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1996,(2)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活动。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的动员。  相似文献   

2.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所进行的活动。主要任务是,征召预备役人员和适龄公民入伍,保障军队迅速扩编,适时进行兵员以及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补充。我国的武装力量动员体制决定了我国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人民解放军动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和民兵动员。这里主要介绍人民解放军动员和民兵动员。  相似文献   

3.
美国建立预备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美军在战时迅速扩充部队和补充兵员。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美军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组建的武装组织,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部队是现役部队的“全面合作伙伴”和后备力量。美国防部指出:由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组成的预备役是美国防务战略和美军作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国家面临紧急状态和进入战争时,它们即会被赋予大量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武装力量体制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国武装力量体制的历史发展胡光正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武装力量体制,主要包括武装力量的构成及领导指挥关系、任务区分和相互关系等制度。当代,各国武装力量构成成分情况...  相似文献   

5.
国防知识     
第四节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我国的武装力量不仅有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的强大的人民解放军,而且有武装警察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部队。这些武装力量都属于人民,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主体。主要包括陆军、海军、空  相似文献   

6.
加强政治教育是确保国家武装力量“不变质、打得赢”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政治教育的成效,对不同性质的武装力量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其政治教育必须军地共抓。地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走出抓武装力量政治教育是军队职责的误区,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首长机关共同组织实施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为更好地把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军地双方应有明确的分工,以免推诿扯皮。通常,民兵、预备役部队集中为“兵”期间,其政治教育主要由当地军事机关…  相似文献   

7.
郑治栋 《国防》2008,(2):28-31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对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要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8.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体系3支力量之一,特别是作为地处边境的民兵预备役力量,在强边固防上更有着其他力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传统和优势。过去我们讲“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里的“人民”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半军事化的老百姓,既有参战的任务,也有支援军队的职能,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次结合军区组织的机关干部下部队蹲点调研。  相似文献   

9.
最近,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组织部队学唱《军人道德组歌》。这是贯彻落实军委江主席关于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的指示精神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领导的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组织学唱《军人道德组歌》,对于加强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新时期民  相似文献   

10.
李桂林 《华北民兵》2005,(11):36-37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核心之点,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必须紧跟军事变革的发展大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从当前的情况看,我感到,预备役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1.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12.
钱国梁 《国防》2002,(11):4-7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和骨干,是我军战斗力整体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高标准地抓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全局需要的高度,认清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军委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各国武装力量构成情况各异,总的来说,主要有四种大的类型:一种是采取常备军、后备部队、群众武装和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中国、越南、古巴等;第二种是采取常备军、后备部队和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欧洲、北美的多数国家,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第三种是采取常备军与武装警察相结合的,主要有非洲、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第四种是少数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单一的武装组织形式,有的建有少量军队。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武装力量构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段祥军 《国防》2008,(10):56-57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的重点队伍,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与之相适应,必须积极谋求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体系化建设,牵引国家武装力量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一)建立体系化组织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大力加强军兵种预备役部队建设。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兵种部队唱主角。高度重视海军空军等高技术密集型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后备力量与常备力量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同时又强调“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罗烈文 《国防》2001,(9):18-20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战时将作为首批动员的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大事,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形势所需,任务所迫。 一、摆上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 要把预备役部队建设摆上  相似文献   

17.
党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军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预备役部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基层党委、支部要由现役和预备役官兵共同组成。因此,如何发挥基层预建党委、支部作用,是预备役部队提升战斗力的关键。辽宁省某预备役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打牢预建党委、支部的组织基础,使其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联邦建立武装力量后,对苏联时期的预备役制度进行了调整。目前,俄罗斯联邦的预备役部队没有固定的员额, 军队中也没有成建制的预备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平时不执行现役任务,仅在动员时补充部队。俄罗斯预备役人员约为550- 600万人,是现役人数的3-4倍。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厉皓 《国防》2014,(3):35-36
正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给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大力加强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激励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中国梦强军梦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应从政府、军队和人大三个层面的国防动员组织体系以及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动员组织体系着手,由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人大常委主要领导人组成精干高效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级战区武装力量联合指挥部下设合署办公的国防动员办公室,以形成稳定、开放、高效的国防动员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全国人大对军队国防动员需求的提议进行审议,对各级国防动员办公室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