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9月,我国首艘航空母舰、举世瞩目的"辽宁"号顺利交付,成为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建设强大海军、服务国家为使命的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和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这是系统工程研究院和中船电科在"十二五"期间参与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其"十二五"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大力创新提升能力"十二五"期间,系统工程研究院和中船电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1970年4月,为加速海军装备研究论证,一批来自全国有关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在北京组建成立了总体论证部,1979年更名为船舶系统工程部,2013年更名为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是国内较早一批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单位。回首50年发展历程,历经从战技论证向系统工程研制的第一次业务转型,实现了从单一系统集成向以平台为基础的系统集成,从单平台系统集成向多平  相似文献   

3.
<正>公司简介Enterprise introduction中电科特种飞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组建的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电科特飞依托中国电科在多功能任务载荷以及电子信息系统等领域的产品和系统集成优势,同时联合国内外航空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针对通用航空产业,以军民融合为契机,专注"有人/无人特种飞机系统、低空监视和服务系统、军民两用航电系统"三大业务板块,打造"任务电子系统一体化、平台和任务系统一体化以及空地系统一体化"三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军、民、贸协同发展。电科特飞正致力于成为  相似文献   

4.
<正>自"十二五"以来,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支持与引领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加快了由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步伐,进一步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并积极落实各项举措,逐步建立了工程公司管理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和效益的稳步增长。一、转型思考背景国家层面:新世纪以来,为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并先后  相似文献   

5.
刘奎  常拉堂 《军事历史》2021,(3):105-110
冷战时期,美苏全球争霸,海军是苏联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为对抗美国海军,苏联在冷战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概念,指引了海军装备的发展.冷战初期,苏联海军提出了"火箭核突击"作战概念,将战略核潜艇建设置于首位;冷战中期,苏联主要以"远洋进攻"和"饱和攻击"作战概念为主打造海军;冷战末期,苏联海军在国家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提出"区域性防御"作战概念.苏联海军作战概念和装备发展演变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影响广泛且深远,为未来其他国家的海军建设和发展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邀请世界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团长、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来访青岛,参加以"和谐海洋"为主题的多国海军活动。各国海军代表团和来访舰艇官兵举行了高层  相似文献   

7.
正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遵循中国电科"一二五四三"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和"一五五三"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以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仪器仪表和元器件产业板块为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第40研究所和第41研究所的一体化管理,大胆探索企业化改革。五年来,改革和发展汇聚成中电仪器奋进的主旋律。五年间,中电仪器共承担了700多项电子测量仪器及元器件科研项目,突破了微波毫米波测试、光电测试、通信测试、自动测试以及高端元器件等领  相似文献   

8.
<正>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遵循中国电科"一二五四三"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和"一五五三"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以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仪器仪表和元器件产业板块为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第40研究所和第41研究所的一体化管理,大胆探索企业化改革。五年来,改革和发展汇聚成中电仪器奋进的主旋律。5年间,中电仪器共承担700多项电子测量仪器及元器件科研项目,突破了微波毫米波测试、光电测试、通信测试、自动测试以及高端元器件等领域的诸多关键技术并填补多项国内空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海军武器装备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军战略是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是海军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本文以美、俄、日为例分析了当今海军武器装备现状与发展,探讨了"全球作战概念"构想下海军作战能力需求、武器装备需求,分析了美海军防空需求及解决办法--CEC与TCN.  相似文献   

10.
<正>海军的新使命与舰艇需求进入新千年,紧随国家经济发展步伐,中国海军的建设也在加速。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对外拓展要求海军同时承担两项重要任务:"维护国家海洋方向的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发展利益"。前者作为海军的核心使命,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1.
全国政协委员尹卓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海军少将.他长期从事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装备研究院原综合论证所所长、高级研究员.现在是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3月9日.在科技界委员分组讨论期间.记者采访了尹卓委员。他向记者介绍了他提交的关于《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突破口创新科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的总体设计研发单位。经过近五十年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探索,二部发扬了“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多项科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中国电科紧紧抓住通用航空发展机遇,以与奥地利钻石工业公司合作为切入点,依托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为平台,整合集团内部优势资源,成立了中电科(德阳广汉)特种飞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打造特种通用飞机系统、无人机系统、低空飞行服务站(含无人机管控)、通航机场空管工程以及通航服务保障等领域,抢占通用航空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中国舰船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为人民海军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其间是海军装备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从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上离休,但时时不忘人民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刘华清。近日,由刘华清本人撰写的《刘毕清回忆录》已正式出版。让我们通过一位刘华清的老部下,曾任中国船船研究院副院长的舰船专家尤子平先生,讲述刘华清对中国规船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时期,刘华清把握历史机遇,提出"近海防御"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国家海洋战略视野,确立了国家走向海洋的战略基点。其海权思想突出表现为推动海军"关键性作战舰艇"发展,深刻体现于"近海防御"战略内涵中,明确并解决了该时期海军建设发展的全局问题、方向问题和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海军后勤改革的基本经验是,紧紧围绕海军战略发展对海军后勤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不懈推进;抓住"提高有效保障能力"这一核心,集中用力,毫不动摇;适应海军后勤自身发展的特点规律,贯穿"岸基保障为基础,海上保障为重点"这一主线,在完善岸海一体的保障链上下功夫;科学统筹改革、继承、发展、稳定四者的关系,探索中国特色的海军后勤发展新路子;事不避难,善于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中求突破;以国情军情为立足点,以现实需求为牵引,在求实中谋发展;注重法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优化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创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甫始的1952年初,刘华清从第二野战军调入海军.此后几十年里,他三次进、出海军,并曾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舰艇研究院)、国防科委等单位任职,晚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使命所系,他与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军队装备建设,特别是海军装备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建设强大的海防,实现中华民族航母梦,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20至22日,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在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举办了“作战实验与模拟训练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具体承办,来自军事科学院、通信指挥学院、蚌埠坦克学院、总装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海军装备研究院、空军指挥学院和昆明陆军学院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专题研讨会是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为加强作战实验与模拟训练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探索作战实验与模拟训练共同的基本规律,经过认真研究而举办的。会议共收到应征稿件131篇,这些论文从作战实验与模拟训练的体系结构、模型与数据、资源共享及外军作战实验与模拟训练技术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作战实验和模拟训练的共性与区别、技术交流移植,  相似文献   

19.
面对威胁和挑战,国家的利益要求我海军必须强有力地捍卫海上权益不受侵犯;必须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特殊作用,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紧密配合,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目前与国家利益需要不相适应,与发展中的现代化战争还不相适应。海军力量的基本要素是装备和人的素质。发展先进装备需要钱,培训驾驶先进装备的人也需要钱。而我国目前海军的费用仅相当于美国的1/100,苏军的1/60,低于日本也低于印度。当然  相似文献   

20.
舰船简讯     
军委首长视察海军装备研究院据《解放军报》2004年1月18日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海军装备研究院进行节日慰问时指出,海军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装备复杂的军种,肩负着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海洋权益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瞄准国际高新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