他统率太平军旌旗北指,势如破竹,将革命推向全国,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洪杨革命,其影响一直波及百年之后.孙中山就曾以洪杨的继承者自励.毛泽东晚年曾将陈胜、吴广、洪秀全和杨秀清这4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代表人物.由于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始倡者和当然领袖,并与这场运动相始终,因此人们对洪秀全的重视超过对杨秀清.事实上,杨秀清对这场革命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逊于洪秀全,如果没有他的雄才大略,太平军很可能与清代发生过的许多其他农民起义一样,寿命只有短短几年,影响只及一省或数省,而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历时二十年,席卷十八省,震撼了全中国.杨秀清是中华民族产生的一位伟大军事家,他铸造了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太平军.当他在世的时候,这支军队所向披靡,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仍能长期保持强悍的战斗力,令中外敌人胆战心惊、谈虎色变.威武一世的杨秀清可称是太平军之魂,是太平天国的战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分析,正确评价百年前的义和团运动,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历史遗产,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全面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义和团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四点一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二是正确的纲领是把革命和建设事业引向胜利的关键;三是坚强的领导和有效的组织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四是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史上,由于时代的召唤和时势的筛选,产生了两位历史巨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他们的思想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飞跃,先后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成为引导中国人民胜利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指路明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在实践活动、时代课题、理论思维的凝结中,处处可以看到两位巨人的精神契合与历史超越.本文仅简要探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到来之际,北京市海淀区人武部及各街区武装部,积极组织本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人员,来到革命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抗战纪念地、军事博物馆、革命先辈旧居等地参观学习、瞻仰祭奠,共同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接受光荣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出现了革命的妇女武装.妇女缘何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拱卫革命的力量之一,这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但妇女武装的成立和存在却不能单纯归因于党的妇女解放政策和其在实践中的有效执行,它与妇女自身对翻身与解放的热切要求,对改善自身不利处境和向往追求革命的迫切要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在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下,通过梳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支巾帼劲旅——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这支妇女武装成立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些问题,以期丰富我们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妇女政策及妇女运动等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