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09,(12):64-68
为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展现国防科技工业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国防科技工业摄影“金剑奖”大赛。大赛得到了各军工集团公司、地方工办、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媒体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所形成的政治体制,使日本的国防科技工业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官、军、民”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其“寓军于民”发展模式使大量的军工研发蕴涵在民用工业之中,通过民用技术对军工生产的“溢入”,使日本在雄厚的国家工业基础上发展起了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3.
新版国防白皮书的关键词是:发展·和谐·透明。为保证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国防科技工业必须从“机械军工”转变为“数字军工”,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和运行高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2月23日,2012国防科技工业民口军品配套会议在京召开。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刘东奎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军品配套与监管司司长王欣作工作报告.副司长李多奎讲解了有关政策的调整。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国防科工办等五个单位代表做典型发言。各军工集团公司、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配套单位的300多人参加会议。这次配套会议规模之大、参会人数之多创历次配套会议之最。  相似文献   

5.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大协作体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一贯要求。 伴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以其技术.资金、机制上的优势,通过多种运作方式,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协作,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大军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今天,我们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第四届军工论坛,旨在全行业、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推动军工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都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沦为战败国,其军工生产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控制与监督,大部分武器装备研制,尤其是军工生产,不允许官办科研机构和官办企业参与.因此形成其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虽然日本的国防预算开支只占GDP的1%,但其国防科技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使大量的军工研发被蕴涵在民用工业之中.通过民用技术对军工生产的“溢入”,使日本在雄厚的国家工业基础上发展起了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5,(9):5-5
本刊讯紧密围绕军工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亮点、起点、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四个坚持”是宣传部门的长期任务;宣传工作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宣传人员要发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踏踏实实推进军工文化建设,做到“立功、立德、立言”。这是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石建和在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宣传及通讯员培训工作会议总结时提出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河北省国防科…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把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看作一个过程,那么其起点最晚可以从邓小平1978年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算起。37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重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军转民"和"民参军",从实践来看,均较侧重于产品,即军工企事业单位通过发展民品来改善经济效益,民口企事业单位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产品。这种情况利弊兼具,但随着军民融合的发展,其有利的一面"红  相似文献   

9.
欢迎订阅     
<正>《中国军工》报和《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是报道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的权威媒体,面向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配套等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院校、军队装备部门及社会各界热心读者。刊物集工作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国防科技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军工各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套单位、军队各级装备部门决策者、管理者、科研人员和基层干部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欢迎订阅     
正《中国军工》报和《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是报道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的权威媒体,面向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配套等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院校、军队装备部门及社会各界热心读者。刊物集工作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国防科技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军工各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套单位、军队各级装备部门决策者、管理者,科研人员和基层干部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欢迎订阅     
正《中国军工》报和《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是报道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的权威媒体,面向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配套等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院校、军队装备部门及社会各界热心读者。刊物集工作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国防科技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军工各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套单位、军队各级装备部门决策者、管理者、科研人员和基层干部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欢迎订阅     
<正>《中国军工》报和《国防科技工业》杂志是报道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的权威媒体,面向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配套等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院校、军队装备部门及社会各界热心读者。刊物集工作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是国防科技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军工各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套单位、军队各级装备部门决策者、管理者、科研人员和基层干部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实施转化现状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军工企事业单位技术实施转化的实际情况,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于2001年底在行业内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普通专利、国防专利、非专利技术成果拥有情况;实施转化情况;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情况;奖酬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在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成果实施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转民》2012,(3):12-13
近日,2012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1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了2012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了2012年工作,表彰了2011年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50项获奖项目。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黄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军工体系“小核心、大协作”模式和“寓军于民”战略的背景下,军工电子企业凭借自身特殊的专业技术优势,民营企业依靠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参与军工配套;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人才聚集优势的高等院校参与军工科研.是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蓬勃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参观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成果展示会时强调: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技术跨越朱镕基在参观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成果展示会时指出:贯彻江总书记搞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重要指示把国防实力搞上去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由国防科工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主办的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成果展示会7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江泽民总书记对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十分重视,6月10日专门为此次配套展题词:“加强协作配套,促进国防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防军工协作配套…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是军工系统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历史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军工企协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把握“创新”这个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量的实践,致力于推动军工企业的管理创新。为深入了解军工企协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徐鹏航。  相似文献   

18.
论树立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在我国长期军转民、民转军和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基础,是这个过程的客观反映和升华。用大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审视我国的军工行业,有利于发现各方面的“瓶颈”,确定总体思路、政策手段和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转民》2006,(9):4-4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8月10日至11日,国防科工委科技司与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共同在京举办了“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研讨班”。来自各省、市国防科工委(办)、各军工集团公司、委属各高校、重点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及主要配套单位主管规划计划、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近120名中高层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班。此次研讨班集学习、动员和交流为一体。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理事长于宗林同志对军民结合、寓…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03,(1):29-2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广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国防科工委最近决定,授予王驹等160名同志“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并晋升一级工资(名单附后)。 获该荣誉称号的人员,有在国防军工和军转民高新技术研发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有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团结带领职工,深化改革、负重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