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行装备器材供应存在着供应渠道过长、不能快速响应等问题,为此通过对装备器材供应链进行集成化体系结构模型设计与构建,探讨了装备器材供应链的重构策略,分别从信息流模式重构、业务流程重构和物流体系重构等3个主要方面对装备器材供应链重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实现装备器材供应链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射航天器进入空间,完成信息获取、导航与通信等任务已经成为突发事件背景下确立空间优势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发生灾害时进行灾情勘测、指挥通信、救援导航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未来航天应急发射体系建设需要,重点从体系结构、体系运行模式、组织机构设置和测试发射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航天应急发射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可为我国未来航天应急发射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间快速响应任务中固体火箭弹道设计、微小卫星轨道规划相互独立,无法快速生成任务方案的问题,提出一种固体火箭空间快速响应任务规划方法.总结概述了空间快速响应任务规划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固体火箭空间快速响应任务规划的总体架构,将其划分为任务要素分析、轨道规划、弹道规划、机动路径规划、方案评估和仿真演示共6个模块,阐...  相似文献   

4.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战争行动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目的,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已成为重要的解决手段。总结传统航天发射场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太空快速响应活动对航天发射场的需求,从发射场建设需求体系、发射场测试能力推进、发射场改造和补充建设、天地一体测控通信体系、快速机动发射模式等提出了发射场建设发展途径,为满足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场系统建设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美国在军事空间技术新的发展动向,包括美国空军的“空间军力加强、空间军力应用、空间支援、空间对抗”四大空间军事任务区,快速响应空间,新的空天进攻飞行器,军事小卫星运载器,军事小卫星,导弹防御先进技术等的发展动态。分析了军事空间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小卫星的兴起和"空间快速响应"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采用固体发动机的小型航天运载器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大直径固体发动机是固体小运载实现的技术途径。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固体小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分布,详细阐述了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特点,总结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路径,以期对国内小型运载火箭的固体动力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战术卫星-2(TacSat-2)、战术卫星-3(TacSat-3)和猎鹰-1(Falcon-1)等典型快速响应卫星和快速响应运载器试验的跟踪,初步分析了试验的目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总结了试验的主要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快速响应空间(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ORS)的作战概念、关键技术、地面应用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将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器装备研发模式选择是形成快速响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研发能力体系的关键。提出了基于预研的武器装备技术供应链模式,建立了武器装备预研技术供应链的三维空间模型。分析了其涵义、特征及理论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空间力量运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如何利用空间力量为战役战术行动提供信息支援越来越引起各航天大国的重视。针对美军提出的"作战响应空间"计划,认真梳理分析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从概念定义、后续支撑发展计划、计划内战术星作战能力以及作战响应运载器发展现状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美军作战响应空间计划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主要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对该计划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