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强装备预研技术研发过程管理,探索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装备预研管理水平,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预研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研活动是为研制先进武器装备提供技术储备,预研可能对武器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或经济性做出重要贡献。武器装备的整个预研过程循序渐进,充满有机联系,是一个反复迭代的发展过程。本文综述武器装备预研过程的基本特征,探讨预研过程的规律,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装备预研工作是指新武器系统研制计划正式开始之前的一般技术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为新型武器系统研制提供技术储备,突破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降低新型武器研制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费用。同时,通过国防预研还可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高武器装备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国防预研存在的问题是,国防预研管理缺少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预研管理缺少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文件支撑;预研管理的体制和组织机构还需进一步健全;军方管理预研的决策支撑能力不足;缺少…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2,(2):3-3
预先研究是加快国防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必由之路。 “九五”期间,我军武器装备预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新型武器装备急需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国防科技主要技术领域获得了大跨度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期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按照装备管理体制的要求,平稳有序地实现了预研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 发展武器装备,必须坚持大力协作的原则。预先研究管理体制调整后,军地双方要加强团结,经常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真正做到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要进一步深化预先研究运行机制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提出的建立与完善“四个机制”的要求,建章立  相似文献   

5.
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探索了防化武器装备技术预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介绍了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中的工作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新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性的逐步提高,传统的项目创新合作已经难以适应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单个武器装备研发单位已经难以取得项目创新的全部控制权,不同利益诉求的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建立混合型、跨边界、跨组织的协同关系,装备研发过程也由小规模、局部范围的合作向社会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引发了武器装备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的变革。结合武器装备发展特点规律和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3种组织模式,即军队与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学研方主导模式的概念特点,连接方式和主要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信息战条件下,应从战略层次和战略意义上考虑武器装备动员,而武器装备供应链动员是武器装备动员的核心所在。文章以信息战为时代背景,从一般商业供应链的概念出发,初步阐述了武器装备供应链的基本形态、特点和武器装备供应链动员的含义、目标,剖析了信息战对武器装备供应链动员的要求,提出了加强武器装备供应链动员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器装备研发成本超支是各国军队面临的共性难题,其原因主要是在武器装备研发阶段通常采用成本补偿合同,且在合同签订前武器装备承制单位(承制单位)过于乐观,对实际成本需求估计不足。通过采用激励价格合同模式,基于成本估算概率特性,结合项目成本风险等级,将承制单位成本估算概率映射为不同利润水平或损失等级,建立了基于成本估算风险的武器装备激励价格合同模式,促使承制单位在武器装备研发前提供更为客观的成本建议,降低成本超支风险,同时,提高军方武器装备研发项目的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引导和促进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的关键时期。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强劲的竞争对手,军工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越来越关注采购供应链,物资供应需要更科学、更有效、更安全的电子交易平台,推进军民两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紧迫性。一、军民结合方针与军民两用技术1.军民结合研发军民两用技术是世界发展趋势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中,85%采用的是军民两用技术,纯军事技术只占15%。发达国家武器装备采用的军民两用技术,多数是由民用企业研发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武器装备体系论证评估系统建设需要,从满足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一体化总体设计、模型资源利用效率和论证任务完成时效性要求出发,重点研究了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模型开发方法、组合重用、快速构建集成等三项关键技术.提出了贯穿现实空间到仿真空间的分阶段分层次开发方法、基于构件的模型组合重用、任务模型系统快速构建集成框架等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支持了面向武器装备体系论证的联合战役作战仿真模型研发.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8,(3):F0004-F0004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直属的高科技企业,是我国航天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预先研究技术总体和研究开发单位、总装备部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挂靠单位、国防科工委测试专业组主要成员单位。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测控中心和武器装备测试维修保障中心。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领导下,负责我国国防测控技术有关预研项目的技术抓总和研究开发,负责编写了我国航天“七五”至“十一五”自动化测量与控制技术预研发展战略规划,并承担了数百项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和航天测试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技术革命领域和军事变革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其逐步运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智能化武器装备研发,从提前筹划到智能化技术的武器研发嵌入再到无人机的研发关注,其武器装备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武器装备研发平台建设是武器装备研发的基础,是武器装备科研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提升武器装备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武警院校武器装备研发平台建设必须加强研发带头人的培养,更新实验设备,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环境,努力实现院校武器装备研发走在部队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储备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制造能力储备模式包括时间维、质量维、数量维、柔性维、成本维在内的目标侧体系,以及包括研发能力、两用技术流动能力、快速变批量生产能力、协同管理能力在内的能力束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合作伙伴选择是构建供应链的关键所在,武器装备供应链的构建要满足其战略全局最优、平时战时兼容、效益效率兼备的特殊要求。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武器装备供应链伙伴选择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普通商品供应链对全局利益考虑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在不同战略时期、不同约束条件和不同成本考虑等情况下的供应链伙伴选择。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是适应武器装备柔性化制造需求的先进制造技术,然后介绍了装备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的涵义和体系结构,分为以研发为中心的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和以制造为中心的研发与制造一体化技术。最后详细研究了其中的物资供应支持系统及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研发生产体系的深度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武器装备研发中投入的研发成本面临很高的投资风险,成为困扰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发的重要因素。面对庞大的研发费用支出以及研发成本补偿措施不完善,企业要独自面对研发活动中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装备研发的积极性。本文认为,通过保险机制的引入,鼓励企业为武器装备研发活动投保科技保险,同时,军方在对研发活动进行分析评判后,对企业的保费按比例进行分摊,能够在拓宽补偿途径的同时,利用保险分担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激发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发的热情,更好地为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军事供应链中,武器装备供应商作为武器装备有形产品(研制、生产等)的提供者,以及部分维修保障任务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对军事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十分广泛。深入研究军方对武器装备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及管理问题,对于提高装备采办效率和效益十分重要。由于武器装备的特殊性,军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08,(5):F0003-F0003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直属的高科技企业,是我国航天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预先研究技术总体和研究开发单位、总装备部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挂靠单位、国防科工委测试专业组主要成员单位,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测控中心和武器装备测试维修保障中心。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领导下,负责我国国防测控技术有关预研项目的技术抓总和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08,(4):F0004-F0004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是航天科工集团直属的高科技企业,是我国航天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预先研究技术总体和研究开发单位、总装备部通用测试技术专业组挂靠单位、国防科工委测试专业组主要成员单位,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测控中心和武器装备测试维修保障中心。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领导下,负责我国国防测控技术有关预研项目的技术抓总和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