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12日,笔者来到一三○团十四连"机场3号"地,杨永华正在往播种机车上加备用农资。"今年我要加强管理,争取棉花单产达到400公斤,还要争做一名诚信职工来报答团场。"说完,这个朴实的甘肃汉子憨厚地笑了。杨永华1995年从甘肃来到兵团,刚  相似文献   

2.
2015年,兵团"十件实事"工作以职工群众为中心,围绕兵团城镇化建设,切实加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认真做好就业、教育和文化等重点领域工作,不断加快南疆兵团建设和兵地融合发展步伐,在健康养老与体育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千方百计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和扶贫帮困。一年来,一项项竣工的工程个个关乎民生,一件件完成的实事件件体现民意,兵团277万职工群众成了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苑     
兵团"农转非"工作正式启动 解决农垦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家属非农业户口问题,是惠及兵团百万职工和家属的一件好事,也是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 按照农业部、公安部《关于落实农垦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家属非农业户口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水利单位的宣传干事,从事宣传工作这些年来,《当代兵团》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带领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杂志内容丰富,"兵团档案"通过讲述兵团历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兵团人家"则很好地诠释了当代兵团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变化,激励我们为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兵团建设》2006,(8):39-39
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外地打工人员,自2002年来到新疆以后很喜欢这里。去年我在兵团帮职工摘棉花,觉得兵团很好,想把家搬到团场来,我想问问,对于全民所有制职工,承包经营基本政策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兵团建设》2006,(6):45-45
编辑您好 我2000年来到兵团,成为了一名兵团职工,今年我在老家的父亲病重需要我回家照料,我想把我的地转包出去,但听说有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这样的吗?编辑部回复 根据《关于兵团团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只限于有土地长期使用权的,并依法取得兵团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使用证》的团场职工。无《土地承包经营使用证》的承包经营者不得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职工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仅限于土地长期固定面积,长期固定以外承包的土地不能流转。划给职工的“自用地”不得流转。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退休职工,1956年来到兵团参加工作,内心对兵团的感情无比深厚。阅读《当代兵团》,我最喜欢的是"兵团档案"栏目,在这里可以看到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兵团的大事记。当看到"兵团档案"里刊登的兵团建设历程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自己的回忆就像期  相似文献   

9.
正9月4日,来自北京的于晨站在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兵团展区前流连忘返,看着节水灌溉演示系统,他惊叹不已"我从来不知道兵团的节水农业这么先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于晨是从北京来新疆旅游的,正逢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充满好奇的他来到展会,立刻被恢弘大气的兵团展区所吸引。"这次展会上,我收集了好些有关兵团的漫画、明信片、光盘、盖有兵团印章的折页、画册等小物件,我要把这些东西带回  相似文献   

10.
正采访时间:2014年11月27日至11月29日在兵团"三化"建设的道路上,一八一团正奏响一部蓬勃发展的"交响乐",职工"耕作在绿色田野,生活在现代城镇"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采访手记整齐划一的工业厂房,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排列有序的四层小楼……这些都是十师一八一团一年来的新变化。就在一个月前,团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也竣工了。茶余饭后,三三两两的职工走出家门,来到这里健身娱乐。年关将近,  相似文献   

11.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13.
8月18日晚,出席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会议的近百位代表,在农八师150团观看了一场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文艺演出,其中压轴节目是该团大学生合唱团的大合唱。100名大学生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兵团新型职工发自肺腑的自豪。"这是兵团新型职工队伍的缩影。"台下代表欣喜地议论着。在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暨文明生  相似文献   

14.
正"你看,这是我在1984年参加兵团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获得的奖牌和奖状。当时,兵团领导给我发的奖!"近日,在二师二十一团的一栋居民楼里,73岁的宋振玲对笔者说。手捧着"兵团劳动模范"的奖状,宋振玲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1960年春,19岁的宋振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了她的故乡——山东省滕县的一个小村庄,来到农二师五团(今二师二十一团)七连参加支边建设。在开荒地里挖芨芨草,壮小伙一天能挖1亩半。宋振玲"上班"第一天,就挖了  相似文献   

15.
最难忘的事     
正今年42岁的刘冉召,是五师八十一团十连职工。他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事干练。一身迷彩服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兵"味。1995年,刘冉召从山东来到八十一团十连,并成了团场的职工。十多年来,每年的职工冬季军训活动,他都没有落下。"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兵,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刘冉召说,"无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夙愿,没想到来兵团后,圆了我儿时的当‘兵’梦。"每年的冬季职工军训,刘冉召都积极报名参加,在队列训练  相似文献   

16.
文化新绿洲     
【视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11月8日,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四连文化活动室,职工杨德发挥笔作画,一幅花团锦簇的牡丹图跃然纸上。这幅作品是他为党的十八大的献礼作品。49岁的杨德发2001年由甘肃来到头屯河农场。他自幼酷爱国画,来到兵团以后,在忙碌的耕种之余,兵团质朴的民风、广阔的土地、碧绿的葡萄园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刘,《当代兵团》给我换几本吧,之前的看完了,我最喜欢‘新春走基层’那几篇文章,学习了人家的增收经验,今年我也要加把劲。"近日,九师一六七团水管站职工段玉增找到我借书时说。由于水管站职工长年在野外工作,信息相对闭塞,一有时间,大家就来借书看。而《当代兵团》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便于职工群众及时掌握政策、了解各类信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阅读提示:近年来,兵团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已经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促进职工再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期"新闻会客厅"特邀兵团经济研究所经济师李德山,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3,(3):32
2011年7月,王军作为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一批援疆队伍中的一员,来到了四师霍城垦区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一职,开始了他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忆起刚到这里时的情景,王军感慨地说:"来到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兵团人  相似文献   

20.
【心语】5年间,我从一名志愿者到一名兵团人,我要感谢兵团这个火热的集体。我在兵团恋爱,我在兵团成家,我找到了一个陪着我吃面条的人,一个在我生气时会扮鬼脸的人,一个关心照顾我的人,一个陪我一起喜怒哀乐的人,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因为兵团不仅成就了我的事业,还给我带来了完满的婚姻。——王春英【故事】2013年6月6日,十师一八七团社区干部王春英与丈夫苟健朝参加了"青春梦·兵团情"西部计划10周年大学生志愿者集体婚礼,他们在声声祝福中圆了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