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售,对于美国人而言,是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字眼。美国人的军售史就是它的一部发迹史。二战期间,美国人凭借对外军售大发战争横财;冷战期间,北约国家纷纷采购美军装备,确保了美国人的军火市场长盛不衰;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一战成名,爱国者导弹、F-117隐形战机、精确制导炸弹等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了人们心中的武器明星;随着美军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不断胜利,使其盟国对美军的武器更是趋之若鹜。然而美国人的军火生意绝非像市场上的萝卜、白菜那样自由买卖,其中暗藏诸多玄机……  相似文献   

2.
李龙  李欣 《军事历史》2007,(2):36-39
1812至1815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是19世纪初期新兴的美国为维护海上中立权益和攫取北美地缘利益与英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1812年战争.这场战争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独立战争.在1815年1月的新奥尔良之战中,美军重创英军,为这场战争的结局贴上了"胜利"的标签.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策略长期以来却遭到军事史学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宣传中,通过对敌人进行妖魔化,将战争暴力加以美化,有意营造了一种"道德强制"的氛围,让民众感到如果要被社会接受和尊重,除了支持战争之外,别无选择。正是这种"道德强制"的压力,帮助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动员大量民众支持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陈辉 《华北民兵》2013,(5):54-55
朝鲜宣布朝韩进入战争状态,而实质是朝美进入临战状态;美国重返亚太,目标明指朝鲜,而暗藏的剑锋是针对中国;伊拉克战争经过了10年岁月,但战争"后遗症"仍然困扰着伊拉克,使人民饱尝美国带来的"西方文明"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文育富  杨志 《国防》2007,(6):70-70
纵观历史长河,战争与传媒一直如影随形."昼则燃烟,夜则举火",说的是古代以烽火传递战事;而利簋铭文载"武征商,为甲子朝",则被视为早期的战争报道;藏于鱼腹的"大楚兴,陈胜王"的帛书也被喻为古代版的战争传单.到了近代,广电传媒迅速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以39种语言对外广播,为其侵略扩张造势和辩护.  相似文献   

6.
二、2006年美国反恐战略的调整变化从美国相继出台的上述战略性文件和所采取的一系列反恐行动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反恐战略主要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变化:(一)反感战争扩大化:将"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美国政府认为,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在世界各地对"基地"组织的打击与高压,"基地"组织已经变成一个人员结构松散、组织架构不健全的"无形"组织,可以说是大势已去。如今美国应该把视野放的更开阔,主要目标不能只放在"基地"组织头目方面,而应扩大为具有"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恐怖分子,因此美国现在应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美国政府的这一思想最早反映在布什总统在各种场合对反恐战争的阐述中。去年8月31日,布什在退伍军人大会上首次将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称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他说,美国的这场战争是"一场21世纪的意识形态决战",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力量"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一场战争,"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继承者。新近出台的美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充分吸纳了布什的讲话思想,指出,美国当前所面对的主要敌人是一个由极端组织、网络组织和个人组成的跨国恐怖组织,以及支持他们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其共同点是崇尚伊斯兰教,选择恐怖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最终目标,实现残暴的政治目的。报告认为,恐怖分子"利用伊斯兰教为暴力政治幻想服务",其极端的意识形态是"继承纳粹法西斯主义衣钵的极权主义",美国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拥有这种意识形态的敌人进行战争。  相似文献   

7.
战争债券作为战争动员的有效工具,在从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的战争筹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债券筹资功能的演变与美国财政体制、经济实力和人民参战意愿的变迁密切相关。新世纪美国政府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重启战争债券的发行,但付出的财政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8.
11月11日是西方的老兵节(Veterans Day),也被称为“退伍军人节”。每逢这一天,许多西方国家都会举行隆重仪式,以纪念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为幸存的老战士祝福。近几年,西方人把老兵节渐渐变成祈祷和平的节日。在美国,总统和各州州长都要宣布向全体美国退伍军人致敬,缅怀他们在战争期间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50年后在其腹地再一次爆发了震动世界的战争——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全面实施酝酿已久的以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为主体的“全球战略”的突破口;是北约成员国为强化自身强势地位,进而谋求全球战略主动权的联合行动;是美国和北约成员国意欲展开更大规模全球战略的重要一仗;是外部势力插手南联盟事务酿成的严重后果。在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0.
联合情报中心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以后,各战区联合情报中心被解散,一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时才恢复。"9·11事件"后,美国设立了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这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层面的联合情报中心。2006年以后,美国把各联合情报中心重组为联合情报作战中心,集多方作战情报为一体,大大提高了遂行军事行动的速度和效率。研究美国战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联合情报中心的发展历程和作用,对于了解美国情报体制的沿革、探索联合作战的情报支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华北民兵》2013,(2):54-55
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已经过去30年,但战争的暗火还在地下燃烧,双方没有克制的态度,新的马岛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印度与巴基斯坦历史上为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经过了3次印巴战争,但边境冲突至今难以平息;叙利亚内战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鼓动下,升级将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2.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内战爆发的第二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美国内战》一文,对正在进行的内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评判,指出了联邦军速决战战略、"大蛇"战略的谬误,提出了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倍受关注的空天战斗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激光器、电磁炮的问世,预示着新一轮战争变革即将来临。通过分析新一轮战争变革的内涵,阐述了新一轮战争变革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新一轮战争变革的对策。面对美国发起的新一轮战争变革挑战,要高度关注时间临界点的"横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要防止新的思想僵化,坚持"三大变革"同步;不要被"军备竞赛论"所羁绊,不要被美国"经济衰退"所麻痹;要把握"初级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特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4.
"先欧后亚"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引领美国加入和实施战争的战时战略,也是带领美国走出西半球,问鼎世界霸权的大战略。"先欧后亚"战略体现出美国对战争全局的把握,击中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重心;同时,凝聚了盟友的意志和力量共同打败法西斯集团。从美国历史来看,这一战略突破了美国传统的西半球安全观念,美国通过"先欧后亚"战略,逐步扭转了美英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和平方式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5.
胡欣 《现代军事》2010,(6):20-23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超级大国美国已经经历了四场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6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对面临威胁的判断,不断调整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立场和政策,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鲍威尔主义”、“布什,拉姆斯菲尔德主义”。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这其中,在军事领域最近又出现了“马伦主义”。  相似文献   

16.
“打一仗进一步”是美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以战争或军事手段确保获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当今世界,一提起战争,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是惟恐避之不及。惟有美国不然。有专家统计,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参与战争和对外军事干预已达200多次。从1945年到1990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战争或军事干预共有124次,年均约2.8次;从1991年到2003年,美国进行了40多次海外战争或军事干预,年均约4次。如果要从1989年算起,美国已经打了8仗,平均一年半打一仗: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发动海湾战争,1992年出兵索马里,1994年出兵海地,1995年轰炸波斯尼亚,1999…  相似文献   

17.
一些伊战老兵归国后性情大变屡屡残杀亲人,美国媒体长篇报道引起国内强烈震撼——l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以"战争创伤"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美军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并很快将其发展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从1991年《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第一次使用"非战争行动"这一术语,到2006年《联合作战纲要》停止使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术语,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提出、发展到中止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军重要条令文件内容变化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出该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乌山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空军前进基地之一,也是美国在韩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空军基地,在美国的亚太和全球军事基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地历史及概况 乌山空军基地始建于朝鲜战争期间。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政府将汉城以南丘陵地带一片面积为1250公顷的土地划归美空军使用。1952年11月,侵朝美空军开始在该地修建战斗机的起降跑道,同年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定名为K-55号机场。在朝鲜战争中,该机场是美空军在半岛南部的两个主要的战斗机及战斗轰炸机基地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该机场变为看守机场,因主要设施破旧失修而基本弃用。1956年9月,以附近的村庄而更名为乌山空军基地,翌年开始实施机场翻修工程;1958年成为驻韩美军永久性前沿军事基地;经多年建设,现已成为美国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军将战争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军事行动分别命名为"斩首"和"震慑"行动,而后又实施了"斩断蛇头"等军事行动。那么,美军为何要将其军事行动命名为"斩首"和"震慑"呢?美军军事行动是如何命名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